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饭局以尴尬收场。10月8日晚在台中南屯区「沪舍余味」的一次公开吃播,持续不到一小时,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气氛最终以礼貌收尾为主:把餐点打包、送上车,各自离开。
这场饭局以尴尬收场。10月8日晚在台中南屯区「沪舍余味」的一次公开吃播,持续不到一小时,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气氛最终以礼貌收尾为主:把餐点打包、送上车,各自离开。
结束时的画面很简单。主持人提示店家收餐,卢秀燕示意活动结束,她帮忙把张亚中的餐点打包,陪他走到车旁送上车。两人没有握手的长镜头,也没有共同合影的笑脸,更多的是例行的礼数和匆匆道别。现场的摄像机记录下这些瞬间,观众看到的是一场吃饭节目,但语气明显冷静,没能变成温暖的互动。
回到餐桌中段,气氛已经不轻松。桌上是几道上海菜,摆得不小气,但两人几乎没怎么在食物上互动。张亚中一边吃煎包,一边不断把话题拉回党内选举,语速快、情绪明显。他试图用话语占据主导,甚至在一阵激动中不慎打翻饮料。卢秀燕曾试图把场面拉回“吃饭”的轨道,比如主动帮他盛汤,但那碗汤的冬粉已经被吸得所剩无几,只好用筷子夹着给他,动作显得有点尴尬。
在过程的细节里,有几个反复出现的点。张亚中带来了自己写的三本书,名字是《理想的中国人》、《轻松读懂孙中山的核心思想》和《台湾再光复》,摆在桌上,边吃边拿起讲解。他讲了将近半小时,像是在做一段小型讲座,谈及党内现况、理念和未来方向。席间他多次提到对现况的不安,说选举气氛紊乱、缺乏真正的竞争对手,还直言如果卢秀燕出马,局势会完全不同。这样的表述让现场的轻松感被政治议题不断抽离。
事前的安排也有些特别。张亚中比卢秀燕先到,坐在那儿等了会儿,然后以讲述和介绍书籍开场,不像一般的吃播先聊菜、先寒暄。卢秀燕本来是以招待客人的姿态来应对,她尝试用介绍招牌菜和轻松话题来缓和气氛,但话题很快被拉回党内竞争的争论点上。张亚中把这次会面当成表达对党主席选举不满的平台,话多、情绪浓,卢秀燕的回应则相对简短、保持中性,更多是听和点头。
把这件事放到更大的背景看,国民党此刻处在内部竞逐和方向争论之中。距离党主席投票日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候选人各自布局,支持者也在场外交锋。卢秀燕在外界看来是选择不参选的一方,这个态度本身就牵动了不少人的焦虑。张亚中把这种焦虑带进了饭局:他觉得有些人是“赶着出来”的,缺乏深思熟虑,这让他感到不安并当面批评。
吃播现场还有一些细微的互动值得注意:卢秀燕在过程中喝了几小口酸梅汁,偶有微笑,但整体回应以保留为主;张亚中则不时用食物安抚自己,同时继续提出对未来的不满与期望。镜头里出现的这些小动作——打翻的杯子、空掉的汤碗、被夹走的冬粉——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说明现场的张力。
从先到后、从说话到沉默,这段不到一小时的餐桌谈话,像是一场缩影,把党内的紧张和分歧带到了餐桌上。卢秀燕保持礼貌和距离,张亚中倾向于以激情和说教来表达不满。两个不同的风格在有限的时间里摩擦出不少不舒适的氛围。看着画面,挺明显的,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场吃播更像一次政治表演而不是私下聊天。车子开走那一刻,话题仍然留在桌上,没人把它收回去。
来源:冰上自在滑行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