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观方面。从9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的阶段,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在此背景下,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叠加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逐步形成,从资金供给与情绪层面共同为新增资金入场提供了有利支撑。
投资要点:
宏观方面。从9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的阶段,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在此背景下,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叠加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逐步形成,从资金供给与情绪层面共同为新增资金入场提供了有利支撑。
政策层面。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该政策实施有望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灵活的政策环境,为股市注入长期活力。之后,汽车、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为传统支柱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和政策支持。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发展等行动方案的发布,更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针对投资消费方面,《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促进消费升级。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相关意见,以及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将从不同角度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消费板块的持续增长。以上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更加积极有为”稳增长的决心以及宏观调控从“重出台”转向“重落实”。
9月债市回顾。宏观经济层面, 9月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呈现企稳态势,投资、消费、出口等核心需求指标均现疲态。同时,7月"反内卷" 政策推动的上游资源品涨价行情,在部分领域9月显现出持续性不足的特征,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有待进一步确认,该供需结构短期变化并未对债市形成明确支撑。权益市场的强势表现成为压制债市的重要力量。资金与机构行为层面的扰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政策面信号,9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带动国内投资者产生降准降息预期,但从国债期货走势观察,投资者仍保持观望态度,政策预期尚未转化为明确的交易行为。综合来看,从交易角度,市场尚未确认反弹信号,在趋势明朗前,偏右侧的交易思路胜率相对更高。
9月股市回顾。9月权益市场依旧是成长占优。申万风格指数涨跌幅分别为先进制造(8.99%)、科技(TMT)(5.6%)、周期(3.54%)、医药医疗(-1.82%)、消费(-2.4%)、金融地产(-5.12%)。中信风格指数涨跌幅分别为成长(6.72%)、周期(5.11%)、稳定(-1.42%)、消费(-1.71%)、金融(-5.21%)。
月度配置建议。展望10月,美联储已启动降息周期,推动全球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也拓宽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市场对央行后续出台宽松措施的预期有所升温,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但前期热门的中游制造板块拥挤度不断提升,可能加剧市场短期波动风险。基于上述判断,建议兼顾成长与价值风格均衡配置的思路。行业选择方面,可重点关注TMT、医药、证券板块。
风险提示:政策及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风险事件冲击市场流动性。报告样本数据有限,历史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1. 宏观环境
1.1. 重要事件
行业方面: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该政策实施有望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灵活的政策环境,为股市注入长期活力。行业层面,汽车、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相继出台,为传统支柱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和政策支持。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发展等行动方案的发布,更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针对投资消费方面,《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促进消费升级。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相关意见,以及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将从不同角度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消费板块的持续增长。以上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更加积极有为”稳增长的决心以及宏观调控从“重出台”转向“重落实”。
宏观方面: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内容,与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内容对比变化不大,对物价的描述变为物价低位运行,删除了“持续”二字。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增加力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总体而言,资金流动性方面依据保持适度宽松的状态。
1.2. 重要宏观数据
制造业PMI回升。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继续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
8月份CPI同比回落,PPI同比负增速收窄。8月份CPI同比下降0.4%,核心CPI同比上涨0.9%,已连续4个月上涨。PPI当月同比-2.9%(上期为-3.6%),累计同比-2.9%,说明7月份反内卷政策的逐步实施有所成效,价格跌势得到控制。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2.1%;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同比下降11.4%,环比上涨0.7%;南华建材指数同比下降14.7%,环比上涨0.3%;9月份原油期货价格较上个月增长。综合9月份高频数据看,预计9月CPI当月同比持平和PPI当月同比有所回落。
