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的周末午后,老金撑着阳伞从市场回家,突然肚子像拧麻花一样疼起来。他一贯贪凉,冰镇汽水天天不离手,哪想这次刚到家门口就腹泻不止。刚开始他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没重视,谁知几小时后犯起了高烧、全身乏力,连话都说不清楚。
盛夏的周末午后,老金撑着阳伞从市场回家,突然肚子像拧麻花一样疼起来。他一贯贪凉,冰镇汽水天天不离手,哪想这次刚到家门口就腹泻不止。刚开始他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没重视,谁知几小时后犯起了高烧、全身乏力,连话都说不清楚。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一翻病情和检测,神情肃然——“你这可不是普通拉肚子,有可能是霍乱!”大家顿时心头一紧:传说中让人谈之色变的霍乱,竟然还在身边吗?
很多人可能疑惑,霍乱这个字,似乎只在历史教科书或电影情节里听说过。其实,这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曾经在中国流行,多地暴发,一次疫情甚至可致死3万人。即便在今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流动频繁,霍乱依然零星出现。它究竟有多可怕?我们身边的哪些习惯又可能把自己推向危险边缘?别急,答案也许比你想象的更让人意外。
绕不开的事实是,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源头是被污染的水源、食物和手部。这种病“爆发性极强”,在高温、洪水、灾难等条件下传播速度非常快。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仍有130万-400万人感染霍乱,死亡病例高达21,000-143,000例。在中国,历史上多次严重流行,如1910年前后,上海等沿海大城市霍乱大暴发,单次就死去3万人。上世纪80年代之前,霍乱还是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尽管目前疫情已得到控制,但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涝灾及聚餐、进口冷鲜等事件,局部仍不时有病例发生。
那霍乱到底多“凶险”?
首先,它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严重电解质紊乱”。发病突然,腹泻极为严重(有时一天可拉十余次),短时间内可迅速失水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临床统计,一旦感染,患重症未及时治疗的话,死亡率可高达50%,而医学救治及时的情况下,死亡率可降至1%以下。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急性死神”——它让人失水失到极限,很多死亡都发生在感染24小时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饮用江河湖水才有风险。像现在不少人爱吃“现捞海鲜”、冰镇饮料、街头冷食,只要制作、储存、食材来源环节有污染漏洞,就可能为霍乱弧菌开绿灯。医学数据显示,霍乱发病多发于6-9月高温季节,沿海城市、江河流域、水产市场及洪灾区为高危地带。一例携带者可污染成千上万升水源,致多人感染,这正是它可怕的“扩散力”。
“腹泻”≠小事,坚持警惕,身体可能发生这几种危害
很多人把腹泻当成小病,坚持“抗一抗”、“靠自己体质扛一扛”,但遇上霍乱却可能引发恶果。
霍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快速脱水休克
据《中华传染病杂志》报道,重症霍乱患者平均在发病后6-8小时体重可下降10%以上。脱水会导致皮肤弹性丧失、面容凹陷、血压骤降,甚至失去意识。休克后救治时间相当宝贵,每晚1小时,死亡风险翻倍。
严重电解质紊乱
霍乱腹泻带走大量钾、钠、钙等微量元素,极端情况下可诱发心律失常、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损伤。《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数据显示,因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致死率高于单纯脱水。
病毒快速扩散家庭与社区
霍乱感染者的排泄物中,每1克粪便可含上亿个霍乱弧菌,若清洁不当,可污染家中自来水管路、共享食品等,短时间内造成家庭聚集性感染,更有历史案例显示一小区日内爆发数十起。
对健康人群的隐性威胁
很多带毒者本身没有明显症状,但能持续排菌10天以上,成为“隐形炸弹”。近年有报道称某地进口冷鲜水产品引发小范围霍乱传播,源头竟是一名无症状员工。
霍乱虽可怕,科学防治、规范救治就能大大降低危险。
医生建议,日常可以这样管理与预防:
第一,饮食安全是“金钥匙”
家庭或外出就餐时,充分加热烧熟再吃,尤其是水产、冷荤、卤食品;盛夏少吃生冷现捞。饮用水务必烧开,切忌生饮生水。蔬果生吃请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可选择正规市场,有许可资质商家购买水产品。
第二,手卫生与个人防护不能少
如厕后、备餐前、用餐前务必规范洗手,最好用流动水与肥皂搓洗至少20秒。如有腹泻症状者,生活用品餐具要专人专用,处理呕吐物排泄物要戴好手套并彻底消毒。
第三,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刻就医
若出现突发性严重水样腹泻(如米汤样)、恶心呕吐、短时间迅速脱水,不要仅靠自我治疗。尽快就近传染病专科就诊。临床处理以“补水补盐”为核心,如能24小时内正确补液,99%患者可痊愈。
霍乱,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在某些环境下依然潜藏威胁。很多人以为腹泻只是小毛病,却不知它有时会以“急性死神”的面目出现。掌握安全饮食、坚持个人卫生、发现异常及时救治,都是保护家人与自我的关键。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汇编》
《世界卫生组织霍乱应急响应指南》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年第4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霍乱流行病学与救治综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年鉴》
来源:大唐说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