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座城市叫做欧麦拉。它是你能想到的最幸福的地方。安宁,温暖,充满各种各样的欢乐。没有战争,没有污染,没有贫穷,甚至也没有心碎。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和生活达成了和解。
科幻作家勒古恩写过一篇小说,名叫《离开欧麦拉的人》。这篇小说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勒古恩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座城市叫做欧麦拉。它是你能想到的最幸福的地方。安宁,温暖,充满各种各样的欢乐。没有战争,没有污染,没有贫穷,甚至也没有心碎。在这座城市里,人们和生活达成了和解。
夏日庆典到来了。天空像镜子一样明亮,广场上音乐轰鸣。人们穿上鲜艳的衣服,骑着骏马,带着孩子,欢庆自己的生活。微笑,钟声,赛马,帐篷,鲜花,风笛。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就像一座人间的乌托邦。
但是任何乌托邦里面,都存在着阴影。这座城市也是如此。它有一个黑暗的秘密。在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个三步长、两步宽的牢房。这里关着一个小孩子。他浑身脓疮,坐在自己的排泄物里。孩子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只是偶尔会哭喊几句,说:“放我出去!我一定好好的,不会淘气的!” 因为关的时间太长了,孩子已经成了弱智。
在欧麦拉这座城市里,所有人知道这个屋子,都知道这个孩子。但是没有人敢去打开牢门,也没有敢去和孩子交谈。因为一项条约中规定得非常明白:只要这个孩子的处境有任何改善,整个城市的幸福生活马上会化为乌有。
正因为孩子在牢房里哭,牢房外才会有欢乐的队伍,拥抱的恋人,飘扬的音乐。
这里的人们毕竟是善良的。他们会隔着窗户看看这个孩子,既怜悯又无奈,有时候还会掉几滴眼泪。然后他们就会回去吃晚饭,继续自己的幸福生活。
好,故事讲完了。这是很简单的一篇小说,但非常有名,还获得了雨果奖。其实这篇小说并非凭空而来,它受到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的影响,那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左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疯狂的伊凡和善良的阿廖沙进行过一段对话。伊凡列举了一大串虐待儿童的可怕事例,然后问阿廖沙:你愿意不愿意建立一座人类命运的大厦——它能造福人类,给予他们和平和幸福,但是为了建造这个大厦,必须残害一个哭号无助的孩童。你愿意吗?
阿廖沙说:我不愿意。这个代价太高了。
这段对话是不是就像欧麦拉故事的翻版?实际上,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幸福和正义孰轻孰重。我们能不能为了多数人的幸福,牺牲掉少数人。
勒古恩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个问题推到了极致,质问我们,能不能为了整个世界的幸福,牺牲掉一个孩子。
我们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考虑过这件事,比如说墨子。
墨子说,一个人可以自杀去救天下,这个选择是高尚的,但不能杀掉别人去救天下。而孟子也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他说:杀掉一个无辜的人,而得到整个天下,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孟子也好,墨子也好,他们的回答跟小说里的阿廖沙一样,认为我们不能为了幸福而牺牲正义,这个代价太高了。
这个答案是不是听上去很伟大?你可能也会喜欢这个答案。
03但现实中呢,我们几乎总是会采取另一个答案,那就是牺牲掉这个无辜的人,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不考虑后果的时候,我们总是勇敢的、善良的,可一旦考虑到后果,我们就没那么勇敢,没那么善良了。
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小说里的欧麦拉城,我们真的敢打开那座大门,放孩子出来,然后让整个世界的幸福毁于一旦吗?很可能不会。我们可能会像欧麦拉的市民一样,隔着窗户看看这个孩子,怜悯一下,甚至可能掉几滴眼泪,然后就继续我们的生活。
但是,大家要注意,我讲的这篇小说不叫《欧麦拉的人》,而是叫《离开欧麦拉的人》。为什么呢?
因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年轻人来看这个孩子,他们并没有掉几滴眼泪然后回家。他们会沉默一两天,然后一个人沿着马路走。他们穿过城门,走过郊区,经过那些透着橘黄灯光的房舍,一直走到黑暗的田野里去。他们没有去打开牢房的大门。他们只是越走越远,离开了欧麦拉。
作者说:他们要去的地方也许根本不如欧麦拉,甚至也许根本不存在。但是,他们只是模模糊糊觉得自己一定要去那里。
这个结尾很有象征意义,既让人伤感,又让人惊悚。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代又一代,每一个社会都有这样出走的年轻人,曾不惜代价地去追寻也许并不存在的绝对正义。一代又一代,这些没有头脑的年轻人最终成长为没有心肝的成年人。然后,这个世界得到了残酷的安宁。
大家想一想,这不就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吗?
来源:押沙龙yas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