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土高坡的秦腔豪迈,遇见关公故里的忠义情怀”。这个国庆假期,秦腔演员安万将戏台搭到山西运城街头,带来了《斩韩信》《兴汉图》《周仁回府》等诸多秦腔经典剧目,在关帝庙的宏伟建筑与巷尾的烟火气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完美联动。
“黄土高坡的秦腔豪迈,遇见关公故里的忠义情怀”。这个国庆假期,秦腔演员安万将戏台搭到山西运城街头,带来了《斩韩信》《兴汉图》《周仁回府》等诸多秦腔经典剧目,在关帝庙的宏伟建筑与巷尾的烟火气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完美联动。
百姓戏台聚人气,秦腔唱响中秋国庆双节
“老天爷,你杀我吴汉为哪般?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在山西运城舜帝公园的戏台上,没有花哨的伴奏,安万的声音带着黄河水冲刷过的沙砾感,厚重而有力量。
他的眼神扫过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有大爷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有小伙掏出手机录像,却不自觉地跟着旋律晃动;一位运城本地大姐眼含热泪,跟着旋律大声吼唱,戏腔里满是对秦腔艺术的共鸣。这样热闹的场景,成为国庆期间运城街头最动人的文化风景。
为了这场秦腔演出,许多戏迷不惜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赶来,数百公里的路程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观众们风雨无阻来看秦腔演出
“很早就关注了安万,现在基本上是每天都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戏迷这次专程来到现场支持安万,当被问起最喜欢的剧目,老人如数家珍:“《兴汉图》、《金沙滩》、《周仁回府》……”老人的话还没说完,旁边的一位年轻人接过话头:“只要在现场看过,每一本都很精彩。”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这次“秦腔安万山西行”无疑成为政策落地的鲜活案例。
而这种“线上赋能线下、流量反哺实体”的模式,也恰如人民网在《线上线下联动催生文娱消费新浪潮》一文所评论的:“线上人气的积累,正不断转化为线下市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为短视频创作者开辟了多元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收益的双赢,还打破了地理隔阂,满足了兴趣社群对沉浸体验的需求。”
国庆节当天的演出谢幕环节,更上演了温馨一幕,演员们没有按传统方式鞠躬退场,而是共同唱响秦腔版《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与激昂的秦腔唱腔交融,让现场观众在文化熏陶中厚植家国情怀。
创新秦腔T台秀,演员观众近距离接触
在山西运城的演出中,安万团队不仅带来了经典剧目,更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戏曲演出模式的突破与升华——首创秦腔T台秀,将传统戏台创新搭建成T台形状,让戏台成为连接演员与戏迷的情感纽带。
▲秦腔T台秀受到观众好评
当最后一曲余音绕梁,一改往日传统谢幕形式,让秦腔演员走入观众中去,近距离展示秦腔服饰和戏曲基本功,打破了传统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秦腔艺术的魅力。
更让人惊喜的是,安万亲自化身报幕员,站在T台中央,一字一句介绍着每一位剧团成员:“这位老师叫郑琴胜,她今天晚上在《周仁回府》中扮演的是周仁的嫂嫂,下面请我们的郑琴胜老师展示一下水袖功……”安万的介绍让观众不仅记住了精彩的剧目,更认识了幕后默默付出的演员们。
安万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走进人群,可以被看见、被触摸、被热烈的喜欢。
▲秦腔T台秀受到观众好评
文旅融合谱新篇,秦腔蒲剧对话传递特色文化
山西运城与陕西隔黄河相望,历史上同属秦晋文化圈,当地群众对秦腔本就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高水准戏曲表演更有着极高的鉴赏力。此次安万团队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秦腔盛宴,更开启了秦腔与蒲剧的深度文化对话。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运城及周边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演出期间,安万团队特别邀请运城本地蒲剧演员开展互动,进行“秦腔关公”与“蒲剧关公”的武艺“切磋”,秦腔的豪迈唱腔搭配蒲剧的细腻身段,两种艺术形式在关公形象的演绎上各有千秋,演员们互相教学、取长补短,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在关帝庙前广场,双方还联合开展“秦腔安万关公戏专场”快闪活动,悠扬的唱腔与精彩的武打场面,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成为运城国庆期间的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秦腔在关帝庙前广场唱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还将运城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网友。不少快手主播在演出间隙,向网友介绍秦腔里的关公故事,讲解运城的历史文化;到了饭点,镜头还会走进当地餐馆,推荐运城大盘鸡、油泼面、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这种“戏曲+文旅”的模式,既推广了秦腔艺术,又为运城文旅宣传助力,实现了“一出戏带火一座城”的良好效果。
国庆期间的运城之行,是安万团队深耕传统戏曲创新的一个缩影,更是快手平台助力非遗传承、推动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正如快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2025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强调的:“用户的生活始终是扎根地下的、真实接地气的。我们要离用户更近,就要成为用户线下生活与线上生活的连接器。”
事实上,这样的文化实践并非个例。今年3月,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下,快手启动“老铁梨园”剧团扶持计划,通过流量扶持、内容指导、现金补贴等方式,助力戏曲剧团创新发展。暑期7至8月的“艺术一夏”活动中,快手联合多剧种发起“戏曲下乡”惠民演出,超110场演出覆盖10余个县市,甘肃会宁的秦腔演出带动周边市集热闹开市,吉林扶余的二人转成为邻里交流的桥梁…… 这些活动不仅让传统戏曲在基层焕发活力,更让非遗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广泛传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当运城最后一曲秦腔的余韵在夜空里渐渐散尽,那些因戏曲而起的感动与共鸣,却像一圈圈涟漪,仍在每个人的心里荡漾,这份文化的温度与力量,会继续在快手的生态里、在更多人的生活里,慢慢传递,静静生长。
来源:南方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