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掘地整垅。江南山地的土,普遍贫瘠,不管是红壤还是黄壤,都偏酸性,雨后几个大太阳晒了,就容易干燥板结。我家院内多树,几年下来,落叶飘零,虽在地表积了一层腐殖质,但一锄掘下去,下面仍是硬硬的黄泥,土地的肥力总嫌浅薄。
潮新闻客户端 二郎
有了院子有了地,就可以种蔬菜了。种蔬菜也有学问,并不是一桩轻松活。
先是掘地整垅。江南山地的土,普遍贫瘠,不管是红壤还是黄壤,都偏酸性,雨后几个大太阳晒了,就容易干燥板结。我家院内多树,几年下来,落叶飘零,虽在地表积了一层腐殖质,但一锄掘下去,下面仍是硬硬的黄泥,土地的肥力总嫌浅薄。
那年6月,我冒着太阳,出了几身大汗,总算锄尽灌木杂草,在后院整出了三畦地。心想,初干农活,先拣容易的种吧,印象中,毛豆、玉米好侍候,就分别种了一畦。种子播下去了,天天盼出芽;新芽绽出来了,又天天盼长大,初学稼穑,那份焦虑劲儿,真叫牵肠挂肚。
有时浇完水,呆立在地头,自己觉得好笑,始信成语中的“拔苗助长”,一定真有其人其事,绝非古人瞎编的诓话。
好在老天给力,入梅以后,一忽太阳一忽雨,人吃不消,庄稼却最喜欢这样湿热的天气。眼瞅得地里的豆苗开始分叉,玉米开始拔节,可各类杂草铲锄不尽,也开始疯长。我真怀疑这些杂草——野苜蓿、车前草、狗尾草、三叶草……基因中一定有某种神助的密码。否则,怎么前几天刚刚将它们连根拔除,过几天又都长出来了呢?!
接下去的暑天,山里午后,几乎隔三差五有雷阵雨。大暑那天,96岁的老母亲不慎左腿股骨颈骨折,要住院动手术,我在医院陪侍没回家。一周后回到山居,那些庄稼没有旱死,只是几畦地里,青绿一片,已分不清哪是苗哪是草了。我忆及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禁哑然失笑。
总算盼到了秋后,收获的季节到了。我的地里,玉米秆细细矮矮的,只结了少得可怜的十几穗棒棒;剥开包衣,里面的玉米粒也稀稀拉拉的,好像小孩换牙时缺失的牙床。毛豆结荚稍多一点,但茎竿亦细弱,一场秋雨后倒伏了不少,一些豆荚浸泡在泥水里,胀烂掉了。
请教自幼务农的邻居老郑,他上门来看了我的菜地,告诉我说,这都是肥料不足的缘故。原本以为,玉米、毛豆抗旱抗涝,贫瘠的山地都可种植;其实这两种作物,据老郑说“吃料”都很厉害。尤其在播种之前,底肥一定要施足,否则“发棵”不良,植株细弱,收成肯定要受影响。
资料图。视觉中国。
第二年又种了一次,掘地时就拌入了几袋网购的羊粪,底肥施足,效果明显改善。秋收时,玉米棒掰下后,顶尖的须须蓬蓬的,里面的玉米粒饱满而又齐栽,表面有一层光泽,乍看如同美女的贝齿。香港美食家蔡澜曾说:“粟米的须,煲汤据说有药用,能清凉去湿,但喝汤时黏几条在喉咙中,不好受,多有效我也不去碰它。反而可以拿来微微一炸,加点糖,加些松子,是一道很上乘的小菜,拜佛者不妨试之。”蔡先生说话真是幽默。但这种素小菜,我在寺庙的素席上也从来没有吃到过,不知滋味究竟如何。
玉米现在不当粮食,都当蔬菜或消闲食品来吃了。
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将整棒玉米放在锅里蒸蒸或煮煮,熟了就当零食啃着吃。这种吃法,一般会选水果玉米或糯米玉米,有人喜欢前者的鲜嫩甘甜,有人却偏爱后者的软糯,有咬嚼头。
晒干的玉米粒,高温爆一下,炸开后,就成为松脆香甜的消闲果儿了。我们小时候,街头常有爆玉米花的挑担人在兜揽生意,担子一头是只炉子,一头就是形状如炮弹模样的爆米机,有人要爆米花或玉米花时,来人就会歇下担子,把米或者玉米倒入“炮弹”内,加一点糖精,拧紧盖子,然后将其架在火炉上摇转。大约十分钟后,那人熄了火,用一只麻袋套住“炮弹”口子,高叫一声:“响喽!”然后“砰”地一声巨响,盖子掀开,一股白汽蒸腾而起,香喷喷甜丝丝的爆米花或玉米花,就爆制成功了。现在工具改进,微波加热就可爆玉米花了。不少电影院里,都有现爆的玉米花在卖。年轻人找对象,两个小情侣电影院里并肩而坐,香脆的玉米花买一大袋,你抓一把我抓一把,味道不要太好喔!
