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让球迷抓狂的不是广州队输给马刺,而是身高2米26的徐昕只能在广州训练馆看直播,镜头里的文班亚马一步起飞,他却连机票都没拿到。
最让球迷抓狂的不是广州队输给马刺,而是身高2米26的徐昕只能在广州训练馆看直播,镜头里的文班亚马一步起飞,他却连机票都没拿到。
比赛结果并无悬念:88比119,差31分,比很多人早晨的步数还少。实力差距摆在那,但真正惋惜的并不是输球。
马刺很给面子,文班亚马、凯尔登·约翰逊都亮相。法国长人只打16分钟却扫下15分5板,像是在给对面上一堂“长度与速度”的示范课。
广州队也不是全程挨打。19岁的管子煜第一次面对NBA防守就砍下6分2板2助攻,表情比观众席的大部分人还镇定,替补席里掌声不断。
陈国豪更直接,逮住空位就往篮下杀,单节8分,全场14分,9次罚球;在德克萨斯的灯光下,他把CBA的硬冲劲硬生生拽了过去。
暂停时导播总爱扫向缺席的那个人——徐昕。如果他在场,两位七尺长人的对位足以刷爆社交平台,可广东省体育局按下了暂停键。
原因很简单:2025年全运会U22冲金必须留人,地方行政比赛再次赢过职业俱乐部。高水平试炼和金牌指标撞车,牺牲的永远是个人发展。
代价不小。文班亚马代表未来十年的内线趋势——能换防、能投三分、能落位挡拆。同场一次,胜过训练馆里模仿一百遍。
全运会顶多让徐昕刷几个轻松的两双,却拿不到真正的压力与解法。把孩子关在院子里,只因外面路不平,这逻辑似曾相识。
更尴尬的是,他和杜锋在热身赛吵过一次,录像还留在网上。角色漂移、情绪裂缝,本就需要比赛去修补,却被一次禁行令彻底撕大。
那笔交易把他和彰华非送到广州,焦泊乔加现金回广东,看似皆大欢喜,可注册归属仍被全运会条款攥住,像是“双重所有权”的奇异产物。
广州每天精心打磨,他却要在夏天被临时调走;商业逻辑和行政逻辑被硬生生捆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错过NBA季前赛,意味着推迟半年进入“对抗—复盘—再对抗”的循环。高水平刺激的缺口,不是多跑几组折返就能补回的。
姚明当年愿意在火箭从替补干起,也要每天跟奥尼尔录像较劲;易建联短暂闯美,也学到了拉开空间的中距离。大个子要见世面,这条公式从没失效。
比赛细节足够说明问题:广州队三分30投8中,篮板输了14个,却只出现13次失误,比去年上海队来圣城时更好,说明并非全部环节都塌掉。
真正崩的是禁区守护。第四节马刺连着四次挡拆顺下暴扣,没有一名内线跳得过篮筐高度。徐昕哪怕挨两记火锅,也能延长对手出手时间。
解决方案并不复杂:参考足球的国字号征召机制,允许球员在国际窗口期外借;全运会淡化强留顶级新星的动机,把舞台留给真正的年龄段球员。
对徐昕本人来说,最务实的办法是冬歇期自费赴美特训,十几万美元就能买到和NBA球员同一个夏天。
球迷生气,因为一个成年运动员竟无法决定自己在哪块场地练球。放开枷锁,广州或许仍输31分,但徐昕和中国篮球会少输一年。
比赛结束后,马刺总经理一句“他们打得很拼”登上热搜,可真正的褒奖将是下一次名单里出现更多敢同场的中国年轻人。
夜里十一点,徐昕点了“喜欢”——那是一张文班亚马扣篮的照片。评论区有人写:“兄弟,下次别只点赞,来场上见。” 这句话,也给了所有管理者一面镜子。
来源:无双山雀514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