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探望重病的弟弟弘瞻,前脚刚走,弘瞻便哀叹:我可以去世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18:01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乾隆帝,史书上光辉灿烂的帝王,六次南巡,万国来朝,统一西域,编纂《四库全书》,文治武功无一不显。

可谁能想到,这位统治了六十年的皇帝,竟在亲情方面栽了跟头?

那天他探望重病的弟弟弘瞻时,表情却罕见地凝重,可乾隆前脚刚离开,弘瞻竟轻叹一句:“我可以去世了。”

一个皇帝的探望,为何成了生死的分界线?这对兄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王爷兄弟不太平

清朝雍正皇帝驾崩后,他的第四个儿子弘历登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当时,雍正的众多儿子中,只剩下了弘昼(五阿哥)和弘瞻(六阿哥)这两个亲弟弟。

乾隆从小跟弘昼一起长大,彼此感情还不错。

弘昼性格直率,说话做事从不拐弯抹角,有啥说啥,这在普通人家或许是个好品质,但在讲究规矩的皇家,可不是什么好事。

刚继位的乾隆,其实很想改变雍正朝那种“兄弟相残”的历史。

他对这两个弟弟还算不错,封弘昼为和亲王,弘瞻为果亲王,都是一等亲王的高贵爵位。

按说,当个王爷,吃喝不愁,还能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这日子美滋滋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王爷毕竟是皇帝的弟弟,骨子里流着一样的血,对皇位,多少会有那么点想法。

尤其是弘昼,政治头脑灵活,对朝政颇有兴趣。他时常不把哥哥乾隆放在眼里,没大没小的,搞得乾隆很是恼火。

有一次,朝堂上弘昼跟乾隆的亲信讷亲起了冲突,气不过直接动手把讷亲打得鼻青脸肿。

这事搁在现代,就是殴打公职人员,那是要坐牢的。但在皇家,弘昼仗着是皇弟,居然就这么干了。

乾隆知道后,火冒三丈,但念在兄弟情分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弘昼作死日常

乾隆十三年,朝廷组织八旗科举,弘昼被派去监考。本来是个体现信任的事,谁知道中午吃饭的时候出了岔子。

乾隆派人送来了丰盛的午餐,弘昼却误会了,以为乾隆不信任自己,觉得自己会舞弊,所以派人监视。

这事放在现在,就是领导关心你加班,给你点外卖,你却觉得领导不信任你,在监视你的工作。

弘昼当场就急了,跑去质问乾隆:"皇上是不是不信任我?"乾隆被问得一头雾水,解释说只是关心弘昼的饮食而已。弘昼不依不饶,继续顶撞。

乾隆终于忍不住了,冷冷地说:"我不说话,是因为我不想看到你因为继续顶撞我而被处死。"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明显了——你再这样,小心掉脑袋。

事情还没完。又有一次,弘昼去给太后请安,居然坐在了乾隆专用的坐垫上。这在清朝宫廷里,可是大不敬的行为。乾隆知道后,罚了弘昼三年的俸禄。

后来,乾隆命令弘昼去清点仓储,弘昼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地完成任务。乾隆一查,发现弘昼根本没认真做,又罚了他一年的俸禄。

一次次的冲突,一次次的处罚,弘昼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绝对权力面前,血缘关系不值一提。皇权,远比兄弟情分重要得多。

装疯卖傻保命术

经历了多次打击后,弘昼的性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曾经直率的王爷,开始“装疯卖傻”。

他不再关心政治,也不再顶撞乾隆,而是沉迷于一件极其诡异的事情——为自己办"丧礼"。

一个活生生的人,却在自家布置灵堂,摆上祭品,播放哀乐,自己还充当主角,躺在那装死。

这要搁在现代,估计早就被送进精神病院了。但在当时,这却是弘昼保全性命的高招。

他经常这样做:把自己打扮成死人的样子,躺在灵堂中央,周围摆满祭品,奏起哀乐,让仆人们按照葬礼的流程操作,自己就静静地躺着,享受这场"死亡排练"。

乾隆知道后,既无奈又心疼。这个曾经桀骜不驯的弟弟,如今却变成了这副模样。

但他也明白,这是弘昼的自保之道。装疯卖傻,表明自己对皇位毫无野心,只是个疯子而已,不值得乾隆忌惮。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乾隆三十五年,弘昼最终去世。

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皇权与亲情的夹缝中求得了生存,虽然代价是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弘瞻不务正业惹祸端

相比弘昼的政治敏感,弘瞻就单纯多了。

这个六阿哥完全是个纨绔子弟的典型——整天提笼遛鸟,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玩乐。

如果他只是沉迷享乐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还喜欢利用王爷的身份敛财。

弘瞻有个爱好,就是收集奇珍异宝,特别是名贵的玉器和字画。

但收藏这些东西需要钱啊,而他的俸禄显然不够支撑他的奢侈爱好。于是,他就开始打起了歪主意。

有一次,他看上了一个商人的玉器,价值连城。

可他不想付全款,就仗着自己是亲王的身份,只给了一小部分钱,剩下的就赖账不给了。商人也没办法,毕竟对方是皇帝的亲弟弟,惹不起。

事情闹大了是在人参案上。当时,人参是贡品,民间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弘瞻却与商人江起镨勾结,大肆贩卖人参牟利。

他欠了江起镨一大笔钱,为了还债,派人托售人参。

结果被人告发,乾隆派人彻查,发现弘瞻不仅贩卖人参,还经常欺压百姓,买东西不付钱或少付钱。

更严重的是,弘瞻居然试图买通军机大臣阿里衮达,想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最高机密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国安委加中央办公厅,弘瞻这么做,简直是在捅马蜂窝。

乾隆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革去弘瞻的亲王爵位,永远停发俸禄。这对一个习惯了奢侈生活的弘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皇权下的冰冷亲情

32岁的弘瞻被剥夺爵位后,整个人如同崩溃一般。

他日夜惶恐,害怕乾隆会进一步惩罚自己,甚至取自己性命。这种精神压力之下,弘瞻一病不起,卧床不起。

乾隆得知弟弟病重的消息后,亲自前去探望。

当乾隆走进房间时,病重的弘瞻强撑着从被褥中爬起来,向兄长跪拜。这一刻,乾隆心中五味杂陈。眼前这个奄奄一息的人,是自己的亲弟弟啊!

乾隆流下了眼泪,告诉弘瞻:"朕只是想暂时惩戒你,并不想你这样。"他当场恢复了弘瞻的爵位,希望弟弟能够好好养病,早日康复。

乾隆离开后,弘瞻望着兄长远去的背影,轻声说道:"现在我终于可以去世了。"

这句话,道尽了他内心的绝望与释然。没过多久,弘瞻就去世了,年仅32岁。

弘瞻的死,让乾隆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本想通过惩罚让弟弟改过自新,却没想到竟然把弟弟逼上了绝路。

皇权之下,即使是最亲近的血亲,也难以保持正常的亲情关系。

《——【·结语·】——》

皇家兄弟间的悲剧,从雍正延续到乾隆,又从乾隆传递给下一代。这种悲剧不是个人性格导致的,而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

在绝对权力面前,亲情变得如此脆弱。两个弟弟,一个装疯,一个早逝,成了乾隆一生永远的遗憾!

资料来源:《清史稿·列传·诸王传》、《乾隆帝起居注》、《清代宫廷史》

来源:朔州日报文化纵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