玉米上餐桌,单独好像还没见过。一般都是把玉米切成段,放进排骨煲或老鸭煲中同煮。肉吃多嘴发腻了,拣一段汤中的玉米啃咬,此时的玉米粒中浸透了肉汤的汁水,荤素两种鲜味和香味融合在一起,给味蕾以一种全新和几近完美的感受。
鲜玉米煮熟,剥粒,加午餐肉丁或火腿丁,荷兰豆,如能再加些笋丁、香菇丁则更好,以上作料同时入锅,勺点甜面酱来炒,也是中外咸宜的一道好菜。
过去作粮食吃的老玉米,是不可能担当这样的角色的。记忆中,作主粮的玉米,往往是磨成粉上市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凭票购粮,有时也要搭配玉米粉,杭州人俗称“六谷粉”的。口粮有限,为了饱肚,这些粉还舍不得做饼,母亲总是将其做成“六谷糊”让我们当饭吃。偶尔吃一顿还没啥,连吃几顿,胃里就会泛酸,那滋味可不好受。
玉米粉做饼我也是吃过的。有一年到河南邓县出差,目的地是乡里的一所农业技校,中饭吃的就是食堂做的玉米饼。那种老玉米做的面饼,看上去黄灿灿的很诱人,咬上去却石骨铁硬,十分粗粝。如果没有汤水送,咽下去都很费劲。
资料图。视觉中国。
那年的毛豆长势也相当不错。毛豆嫩有嫩的吃法,老有老的用场。想吃嫩毛豆,须即时到地里去摘;等到毛豆成熟豆荚泛黄了,那就干脆连根拔了,回家再收拾来得省力。那年我将溪边种植的一畦豆秆捆扎后背回家,让老伴拿个矮凳,坐在场院里慢慢摘荚。她边摘边夸赞:“今年的豆荚,颗颗饱满。”
刚采摘的毛豆,如还嫩,最好剪去豆荚的两端,然后连豆带荚,倒入锅中,用水汆来吃。水沸后,记得放一撮盐入汤,这样汆出来的“盐水毛豆”,豆荚里的嫩膜,也可以连豆一直嘬进嘴里吃,别有一股鲜味,作下酒菜乃至宴席上的冷盘,都是不错的选择。
嗜荤的人,如嫌毛豆子清水汆汆太寡淡,不妨斩点肉饼或放块鳓鲞一起蒸,这样毛豆里面有肉味,肉或鲞里面,又有毛豆的鲜味。
毛豆炒咸菜也是杭州百姓常吃的一道家常菜;喜辣的,可以加几只青椒;爱吃肉的,可以添切一点肉丝同炒。桌上有这样几道菜,嗖嗖嗖地,孩子们几碗米饭肯定很快就下肚了。
无论是蒸或炒,新鲜毛豆,实在是餐桌上的百搭,其色绿,其粒嫩,其味鲜,与任何食材相配,同蒸共炒,应该都只会增色,不会掉份的。至于老毛豆,那只有剥出晒黄豆了。黄豆营养丰富,磨豆浆当然不错,如用来炖肉,可能是黄豆最好的归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