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100亿仍砸万亿买算力!OpenAI靠“循环融资”能撑多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00:19 1

摘要:说实话,一家没盈利还巨亏的公司,敢玩这么大的手笔,搁谁看都觉得是场疯狂的豪赌。

你敢信吗?OpenAI今年跟英伟达、AMD、甲骨文这些科技巨头签了近一万亿的算力采购协议。

可查它的银行账户就知道,这公司根本没这么多钱。

更有意思的是,它现在还在巨额亏损,烧钱速度快得吓人。

说实话,一家没盈利还巨亏的公司,敢玩这么大的手笔,搁谁看都觉得是场疯狂的豪赌。

今天就跟大家捋捋,OpenAI这万亿算力的盘子是怎么搭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还有这背后藏着多少风险。

OpenAI跟英伟达签了5000亿的合作,跟AMD、甲骨文各签了3000亿,还跟CoreWeave有超过220亿的交易。

这些协议都是奔着未来十年去的,目标是拿到超过20吉瓦的计算能力。

可能有人对20吉瓦没概念,这么说吧,这部分算力的能耗差不多等于20座核反应堆,比谷歌全球数据中心一年的能耗还高不少。

可问题是,OpenAI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DADavidson有个分析师叫GilLuria,他直接说“OpenAI根本没能力兑现这些承诺”,还预测这公司今年可能要亏100亿。

100亿的亏损啊,对比它今年的营收,连零头都不够补。

本来想把这事儿当成普通商业合作看,但后来发现这里面全是金融套路,根本不是传统的花钱买东西。
OpenAI玩的第一招,是跟AMD搞的“股权换采购”。

表面上看,它要花900亿买AMD的GPU,能拿到6吉瓦的算力。

但核心不在这,AMD给了OpenAI一堆认股权证,允许它用每股0.01美元的价格,买最多1.6亿股AMD股票。

老实讲,这招太聪明了。

要是以后AMD股价涨起来,比如涨到600美元,OpenAI手里这些股票就值960亿,刚好能覆盖买GPU的钱。

等于说,合作顺利的话,它差不多是白拿这批算力。

跟英伟达的合作又不一样,走的是“循环收入”的路子。

英伟达计划未来十年给OpenAI投1000亿,OpenAI拿到这笔钱,转头就去买英伟达的芯片。

高盛给这种模式起了个名,叫“循环收入”。

搞不清的是,英伟达这波到底是投资还是锁客户?后来发现,其实就是资金在两家公司之间转了个圈,英伟达投钱换未来的芯片销量,OpenAI拿钱解决当下的采购问题,表面看是双赢,但风险也藏在里面。

个人觉得,这两种模式最厉害的地方,是把算力从单纯的花钱项目,变成了能当资产炒的东西。

以前企业买算力就是纯支出,现在OpenAI倒好,把硬件采购和股权、投资绑在一起,硬生生玩出了金融属性。

不过话说回来,这模式也不是没漏洞,一旦后续环节掉链子,整个盘子都可能塌。

本来以为OpenAI靠这两套模式能把钱的问题解决了,可高盛一测算,才发现缺口比想象中大多了。

高盛说,到2026年,OpenAI光是运营成本就得350亿,这部分还好,靠自身收入、供应商支持和外部融资能覆盖。

但加上要花的其他钱,比如自建数据中心得600亿,“星际之门”项目要190亿,总需求一下子就飙到1140亿。

1140亿啊,这可不是小数目。

以前觉得供应商能帮衬不少,结果算下来,外部融资得占75%,自己的收入只能顶17%,供应商支持更是只剩8%。

如此看来,OpenAI这万亿布局看着风光,其实全靠外部融资撑着。

要是以后融不到钱,或者融资成本涨了,这事儿怕是要黄。

更让人担心的是风险。

穆迪已经给甲骨文提了醒,说它数据中心业务太依赖OpenAI了。

要知道,甲骨文现在20%的相关收入都来自OpenAI,可OpenAI连盈利都没提上日程。

很显然,甲骨文把宝压在这么一家公司身上,并非明智之举。

万一OpenAI后续不行了,甲骨文的业务肯定要受重创。

还有OpenAI自己的成本问题。

有个硅谷投资人说,这公司“天生就没有成本纪律”,还拿它跟早期亚马逊、甲骨文比,说后两家都是快破产了才开始控成本。

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更直接,说盈利“不在我最关心的前十个问题之列”。

说实话,在现在这种缺钱的情况下,还不控制成本,一门心思搞扩张,这操作真的太冒险了。

另外,整个行业的格局也在变。

以前英伟达主要靠AWS、Azure这些超大规模云厂商赚钱,这些客户都比较稳。

现在不一样了,英伟达的收入越来越多地来自AI创业公司和主权AI基金。

高盛预测,到2027年,这两类客户能给英伟达贡献1120亿的收入。

毫无疑问,客户结构变得越来越“不稳”了,AI创业公司本身就靠融资活,一旦融资环境变差,英伟达的收入肯定会受影响。

总的来说,OpenAI这波万亿算力操作,是把资本玩到了极致。

它用“股权换采购”“循环收入”这些招,撬动了远超自己能力的资源,还让AMD、甲骨文这些合作伙伴的市值涨了不少。

但说到底,这一切都建立在AI行业能持续高速增长的假设上。

要是以后AI应用增长慢了,或者融不到钱了,这个靠高预期撑起来的盘子很可能会碎。

OpenAI到底是在给AI革命打基础,还是在玩一场危险的资本游戏?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能确定,要是它一直靠外部融资,不解决盈利和成本问题,这场豪赌的赢面只会越来越小。

毕竟,资本市场再疯狂,也不可能一直给一家只烧钱不赚钱的公司买单。

来源:观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