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新宿坐京王线,32分钟后抵达飞田给站,站内贴满绿色海报,指路箭头印着Verdy徽章。出站再走十分钟,卖啤酒的货车排成一字长蛇阵,街区像提前开场的嘉年华。
周六午后天阴,我在新宿站抬头看电子屏,上面滚动着国安赛果。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与其抱怨,不如亲眼去味之素体育场找答案,看看职业联赛究竟该什么样。
从新宿坐京王线,32分钟后抵达飞田给站,站内贴满绿色海报,指路箭头印着Verdy徽章。出站再走十分钟,卖啤酒的货车排成一字长蛇阵,街区像提前开场的嘉年华。
日本球场入场依旧利落:二维码一扫闸机即开,包检15秒搞定。志愿者递上比赛日手册,首发球员卡通形象、位置、惯用脚、个人口号一目了然。
我挑了顶楼侧看台,票价三千四百日元,折合人民币不足两百。椅背干净,没有饮料渍,也找不到人为“加价”的野广告。想起在工体为找座位与黄牛纠缠的经历,差距肉眼可见。
说到Verdy,许多人停留在“川崎绿茵”时代。1969年靠读卖新闻社起家,90年代携三浦知良、北泽豪横扫日本足坛,两连冠、两座天皇杯,媒体封为“常胜军团”。
城市太大,主场太难,他们曾被迫迁徙到川崎。2001年回到东京时球队已跌落神坛,赞助商更迭、星光散尽,只剩底蕴成为球迷口中的“永远名门”。
赛前播报像场小型演唱会:每名球员登上大屏,啦啦队跳专属动作,音响播放他选的伴奏。观众席跟随节奏喊定制口号,好像排练过。
客队浦和红钻的“红魔”已在看台展开旗阵——红黑横幅遮天蔽日,鼓点震耳。他们并不被限制在铁栅栏里,零星红衫球迷散落混合区,与绿衫球迷聊天拍照。
开球后最先抓住我注意力的不是技术,而是净比赛时间。上半场补时一分钟,球童迅速递球,门将不拖延;裁判一次没被围堵。90分钟流畅得让人几乎忘了看手机。
对带孩子来的家长更友好的是秩序。厕所无烟区、免洗液充足,走廊配儿童耳罩防噪音。散场十五分钟就挤上列车,车厢里两队球迷混坐,有说有笑。
这种场内外和谐不是天生,而是规则、惩罚与习惯共塑的文化。日本足协对斗殴和歧视实行连坐:俱乐部被罚款、闭门还扣分,球迷自然把激情留给助威。
再看商业化深度。主场周边被称“绿茵市集”,摊位售卖限定球衣、球员主题菜品甚至宠物围巾。商品上架周期随赛程滚动,俱乐部与设计师、农户、啤酒厂利益分享,维系社区经济。
中超不少俱乐部仍赌老板输血:赛季中断、主场搬家、拖欠薪水轮番上演。没有稳定商业闭环,谈职业化只能是空谈,教练和外援来也只是临时演员。
当然东京绿茵也非完美,他们连年在J2徘徊,直到去年才重返J1。可即便成绩下滑,俱乐部仍想办法留住球迷:开放训练、让少儿梯队免费入场、社媒让队员亲自回粉丝评论。
当晚1比1收场,浦和带走一分,主队球迷仍为逼平而欢呼。我在退场通道听到一位老球迷对孩子说:“重要的不只是赢球,而是下一周还想来。”这句话,大概就是职业化的底色。
走出飞田给站,手机里国安新闻弹出伤停名单。我忽然想,如果中超也能把体验做好,哪怕成绩暂时不行,我们一样会买票、带娃、喝酒、在看台上彼此调侃。足球原本就该这样被喜欢。
来源:梅香雪海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