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市场认为医保或难以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叠加消费弱复苏,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忽视了人口老龄化到2030年可能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创造7000亿美元的增量需求,其中大部分或流向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和高价值医疗保健服务。瑞银近期发布的Q-Series报告深度剖析了老龄化
陈晨
瑞银证券中国医药行业研究主管
由于市场认为医保或难以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叠加消费弱复苏,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忽视了人口老龄化到2030年可能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创造7000亿美元的增量需求,其中大部分或流向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和高价值医疗保健服务。瑞银近期发布的Q-Series报告深度剖析了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增长潜力和主要受益者。
7000亿美元的潜在增量市场或被忽视
人口老龄化推动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从2024年的15%升至2040年的27%。这一比例可能高于一些发达国家,达到深度老龄化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30%)。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医疗保健费用占中国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6.7%提高到2024年的9.0%。北京大学开展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显示,2020年医疗保健费用占到75岁以上群体人均消费支出的13%,几乎是40岁以下群体(
从当期医疗费用占GDP比重来看,2022年中国仅为5.4%,低于许多发达国家。我们认为这在经济长期增长叠加老龄化的情况下具有增长空间。我们对韩国的分析显示,2000-22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增长到19%,当期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则从4.8%升至9.4%。
两大变量: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和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潜在规模将取决于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和经济增长。我们的基准预测是2024-2030年该行业规模有望增长7000亿美元,2030-2040年或再增长1.1万亿美元,基于:1)2025-30年中国名义GDP复合年增长率为5.5%,长期年增长率为2%;2)到2040年,医疗费用占中国GDP比重为1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在行业显著增长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创新药(2024-4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9%)、医疗器械(7.5%)和医疗服务(6.4%)享有结构性机会,可能在市场增量中占据最大份额,而仿制药和其他板块(如基建和行政费用)的份额可能会缩小。
医保改革进一步驱动创新
我们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和自费支出仍将是中国医疗费用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医保贡献中国医疗总费用的31%,占中国GDP的2.2%,但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口。
然而,近年来围绕医保及其拉动国内药品需求的能力,市场整体持中性至悲观态度。市场认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长期累积结余可能都较为紧张,难以提供增量资金支持。但我们认为医保可长期维持健康的收支平衡,实现医保覆盖面提质增效,推动创新,这主要归功于三大支柱:
1. 医保费用结构改革
我们认为这涉及两部分:1)通过带量采购和按病种付费(DRG/DIP)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仿制药、专利到期药物和住院医疗的费用;2)加大医保对创新药的覆盖和支持,相关举措包括医保目录谈判和医保控费措施的豁免机制。
医保改革已推动仿制药大幅降价,为创新疗法腾出资金。随着现有改革措施的推进,医保或能为行业创新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我们预计创新药占医保基金药品支出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约34%提高到2030年的59%,同期医保基金药品总支出也可能从1930亿美元增加到3320亿美元。
2. 医保基金整体规模增长
我们预计医保占中国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将长期稳定在31%,在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的同时,维持相对健康的结余水平。
在人均薪酬和可支配收入增长、医保缴费比例稳中有升以及延迟退休的助力下,我们的基准预测为中国医保基金支出将从2024年的4250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6440亿美元,2040年进一步增至9960亿美元,累计结余将从2024年的7580亿美元扩大到2030年的1.1万亿美元和2040年的1.4万亿美元。
3. 商业医疗保险(商保)作为补充
国内商保规模目前仍较小。不过,其重要性已获重视,国家医保局正在探索与商保合作、鼓励商保发展的方法。
我们认为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制定是该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为商保如何支持医保目录外的药品报销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见度。首次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的参与踊跃,在141份申报信息中,121款药品通过初审。
“银发经济”的潜力可观
虽然医保能高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我们认为中国医疗自费支出也将因老龄化程度加深而持续增长。在其他老龄化国家,包括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日本,人均医疗自费金额均伴随老龄化趋势而攀升。
我们预计2024-30年中国的医疗自费金额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对应2030年市场规模为5680亿美元。该预测隐含2030年中国的人均医疗自费金额为389美元(目前约260美元),仍低于目前其他老龄化国家400-800美元的区间。
全球创新型企业和
消费医疗提供商是潜在受益者
我们认为长期而言,创新和“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关键投资主题,按子行业分:
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或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们大多是纯粹的创新药开发企业,其增长受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收入(面临带量采购风险)的影响较小,而且其研发管线中的创新药在国内外都有增长潜力。
之后可能是中国药企和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它们均从事创新药开发,但面临不同程度仿制药/专利到期药品的潜在降价影响。
对于医疗器械,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大幅抢占全球企业的份额,同时扩大海外布局。
院外市场,特别是消费医疗可能成为中国医疗自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包括中药等滋补品、医疗服务和家用医疗设备(尤其是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气道正压通气机和数字血压监测仪)。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