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天气晴,那可以想到,这温暖的春天,太阳出来以后都自带滤镜了,出去拍照一定很好看~
怎么能让苦涩的生活里,能尝到一点甜呢?
我想了下,这样做大概是最好的方式。
那就是,提升「幸福感受力」。
如果天气晴,那可以想到,这温暖的春天,太阳出来以后都自带滤镜了,出去拍照一定很好看~
如果天气雨,可以想到,下雨天真好,可以在家睡懒觉,吃零食,看一场电影,跟喜欢的人煲一通电话~
如果今天的菜咸了,可以想到,对我这个不爱喝水,甚至想不起喝水的人来说,这真是太棒了,简直是天然闹钟嘛。
如果你被别人骂了,可以想到,总是听顺耳的话,偶尔听听逆耳的话,好像也不错,别人发泄了他的愤怒,我似乎也不怎么在意,这也是一种成长~
今天听了一集播客,讲的是佛学方面的概念:
嘉宾讲他的一个朋友定居波士顿,在哈佛线附近的街道上,看到一个人站在路中央,大声叫骂,别人都不敢靠近他,因为害怕被伤害。
他的朋友却走了过去,问他怎么了~原来他的母亲刚刚过世,而他却无能为力。
这个朋友大概是有佛根的,因为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已不多,还能够关注到其他人的情绪的人,更加难得。
有一个概念:其实人,生而皆苦,但因为认知的局限,包括个人背景的差异,我们很难体会到其他人的苦。
能关注到自己的情绪不伤害他人,如果还可以关注到他人的情绪,这就是佛教上的普善了。
能做到的不多,所以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做到,但关注到自己的情绪,这是我们日常需要修炼的。
《迷宫饭》
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人间已经这么苦了,还是要找到乐子,吃块糖,让自己嘴里带点甜。
这样活着感觉日子有盼头,不拧巴的人生,真的很爽。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承担了许多你看不到的责任,不可能做到这种,所以你说的都是无用论。
看似无用,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困苦只是暂时的,想哭的时候哭出来,哭完了还得继续往前走。
总是在苦瓜罐子里挣扎,你的困境也许永远不会解。
有些人的「幸福感受力」很强,身边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鼓励他的小确幸。
而有些人,却沾染了一身怨气,什么事到了他眼里,都只能看到对立的那一面,这样的话,又怎么会开心呢?哪怕是幸福来了,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它就流失了。
对此,我只能表示很可惜。
我认为可以有几种方法,来提升「幸福感受力」:
对于外界我们不可控的因素和事物,换一种角度,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尽可能忽略它负面的信息。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正反馈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妈妈今天的菜做的很美味,你可以说:「谢谢妈妈,你的巧手让我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我感觉自己很幸福」。
妈妈肯定也会开心地回应你:傻孩子,你吃的高兴,妈妈也一样。
这种聊天方式,绝对是双赢。
对于不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远离。去接触美好的事物,去结交美好的朋友,去公园看更美的风景。
环境影响的破坏力真的很大,不容忽视。为什么孟母要三迁,为什么许多父母憎死八活也要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尖子班……
因为人长期处在负面环境下,他的思想也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而变得负面消极。
我看过很多关于李玫瑾老师介绍的犯罪案例,发现大多犯罪的人,小时候身处的环境很糟糕,不是爹妈不管,就是家里鸡飞狗跳。
孩子是最容易塑造的个体,与成年人不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不会被环境影响,而是相比于孩子,他们的思维相对更独立,有一定判断力。
如果想提升「幸福感受力」,多感受和关注美好的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
这是很多人都在践行的方法,亲测好用。
比如买东西的时候,便利店的小哥,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笑,记下来;
今天同事帮了我一个小忙,让我不用加班,记下来;
家人买了你最喜欢吃的零食,满足了你饥渴的腹欲,记下来;
所有你能找到的,需要感恩的事情,都可以记下来。
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在评论区打出来,欢迎讨论。
来源:姬晓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