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选股陷阱:技术幻象与割韭菜的新模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5:09 1

摘要:“用AI炒股,4个月赚230万”、“AI选股收益率达1281.82%”———这样的宣传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然而,真相却令人震惊:一位博主按照AI推荐投入100万元炒股,结果亏得“裤衩子都没了”。

人工智能看似精准的数据分析背后,隐藏着无数投资陷阱。

“用AI炒股,4个月赚230万”、“AI选股收益率达1281.82%”———这样的宣传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然而,真相却令人震惊:一位博主按照AI推荐投入100万元炒股,结果亏得“裤衩子都没了”。

AI投顾作为新兴工具,正成为不法分子割韭菜的利器。现实中,不少散户投资者盲目跟风AI选股推荐,最终损失惨重。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火爆,非法荐股行为也披上了高科技外衣,本质却是旧酒装新瓶的骗局。

01 AI选股的热潮与神话破灭

当前社交媒体上,AI选股已成为流量密码。众多博主声称通过AI工具实现了财富自由,晒出令人心动的交易截图和收益曲线。这些宣传内容通常标榜“高收益、高回报”,吸引大量散户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以“DeepSeek炒股”为关键词搜索,能看到大量吸睛案例。有博主号称一日赚15万元,还有宣称使用AI炒股收益率达1281.82%。然而,当记者深入追踪这些案例的真实性时,却发现多数难以证实。

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上班族王晓东(化名)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扫码付款时被推销下载了一款智能炒股APP,最初确实尝到了甜头,AI推荐的股票三天内涨了18%。于是他将定期存款提前取出,追加投资。然而,上个月底,APP连续推送的三只“重大利好”ST股票却让他的账户资产腰斩。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某理财博主进行了一场百万实盘实验。2月初,他投入100万元真金白银按照DeepSeek的推荐买股,邀请粉丝关注收益情况。结果一个月后,他晒出的账户显示亏损严重,发现自己所选的股票部分已亏了10个点。

有网友戏称:“用DeepSeek炒股赚钱不行,但用DeepSeek炒股赚流量能赚钱。”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类内容背后的真实动机。

02 技术面纱下的风险与局限

AI选股看似高大上,实则存在诸多技术局限性。金融市场受政策、情绪、“黑天鹅”事件等复杂因素影响,而AI模型尤其非金融专用模型的预测能力,受限于算法和市场不确定性,难以精准预测。

一方面,AI决策逻辑高度依赖历史数据,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当市场出现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AI可能无法及时反应。例如2024年新能源政策突变时,依赖过往数据的AI模型集体失灵,某平台推荐组合单日暴跌12%,远超行业跌幅。

另一方面,“算法黑箱”问题令人担忧。当AI生成投资建议时,其决策过程往往缺乏可解释性,投资者难以判断建议的合理性。复杂算法难以解释决策逻辑,某投资者跟随AI买入股票后,才发现系统竟误将退市警告当作利好信号。

数据质量隐患也不容忽视。AI的靠谱程度高度依赖数据质量,如果输入的数据存在偏差或不完整,推荐结果可能会出错。一位基金研究员林琪(化名)分享了她的经历:在一次撰写分析报告时,AI关于2025年黄金价格的预估为“500元/克”,而她手头的主流研报显示正确价格远高于此。

更严重的是,AI在处理复杂或小众内容时可能出现“幻觉”现象,输出与事实不符或逻辑混乱的信息。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散户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识别这些错误信息,从而可能误导投资决策。

03 非法荐股:割韭菜的新模式

在AI技术光环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包装—传播—牟利”利益链。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对AI工具的盲目崇拜心理,将简单的技术指标包装成智能算法,将随机概率美化为精准预测。

非法分子盗用AI名义,伪造“AI荐股”功能,实为蹭流量牟利。这些行为已形成标准化套路:首先通过社交平台引流,然后以高价售卖所谓的AI选股课程,或诱导投资者使用虚假交易软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明确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然而,许多推广AI选股服务的平台和个人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例如,四川期海永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因不具备投顾资质,其“AI选股”服务导致用户亏损严重。

更令人警惕的是,部分骗局使用虚拟盘、假软件伪造收益凭证。操盘者在虚假的证券软件中投入虚拟资金,选择当日实际市场上涨停的股票全仓买入,使软件显示“收获涨停”的假象。由于界面逼真,投资者常常难以辨别真伪。

这些骗局的话术也不断升级,变得更加隐蔽。一些账号在提及股票时不直接说出名称,而是以谐音替代,或使用“某白酒龙头”“某科技新星”等隐晦表述,通过暗示性语言引导投资者自行联想具体股票,以此规避平台监测。

04 人机协同的理性投资之道

面对AI选股热潮,投资者需建立理性认知,明确AI的“辅助工具”定位,避免将其神化为“投资财神”。AI在数据处理和模式发现方面具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判断。

有效使用AI选股工具需要遵循三大原则:交叉验证、数据溯源和压力测试。投资者应将AI推荐与券商研报、北向资金动向等进行对比,优先选择接入交易所直连数据的正规平台,并用极端行情历史数据检验模型稳定性。

风险控制是避免重大损失的关键。业内人士建议,单票仓位不超过15%,设置5%强制止损线,并每月核查AI模型更新日志。老股民张先生采用的“AI初筛+人工终审”模式值得借鉴:用机器抓取30只潜力股,再结合政策解读精选5只,2024年收益率达49%。

监管层面也在积极应对。抖音等平台已发布关于打击“非法荐股”等违法证券活动的公告,对相关账号采取封禁、下架视频、收回直播和营利权限等处置措施。情节严重者,平台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言,强化互联网非法金融活动治理,完善监管协作机制,集中力量处置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动的账号。

未来,AI与人工投顾的“人机协同”模式或将成为行业主流。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已经摸索出成功模式:用AI进行数据初筛和效率提升,但最终决策权仍掌握在人类手中。

AI选股不是点石成金的魔杖,而是需要驾驭的烈马。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AI炒股神器”,投资者应当擦亮眼睛,记住金融市场的黑天鹅永远在算法预判之外。

正如金融学家周其仁所言:“在算法与人性之间,永远需要留一扇手动闸门。”

来源:寡言少语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