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2025|上海下雪了?发布虚假天气信息,多人被处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1:31 1

摘要:天气预报关系到出行、生产和应急决策,非专业、非权威的信息有可能造成误判和社会风险。浙江宁波一家公司通过互联网与短信向超过8000人发布预报,未采用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供的最新预报信息,触犯《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第九条,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并给予警告处分。安徽

近期,多地因传播虚假气象与灾情信息被依法查处,提醒公众警惕网络谣言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天气预报关系到出行、生产和应急决策,非专业、非权威的信息有可能造成误判和社会风险。浙江宁波一家公司通过互联网与短信向超过8000人发布预报,未采用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供的最新预报信息,触犯《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第九条,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并给予警告处分。安徽亳州一名账号运营者为获取流量,发布“暴雨致城镇被淹”的不实短视频,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此类案例显示,发布或编造气象与灾情信息并非无后果;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更严厉的行政或刑事责任,相关行为可能触及寻衅滋事、传播虚假信息致严重后果等刑法条款。

面对疑似虚假信息,普通网民应采取如下做法以降低风险并维护公共秩序:

不传播。看到未经权威核验的灾情或预报,先别转发。

先核实。优先查询上海市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与市应急管理局等官方渠道的发布。

留证据。保留截图、发布时间、来源链接与相关通信记录,便于后续投诉或报案。

举报。向发布平台使用“举报”功能,同时可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或公安网安部门反映。

若受损,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保存能证明损失的凭证以便司法或行政救济。

对自媒体与企业运营者,建议遵守以下原则以避免风险:

使用权威数据。转发或引用预报前核对气象主管机构或国家气象台发布的最新资料。

标注来源。任何非原创或引用的信息都应注明出处与发布时间,避免误导受众。

拒绝夸大。避免为博取关注而拼接、改写或捏造“灾情”素材。

建立核审流程。企业群发短信与公号推送应由专人复核,确保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查证上海近期天气与预警,可优先访问以下官方渠道: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与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央气象台网站与微博;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官网。注意查看预警颜色等级与发布时间,官方通告通常包含影响范围与防范建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布者应谨慎言行,公众应保持理性判断。遇到可疑信息时,快速核实并及时举报,有助于减少谣言扩散与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来源:吼秦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