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若感染了HPV,身上可能会有4种表现,或许多数人没发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13:56 1

摘要:HPV,一听这三个字母,不少人脑子里蹦出来的是“宫颈癌”或者“女性专属”,但HPV从不挑性别,男女通吃。别以为你是男的就高枕无忧,病毒可不管你是“阳刚硬汉”还是“程序猿”。最关键的是——很多男性感染了HPV,身上早就有点“蛛丝马迹”,却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HPV,一听这三个字母,不少人脑子里蹦出来的是“宫颈癌”或者“女性专属”,但HPV从不挑性别,男女通吃。别以为你是男的就高枕无忧,病毒可不管你是“阳刚硬汉”还是“程序猿”。最关键的是——很多男性感染了HPV,身上早就有点“蛛丝马迹”,却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这篇文章不是吓唬你,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想告诉你:HPV这个“隐身高手”,在男性身上也并非毫无踪迹,只是你没留意罢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潜藏在男性身体里的HPV信号,看看有没有你忽略的那几个。

有些男生在私处或者肛周、腹股沟、阴囊附近,发现了一两个小肉粒。形状不大,摸着也没啥痛感,看着像小疙瘩,有时还会冒出几颗,像“长了痣”一样。

很多人以为那是毛囊炎、汗腺堵塞、皮肤赘生物,甚至有人说:“这是不是穿牛仔裤磨的?”

HPV引起的尖锐湿疣,就是以这种“小肉疙瘩”的形式出现的。刚开始一个、两个,颜色偏肉粉,质地柔软,慢慢地可能会增多,长成菜花状或者鸡冠状,甚至融合成片。

根据《中华皮肤科杂志》的资料,男性HPV感染后发展为尖锐湿疣的比例虽低于女性,但在免疫力低下、抽烟、酗酒者中发病率显著上升。

别小看这些疣体,它们是活跃的病毒“孵化器”,不治疗会持续扩散,还可能传染给伴侣。更严重的情况下,部分高危型HPV(如16、18型)甚至与阴茎癌、肛门癌相关。

有些男士发现自己最近小便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尿道口微痒、轻微刺痛,或者排尿变得频繁,但又没有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适感,其实可能是HPV感染了尿道上皮。虽然HPV主要偏爱皮肤和黏膜,但它也可能沿着尿道上皮扩散,引发轻微炎症。

有研究指出,HPV在男性尿道中的阳性检出率并不低,尤其是伴有包皮过长或包茎者,病毒更容易在潮湿环境中滋生。

这类症状不具特异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也有交集。但如果排查不出常见致病菌,又合并有其他HPV相关表现,那就该警觉了。

说个尴尬的事,不少男性在HPV感染后,性功能会受到影响。不是说病毒直接攻击性功能,而是它造成的心理压力、局部不适、疣体增生等,都会间接干扰性体验。

一个小疣体长在不该长的地方,那种异物感、担忧感,哪怕再强的心理素质,也可能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中华男科学杂志》曾刊文指出,HPV感染后伴随的性焦虑、社交障碍、心理压抑,是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更别提有些地方长了疣体之后,摩擦时会出血、疼痛,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很多人不敢说、不敢问,结果问题拖得更久。

你是不是最近总是感冒、口腔溃疡反复、睡一觉感觉没恢复?一查血象,免疫力偏低。

HPV本身不是“猛兽”,但它擅长“伏击”——感染不一定立刻发病,而是藏在细胞里“静悄悄潜伏”。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它像“老赖”一样跳出来作妖。

有研究表明,HP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尤其在合并吸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男性中,病毒更容易复发。

《中国公共卫生》一项追踪研究发现,HPV感染者中维生素D水平偏低者,病毒清除率显著更低。这也提示我们:营养状况和免疫调节,是打败HPV的“隐形武器”。

很多人以为,HPV感染后一定会有“风风火火”的症状,其实恰恰大多数男性感染HPV后是无症状携带者

也就是说,你身体里病毒活跃,但你完全没察觉。你不生病,但你可能成为“传染源”。

男性HPV感染后的自然清除率其实高于女性,但高危型HPV却更容易在男性尿道、肛周、阴茎冠状沟等部位悄悄“落户”。这些地方不容易自查,也不容易清洁,病毒就像住进了五星级酒店。

有研究指出,未接受疫苗接种的男性中,约有50%在人生某个阶段感染过HPV,而在高危人群(如多性伴侣者、男男性行为者)中,感染率甚至超过70%。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你不主动,病毒就不会来找你。”预防HPV,男性也有责任,甚至更该主动。

疫苗不是女生专属。国家卫健委《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9岁及以上的男性也可接种疫苗。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九价疫苗就包括男性适用范围,能有效预防HPV6、11、16、18等型别引发的相关疾病。

个人卫生习惯不能掉以轻心。经常清洗私处,尤其是包皮垢多的人,应考虑是否需要包皮环切手术,这并非“割一刀”那么简单,而是从源头给病毒断粮。

性行为管理不能含糊。固定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行为,都是降低感染概率的重要手段。虽然避孕套不能100%阻断HPV传播,但能有效减少暴露面积。

不少男性一听“病毒”两个字,脑补成“终身感染、无法治愈、必然癌变”,恨不得从此“禁欲修行”。但HPV感染大多数都能被清除

根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的文章,健康男性中约有85%的HPV感染在1年内自然清除,2年内清除率可达90%以上。

若出现尖锐湿疣等症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激光、电灼、局部抗病毒药物(如咪喹莫特、干扰素等),治疗及时、配合良好,复发率显著下降。

但关键在于:别讳疾忌医,发现症状及时就诊,不要等它“长成一棵树”再砍。

很多人不知道,口腔、咽喉也是HPV偏爱的地方。尤其是有口交习惯的人群,如果口腔异物感、白斑、反复口腔溃疡,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口腔型HPV感染。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部分头颈癌、口咽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特别是16型)密切相关。这进一步说明了HPV的“野心”——它不是局限在一处,而是全身游走。

口腔卫生、口腔检查,也应纳入HPV防控体系中。牙刷定期更换,漱口水适度使用,别让病毒在你嘴里“开派对”。

HPV不是“女人的病”,更不是“难言之隐”,它是一个公共健康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现实。男性若感染了HPV,可能会有小疙瘩、尿道不适、性功能波动、免疫力下降等表现,但这些往往被忽略、被误判、被耽搁。

与其讳莫如深,不如知己知彼。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得靠自己把关。别让“看不见”的病毒,偷走你看得见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琴,陈志刚,等.男性HPV感染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5):519-523.

[2]李文杰,周宏.HPV感染与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4,30(2):129-132.

[3]王珊,赵晓东.HPV感染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9):532-536.

来源:木子李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