8月份社会融资增速放缓。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57万亿元,同比减少4655亿元,同比增速为-15%。其中人民币贷款规模为-4158亿;政府债发行1.37万亿,同比减少2505亿,同比增速为-15%;企业债券融资1338亿,同比减少365亿,同比增速为-21%。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较上月有所下降。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7.6亿元,同比增长3.4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20亿元,同比增长4.6%。8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较上月增加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8月乘用车日均销量滚动四周环比上涨2.6%,同比下降1.6%;空调零售额滚动四周环比下降15.8%,同比下跌0.3%;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下降1.31%,同比下降6.22%;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滚动四周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8%。
8月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下降。8月份出口金额为3218.1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较7月份下降2.7个百分点。8月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较7月下降,从8月底的1098.17点下降至9月底的717.36点。9月底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周均值为26,457.82万吨,滚动四周环比下降2.3%。
2. 9月份市场及行业表现
2.1. 债市回顾
9月债市呈现显著的期限分化特征,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连续指数微涨0.02%,而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则大幅下跌2.28%。
从基本面与市场环境看,多重因素共同主导了债市分化格局。宏观经济层面, 9月主要经济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呈现企稳态势,投资、消费、出口等核心需求指标均现疲态。同时,7月"反内卷" 政策推动的上游资源品涨价行情,在部分领域9月显现出持续性不足的特征,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有待进一步确认,该供需结构短期变化并未对债市形成明确支撑。
权益市场的强势表现成为压制债市的重要力量。8-9月间,TMT、新能源等成长板块持续强势轮动,并未出现市场预期中的调整行情,叠加9月沪深股市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升温,进一步分流了债市资金。
资金与机构行为层面的扰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受基金销售新规影响,交易性投资者出现债券基金赎回行为,并转向ETF品种进行替代配置;与此同时,银行自营账户出于利润调节需求进行止盈操作,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短期波动。
对于政策面信号,9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带动国内投资者产生降准降息预期,但从国债期货走势观察,投资者仍保持观望态度,政策预期尚未转化为明确的交易行为。
综合来看,从交易角度,市场尚未确认反弹信号,在趋势明朗前,偏右侧的交易思路胜率相对更高。
2.2. 股市回顾
9月权益市场依旧是成长占优。申万风格指数涨跌幅分别为先进制造(8.99%)、科技(TMT)(5.6%)、周期(3.54%)、医药医疗(-1.82%)、消费(-2.4%)、金融地产(-5.12%)。中信风格指数涨跌幅分别为成长(6.72%)、周期(5.11%)、稳定(-1.42%)、消费(-1.71%)、金融(-5.21%)。
杠杆资金方面,9月份融资市场资金环比回落,当月两融余额环比增长1670亿(上月为2744亿),环比增速为7.4%。新发基金方面,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为658.43亿,环比增长186.54亿份;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为302.92亿,环比增长159.35亿份;偏股型基金发行份额为971.91亿,环比增长310.45亿份。
2.3. 行业表现
9月涨跌幅表现前五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21.17%)、有色金属(12.79%)、电子(10.96%)、房地产(8.15%、传媒(5.35%)。涨跌幅表现后五名的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4.76%)、美容护理(-5%)、非银金融(-5.83%)、银行(-6.89%、国防军工(-7.21%)。净融资额方面,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电子(784.24亿)、计算机(248.12亿)、通信(235.51亿)、电力设备(194.87亿)、机械设备(172.64亿)。
2.4. 行业估值水平
9月份PE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综合、美容护理;5年PE分位数看,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房地产、电子、机械设备、煤炭、建筑材料。
3. 月度配置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的阶段,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在此背景下,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保持充裕,叠加市场对经济企稳的预期逐步形成,从资金供给与情绪层面共同为新增资金入场提供了有利支撑。
从行业景气度格局看,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受益于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动能,部分上游周期品及中游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增长强劲,而下游消费短期内业绩持续承压。
展望10月,美联储已启动降息周期,推动全球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也拓宽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市场对央行后续出台宽松措施的预期有所升温,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但前期热门的中游制造板块拥挤度不断提升,可能加剧市场短期波动风险。基于上述判断,建议兼顾成长与价值风格均衡配置的思路。行业选择方面,可重点关注TMT、医药、证券板块。
4. 微观情绪指标构建(续)
