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为赋能并不是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市场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尤其是在“华系车”并不稀缺的当下,即便采取“含华量”最高的合作模式,也不能保证产品热卖。
华为赋能并不是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市场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尤其是在“华系车”并不稀缺的当下,即便采取“含华量”最高的合作模式,也不能保证产品热卖。
这一点,已经被不少产品验证过了。
但有这样一个品牌,能至今在“华系车”中保持着稀缺性。它就是东风猛士。
信息显示,2024年2月份,东风猛士科技就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4月份,两大品牌的首款合作车型猛士M817全球首秀。
随后的5月份,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紧锣密鼓,8月份,猛士M817正式上市。
前些时,二者之间的合作继续深化,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塑造层面延伸扩展至渠道建设层面。猛士科技总经理万玉良和副总经理赵安表示:“基于东风汽车与华为的全面合作,目前东风汽车正携手华为,首次在猛士品牌进行建店探索。”
在越野领域,凭借着和华为之间合作的不断加深,东风猛士承接着“两头讨好”的顺风局。
要品牌有品牌,要产品有产品
东风猛士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稀缺性,并不首先来自于和华为的合作。
在一份硬派越野车市场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外观设计、越野性能、动力系统是硬派越野车目标客群的三大首要购车考虑因素。但如果要浓缩为一个,那就是品牌。
对品牌的注重,放在消费者的购车语境中,就表现为:消费者在选购硬派越野车时,往往会首先考虑那些在越野领域有深厚经验积淀的品牌。东风猛士,就具备这一素养。
向前追溯东风猛士的历史,早在1984年,东风军车就参与了国庆35周年阅兵。并且,在60周年国庆阅兵上,东风猛士EQ2050车型也参与其中。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举国欢庆的国庆阅兵重要时刻,东风猛士都以军车身份带着荣誉感亮相。今年亦不例外,共计115辆东风猛士车辆参与阅兵式。
硬派越野车的核心立足点是“硬”,那么,还有什么比“军车”更硬核的身份背书呢?
东风猛士的品牌历史为品牌省去了绝大部分解释成本。东风猛士无需用花言巧语去说服消费者相信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事实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说明。这是东风猛士比起绝大部分“半路出家”的品牌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样的,这也是鸿蒙智行在进入越野市场时,选择东风猛士作为合作伙伴的关键。
稀缺性的第二层,也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就以东风猛士M817为例,9月29日再次推出了一款Max+版车型,售价36.99万元。坦白来说,价格着实不算平易近人,可偏偏Max+版车型上市后的口碑如前款车型一样,一样的好。
原因是,Max+版车型不仅搭载了容量更大的50.4kWh大电池,纯电续航从140km提升至了215km。而且,整车还搭载了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乾崑智驾ADS 4辅助驾驶系统、Harmony Space 5为代表的华为“全家桶”让Max+版车型比同级别竞品多了一层智能化体验的关键优势,更让Max+版车型将同级别竞品停留在燃油经济性层面的“可城可野”进一步丰富化。
再加上磐石底盘、极猛动力和猛士智能全地形系统在内的三大核心技术,以及细节层面最大6kW的对外放电功率和体感舒适的座舱,就产品层面而言,华为和东风猛士的合作,让猛士M817成为了一款几乎找不到任何短板的硬派越野车。
当消费者方方面面的需求都被考虑照顾到,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猛士M817?
差点销量,差点地气
理由,自然是有的。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一台越野车的时候,不单单是买一台车。品牌能否通过优质营销向消费者准确传达品牌的越野价值和理念,能否用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完善的渠道网络基于消费者完整的购车体验,都是影响东风猛士现实层面销量的其他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东风猛士累计销量同比增幅虽有88%,但总量仍然仅有2451辆。
作为对比,8月份,终端起售价就来到41.98万元的普拉多,单月就卖出了1992台。和猛士M817定价区间重合度相当高且同样为新能源越野车的坦克500 Hi4-T,8月份单月销量高达3843台。
销量更优秀的竞品的存在意味着,猛士品牌在市场表现提升的维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根据猛士科技发布的品牌官方信息,截止今年6月6日,东风猛士科技在全国共52个城市布局了渠道网点,但投入运营的门店总数仅有69家。体量可谓是相当小。
渠道布局的稀疏,不光是意味着品牌之于用户的触达率低,更意味着,猛士科技的目标越野用户,很难真正在服务层面享受到足以和产品体验匹配的待遇。
或许也正是出于加速渠道建设的需求,猛士科技和和华为才会在前些时官宣深化合作。根据品牌发布的《致猛士家人们的一封信》,东风猛士和华为的“建店探索”,将会在产品定义开发之外的营销推广、生态服务等附加环节与华为开展更紧密的深度合作。
另外需要猛士科技打起十二分精神的事情是,轻越野市场和硬派越野市场不一致。在硬派越野市场具备品牌价值优势的猛士品牌,到了轻越野市场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围剿”。
信息显示,东风集团将猛士商标注入9月17日成立的新公司。且相关媒体报道称,新公司的首款产品已在开发中,且与在售的猛士车型定位并不相通。也就是说,并不排除猛士科技要进军轻越野领域、以期取得市场表现层面提升的可能。
问题在于,目前的轻越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捷途、坦克、哈弗等诸多品牌要销量有销量、要占有率有占有率。消费者已经被几大品牌先行塑造了轻越野产品的产品认知,猛士科技此时进入,优势在哪里?卖点在哪里?吸引点又在哪里?
写在最后
9月22日,从副总经理职位升任为东风猛士科技CEO的万良渝履新后,首站就是到访华为。
万良渝此举,无疑向外界传递出其要带领东风猛士科技从硬派越野走向智能越野、新能源越野的转型决心。
有改变是好事,有行动同样是好事。只是品牌的建设不是一款车、一次合作就能万事大吉的。未来猛士科技能否真正走向主流,万良渝和猛士科技,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趣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