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点虚拟仿真实训:疾控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引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17:44 1

摘要:在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稳固性。然而,传统高校疾控专业实训模式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疾控人才的培养需求。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全新路径,推动疾控专业教学实现从

在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稳固性。然而,传统高校疾控专业实训模式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疾控人才的培养需求。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全新路径,推动疾控专业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战的深度跨越。

传统疾控专业实训的现实痛点

传统疾控专业实训面临“高风险、难重复、缺场景”的三重困境,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生物安全防护与病原学实验领域,霍乱弧菌等病原体的操作涉及严格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高校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多数学生仅能通过视频观摩学习,无法亲自动手实践,导致病原筛查、病毒分离等核心技能掌握流于表面。

疾控工作需整合流行病学、环境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但传统教学呈现明显的学科壁垒。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验数据显示,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模块学时占比不足15%,且76%的实验为验证性操作,学生缺乏设计性实验训练,导致在突发食源性疾病暴发模拟中,仅28%的团队能完整完成从采样到溯源的全流程处置。

传统疾控专业实训面临“高风险、难重复、缺场景”的三重困境

传统实训还存在资源不平均的问题。不同院校的实训资源差异显著,部分高校因经费有限,既无法配备一些大型检测仪器,也难以组织大规模应急演练,导致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毕业进入岗位后需耗费大量时间重新培训。

此外,优质实训基地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院校实践机会严重不足。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东部高校疾控专业学生年均参与现场流调12次,而西部院校仅为3次。这种资源失衡直接导致西部地区疾控机构新入职人员首次独立处置疫情的平均耗时比东部长47%。

政策赋能:

虚拟仿真破局人才培养难题

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

《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人工智能+”三年实施方案(2025-2027年)》,针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人工智能+”在医防协同、监测分析、预警预测、风险评估等十大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防控全流程中的应用。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应急虚拟体验馆和综合应急实训演练基地,为虚拟仿真技术在传染病防治人才培养和应急处置培训中提供政策支持。

虚拟仿真通过沉浸式场景,实现了安全高效的技能训练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也明确提出,推动虚拟现实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虚拟仿真教育产品带来更强大的交互性、沉浸感和智能化水平。在产业链供给方面,提升硬件环节性能、完善软件环节功能、丰富内容环节资源,将为虚拟仿真教育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虚拟仿真技术:

疾控专业人才培养新引擎

“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为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疾控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恒点“疾病预防控制‘AI+虚仿’虚实融合科普实训基地”应运而生,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构建了“科普教育—技能实训—应急演练”的三位一体模式,为疾病预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引擎。

虚拟仿真实训为疾病预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引擎

1、虚拟场景,沉浸式学习

在麻风病、新冠等传染病防控中,通过3D-LED交互显示系统、MR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和MR智能互动沙盘,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临床诊疗、疾控处置、病原筛查等多环节实操演练。沉浸式观察病毒结构、传播机制与病理变化,安全掌握核心防控流程。学生可在零成本环境中反复演练,弥补线下实训的局限性。

某高校在“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虚拟仿真实验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先进行虚拟操作训练,再进行实体实验;另一组直接进行实体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虚拟训练的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平均提升35%,结果准确率提升28%,且仪器损坏率显著降低。虚拟系统提供的重复练习和即时纠错功能,使学生技能固化效率倍增。

2、协同交互,打破专业壁垒

虚拟仿真实训通过XR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交互显示系统等设备,可以打破专业壁垒,让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检验等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虚拟疫情场景中协同作业。例如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模拟任务中,学生需完成从疑似食物采样、送检分析到溯源处理的完整链条,锻炼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项目管理等跨学科能力,打破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操”的局限。

3、成本优化,资源共享

虚拟仿真实训无需大量的实物材料和复杂的设备设施,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造成实际的材料浪费和设备损坏。学生可以反复尝试不同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优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跨校、跨地域共享,缓解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内置大量课程

结语

恒点“疾病预防控制‘AI+虚仿’虚实融合科普实训基地”不仅破解了传统实训的固有痛点,更培养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战能力的复合型疾控人才。在公共卫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虚拟仿真技术必将成为疾控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为筑牢全民健康防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来源:恒点虚拟仿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