摘要:不少封开的杠精在抬杠,看见某些史书上介绍封川县时说是“广信”、“广信县” ,就一口咬定是广信县治,实为曲解史书,断章取义。倘若你们的逻辑成立,不妨先看看下图:
不少封开的杠精在抬杠,看见某些史书上介绍封川县时说是“广信”、“广信县” ,就一口咬定是广信县治,实为曲解史书,断章取义。倘若你们的逻辑成立,不妨先看看下图:
雍正《广东通志》
杠精们,这是雍正《广东通志》卷五,番禺、南海、顺德、东莞、从化、新安、香山、‘三水这8个县都说是汉番禺县,按照你们看见县名就一口咬定是县治的逻辑,这8个县铁定都是汉朝番禺县治了,那番禺县的衙门岂不是要劈成8半各执一份?荒不荒唐?“县治”与“县地”都分辨不清楚。如果你们解释不了,不妨把你们的祖师爷陈乃良,以及陈楚源、姚锦鸿等抬出来,叫他们解释解释,看他们解释得了吗?
哪有那么多县治?辖地而已嘛!如果是治所,古书在描述时一般会带“治”字或“理”字。如果该县城还设置有更高一级的治所如郡治、州治,会带有“附郭”字眼,表示郡府、州府依附在该县城内设立,比如广东省府和广州市府都设置在广州城,这就是“附郭”。
“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呵呵!出自道光《广东通志》卷83,我怎么没看见“封川”2字前面带有“治”字“理字”?谁看见“治今之封川”了?历史沿革一般以沿革表为准,但杠精们又没胆看,一看就穿帮了。该书卷3沿革表一:“封川县,本汉苍梧郡广信县地”,是“县地”,而非“县治”。见下图:
道光《广东通志》郡县沿革表一
既然杠精们很相信《广东通志》,明清2朝一共有6个版本,除了上面道光版以外,再把其他5个版本摆出来看看:
1、明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6沿革:“封川县,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本苍梧之广信县地,梁置梁信......”云云,没说是“县治”,明说是“县地”而已嘛。
明嘉靖《广东通志初稿》
2、明嘉靖《广东通志》卷2图经:“封川县,本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梁置梁信县及梁信郡......”云云。既非县治,亦非郡治,是广信县辖地、苍梧郡属地而已嘛。
明嘉靖《广东通志》
3、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5沿革:“封川县,本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梁置梁信县及梁信郡......”云云。是县地,不是县治。
明万历《广东通志》
4、清康熙《广东通志》卷4沿革表,肇庆府和德庆州横栏目,竖栏对应在“交趾部 元鼎六年”时期,连“广信”字眼都没发现,仅仅只是介绍:今(指康熙年代)高要、高明、德庆、封川、开建5县在西汉属于苍梧郡。直到南梁时期,才开始出现“梁信”字眼。见下2图:
这意味着封开贺江口在南梁之前没有任何治所,与诸多史书的记录完全一致。
5、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五沿革表:“今封川即广信县之东境。”也没有说是县治,边境而已嘛,是不是你们口中经常说的“边角料”?呵呵!见图:
以上是明清2朝一共6个版本的《广东通志》,没有任何一个版本承认过封川是广信县治、苍梧郡治,并且一再强调封川仅仅是汉广信辖地、边境、苍梧郡属地而已。
杠精们,如果看了《广东通志》还不过瘾,不妨再看看你们的《肇庆府志》和《德庆州志》。
先看《肇庆府志》:
明万历《肇庆府志》
2、明崇祯《肇庆府志》沿革:“封川县,本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云云。是广信县地,非广信县治。
3、清康熙《肇庆府志》沿革:“封川县,本汉广信县地,属苍梧郡......”云云。是广信县地,非广信县治。
4、清道光《肇庆府志》沿革:“封川县,本汉苍梧郡广信县地。”是广信县地,非广信县治。
以上《肇庆府志》4个版本无一例外全都否认封川是广信县治,仅是县地而已。下面再看看《德庆州志》的记录。
5、清乾隆《德庆州志》南梁沿革表:“梁信(郡),分广信地置梁信县及梁信郡兼置成州;梁信(县),此封川置县之始,今封川县。”看见没有?广信地而已,沿革表中还特别强调,南梁时期的梁信县还是封川的“置县之始”,杠精们,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
杠精们,如果你们看了通志、府志、州志,还不过瘾,那就再看看你们的《封川县志》如何?
1、明天启《封川县志》卷一沿革:“梁分广(信)地置梁信县。”写明南梁之前贺江口就是个广信辖地而已嘛,哪有治所?
在该书卷3“事纪”中又云:“梁普通四年,夏六月乙丑,分广信地置梁信郡及梁信县兼置成州。”梁普通四年之前只是辖地而已,哪有治所?见图:
我知道杠精们一定会捧出该书卷22古迹篇的“县北十里贺江口遗址”,摆出来看一看:
此说不但与该书前面的沿革、事纪相矛盾,而且与众多史书相违背,历史地理沿革一定要以前面沿革表为准。还有,该古迹篇捏造出贺江口“唐改封兴,宋改封川”谎言,历史上封兴县2次设废,第一次设在晋末刘宋初之间,具体年份不详,废于隋朝;第二次设在唐武德四年,2次均在渔涝镇,根本不在贺江口。有的杠精说第二次改在贺江口嘛,那我问你,你这说法有何史证?唐武德四年你江口镇如果设封兴县,那封川县往哪搁?要知道这2县当时是并存互为邻县的,你江口镇这弹丸之地塞进去2个县治?你是吃多了还是喝多了?
再者,二次设立的封兴县在唐朝前期就废入封川了,又何需到宋朝再来个“宋改封川”?宋改封川为子虚乌有!这种伪说,你们如何圆得其说?如果你们解释不了,请抬出你们的祖师爷陈良、陈楚源,或者姚锦鸿也可以,看看他们怎么解释?呵呵!
2、清道光《封川县志》志一沿革:“封川本汉苍梧郡广信县地。”是广信县的辖地,没有治所。杠精们,看下图,看见没有?该版县志不但不承认贺江口是广信县治,而且否认贺江口遗址的广信城遗址,只承认是旧成州及旧封州的城址。
杠精们,如果你们看了上面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还不过瘾,一定会诡辩说那是古代人的说法,现代官方不一定承认。那好,就看看近年广东以及肇庆的公务员考试题如何:
公务员考试题
看见没有?标准答案:封开既不是广信县治,也不是广信文化的发祥地。如果你们以后在公务员考试中遇到此题,一定要记住标准答案,必须选:“B 错误”。否则,没准你就差1分不能面试。
杠精们,广东官方从古到今,省级、府级、州级、县级,均不承认封川是汉广信县治,你们还抬杠个啥?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