上个月,我们探讨了行业和指数拥挤度的构建方法。在行业拥挤度的计算中,尝试了成交额占比、换手率、乖离率等多个指标,但发现上述指标的胜率并不理想。在指数拥挤度的计算中,我们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大盘指数走势呈现负相关关系。然而,该指标的短期波动较大,为了进一步优化该研究方法,本期我们引入了HP滤波技术。通过HP滤波,我们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周期,深入分析每个周期内市场风格的走势特征。此外,还将积极探索对Spearman相关系数走势进行预判的有效方法。
4.1. 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市场拥挤度回顾
通过计算行业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来衡量A股市场拥挤度,Spearman相关系数可以用于衡量不同行业之间的投资者的行为相似度,如果系数大说明投资者行为更相似,从而判断行业相对拥挤。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选取申万一级行业的日涨跌幅数据,计算行业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并提取每个行业之间的相关系数。其次,对这些相关系数求平均值获得综合的拥挤度指标。最后,计算滚动30期的相关系数并获得A股市场的拥挤度指数。
通过对比拥挤度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两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当拥挤度指数上升时,上证综合指数往往面临下行压力,表明市场拥挤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着市场的短期调整。但是拥挤度指标(Average_Spearman_correlation)本身具有较大的短期波动性,准确判断其趋势具有一定的挑战。
4.2. 用HP滤波对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的市场拥挤度划分周期
鉴于Spearman相关系数在短期内的剧烈波动,其难以有效发挥指示作用。为此,我们引入了HP滤波技术对其进行拆解,寻找其变化特征。
HP滤波(Hodrick-Prescott Fil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融和宏观经济领域的时间序列分解技术,主要用于从数据中提取长期趋势成分并分离短期波动。其原理是通过最小化一个特定目标函数,在数据拟合度与趋势平滑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下图所示,当我们将Spearman相关性指标经过HP滤波处理后,与60日均线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均线化处理的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波动,但相对滞后。
当然HP滤波对周期的划分也存在瑕疵。其本质是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来分解趋势和周期成分,该优化问题依赖于整个时间序列的数据范围。当新增数据点时,整个序列的长度和端点位置都变了,相当于重新求解一个不同的优化问题,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之前的分解结果出现改变。我们对数据长度进行了随机截取,并对比了截取后数据经过HP滤波处理的结果。研究发现,尽管数据的具体数值会发生变化,但其周期和走势在大体上仍然保持一致。虽然数据的绝对值会有所波动,但这种变化对整体数据状态的判断影响相对有限。
4.3. 进一步探索spearman系数指标对风格切换的指示作用
对上述spearman通过HP滤波划分了周期,从风格指数涨跌幅特征可以看出,当指标下行时,成长风格的走势总体上优于稳定风格。这种相对“完美”的匹配主要得益于HP滤波划分出的最优化周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指标往往存在滞后性,这使得其在实时市场分析中的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Spearman相关系数所计算的市场拥挤度,本质上是从价格维度进行描述的(即相关系数是基于行业日涨跌幅计算得出)。而我们在用均线来描述Spearman系数指标时,与HP滤波划分的周期(最优解)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使得预判指标的拐点变得极为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实际市场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因此,考虑引入“量”的角度,即换手率指标,来辅助分析风格指示的作用。换手率作为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能够从交易活跃度的角度提供额外的信息,从而帮助更全面地评估市场风格的转变。
4.4. 换手率角度对风格切换的指示作用
以换手率60日均线的上下拐点作为划分周期阶段的依据,发现当换手率趋势向上时,成长风格通常优于价值风格。然而,这一规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在市场情绪变化较快的时期,如2019年5月至12月、2021年4月至7月以及2021年7月至10月,换手率趋势上行期间,价值风格的表现却优于成长风格。规律失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日频数据中存在较多的噪音。尤其是在市场处于震荡行情时规律容易失效。另一方换手率60日均线参数较大,存在滞后性。尽管如此,该方法在中长期趋势中仍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5. 综合量价角度对风格切换的指示作用
从量价角度计算的拥挤度指标(情绪指标)均能反映市场风格的变化,但高频数据往往存在较多噪音,这使得单个指标的胜率难以显著提升。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多指标综合运用的方式。
我们发现,在Spearman相关性指标达到每个低点时,若同时换手率的20日均线与60日均线的偏离度达到较大值,市场风格指数的走势更容易发生切换。此外,当月度换手率超出其布林通道轨道时,也容易引发转向,进而导致风格切换。这种多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市场动态,从而提高对市场风格切换的预测胜率。
为进一步验证指标的有效性,分别统计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以及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这两个行情变化较快的阶段,分析综合Spearman系数和换手率指标对风格切换的指示作用效果。
发现当换手率20日均线趋势向上时,科技成长风格占优的概率显著提升,达到了81.25%。这表明在较短的周期内,换手率的快速上升对科技成长风格的指示作用较为明显。然而,当换手率的周期延长至60日均线时,胜率降低至67%。这说明指标的参数设置对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参数设置过小,虽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但难以过滤市场噪音;参数设置过大,则会导致反应滞后,错过最佳的市场信号。
在综合分析Spearman系数和换手率指标时,我们并未发现明显的特征规律。鉴于此,后续研究可能需要引入新的变量,去捕捉市场风格的动态转换。
在9月初,Spearman指标出现拐点并开始上行,该指标变化预示市场风格可能发生转变。本次研究中,引入了换手率指标作为辅助分析工具,该指标在9月中旬却开始下行。根据以往的分析经验,理论上可能预示着10月份科技风格和价值风格之间切换的概率加大。
5. 风险提示
1、政策及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2、风险事件冲击市场流动性。
3、报告样本数据有限,历史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