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2》像陶宇杰演的“怪东西”为啥剪进正片,有点门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0:25 3

摘要:6100分,倒数第三,却被剪进正片,领笑员集体夸出花——这不是黑幕,是节目组在观众脸上做的一场社会实验。

6100分,倒数第三,却被剪进正片,领笑员集体夸出花——这不是黑幕,是节目组在观众脸上做的一场社会实验。

先别急着骂“皇族”。

把进度条拉回现场:大屏黑到只剩荧光条,演员戴羊头骨演“赛博打工人”,全程没一句台词,只有电子嗡鸣和关节咔哒。

观众笑不出来,弹幕飘过满屏“这啥”“我困了”。

可李诞却拍灯:“这就是我要的怪东西!

”一句话把尴尬顶到热搜。

怪,正是第二季的战略关键词。

导演组私下跟媒体吐苦水:第一季把“爆笑”卷到天花板,第二季再纯拼包袱必死,只能“拓宽喜剧边界”。

翻译成人话——观众不是嫌不好笑,而是笑够了,得给点没吃过的新口味。

于是“怪诞”成了通行证:技能五子棋、开学第一天、新默剧,一路绿灯。

说白了,节目在赌:宁可牺牲一期口碑,也要把“喜剧可以长这样”钉进观众脑子。

赌得有多大?

数据说话:节目播出七天,《新默剧》被骂出12.3万条帖子,一半在喊“退票”。

可播放曲线却诡异——二刷率38%,远高于同期纯搞笑作品。

一个隐秘真相浮出水面:很多人边骂边回头拉进度条,像看恐怖片那样“自虐验证”。

争议本身成了流量发动机,平台后台CPM报价直接涨15%。

骂战越凶,金主越嗨,这就是网综的“黑红经济学”。

再把镜头对准陶宇杰。

你以为他是素人?

人家去年在乌镇戏剧节就拿过“特别关注”,作品叫《电子羊会梦见仿生人吗》,一样没人看懂,却一票难求。

业内给他贴的标签是“青年里最爱折腾形式的怪咖”。

李诞七八年前就在小剧场看过他,当时就说“这哥们早晚上电视”。

节目组把他当“怪诞样本”请来,根本不是为笑点,是为给第二季定调:以后谁敢再说喜剧只能“爆笑”,就把《新默剧》甩他脸上。

可观众不买账怎么办?

导演组留了一手“保险”——剪进正片却不给高分,让市场自己投票。

分数低到6100,等于告诉大众:我们没硬塞,只是展示,喜不喜欢随你。

既保住实验姿态,又不至于被口水淹死,堪称“渣男式平衡术”。

最惨的是现场观众。

他们手里的小评分器,其实被节目调性裹挟:当周围人都不笑,你也不敢突兀地打高分,怕被说“不懂装懂”。

于是“沉默的螺旋”直接把分压到谷底。

有观众事后在微博匿名:“我其实看懵了,但回家越回想越好笑,可当时真不敢拍灯。

”——原来“社恐”也能杀死喜剧。

那喜剧到底要不要这么“曲高和寡”?

一个冷知识:默剧在欧美线下剧场常年稳坐“最卖座类型”前三,人家观众早习惯“不笑也能爽”。

国内喜剧才从春晚包袱里松绑十年,就想一步跨到“怪诞”,步子确实大。

可也别忘了,五年前的《脱口秀大会》没人看好,如今一票难求。

审美是喂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节目组不过提前把“生肉”端上桌,有人拉肚子,也有人长出新的味蕾。

所以,下次再刷到《新默剧》这种“阴间作品”,别急着骂“皇族”“黑幕”。

先问自己一句:我是真的讨厌,还是怕别人说我没看懂?

喜剧的边界,其实就是观众胆量的边界。

你可以不喜欢,但别否认——有人正用低分帮你试出下一波笑点的形状。

来源:好学小红花HaiRPc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