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胜利的剧本都写好了,揣兜里就等最后一分钟拿出来念,偏偏有人非要自己当编剧,现场改戏,结果演砸了。
球场上有些事儿,就是这么邪门。
明明胜利的剧本都写好了,揣兜里就等最后一分钟拿出来念,偏偏有人非要自己当编剧,现场改戏,结果演砸了。
说的就是国乒小将蒯曼和伊藤美诚那场球,更准确地说,是那要命的第三局。
当时的比分是10-5,蒯曼手握六个局点。
解说席上的侯英超估计已经开始琢磨待会儿怎么夸了。
谁知道,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风云突变。
蒯曼像是突然忘了自己是怎么领先的,放着能把伊藤打到场外捡球的高质量长球不用,鬼使神差地玩起了细腻活儿,开始摆短、劈长,跟伊藤在前三板斗智斗勇。
说真的,这操作我这种看了二十年球的老球迷都血压拉满。
伊藤美诚是谁?
那可是靠着一手神出鬼没的发抢和不讲理的搏杀在女子乒坛搅动风云的人物。
你用长球冲她,把回合拉长,她的力量和相持能力短板就暴露无遗,只能被动挨揍。
结果你倒好,主动凑上去跟人家玩贴身肉搏,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自找难看吗?
果不其然,伊藤像是被解开了封印,瞬间找回了节奏,一分一分地往回追。
那几分钟,看球的人估计心脏都多跳了好几拍。
最后,11-13,一局好球,就这么送了出去。
虽然最后蒯曼还是凭着硬实力3-2赢了,但这个过程,实在是让人憋了一肚子火。
这火气最大的,还得数侯英超。
他可不是那种和稀泥的解说,尤其对这些自己看着长大的小队员,那真是爱之深,责之切。
据说比赛一结束,他就放话了,下次见了面非得当面问问蒯曼,那脑子里到底装了啥。
后来还真就让他等着了。
全运会体测的时候,俩人碰了个正着。
据侯英超自己直播里眉飞色舞地描述,蒯曼一见他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上来就主动“投案自首”:“猴哥,我知道你会骂我的!”
态度是相当诚恳。
可侯英超哪是来听道歉的,他是来“问案”的。
他那股气隔着屏幕都能喷出来:“你当时怎么想的?你都把伊藤打得摁在地上摩擦了,你干嘛又改变战术?你发长球她没办法了,你干嘛又发短球?”
蒯曼的回答也挺实诚,或者说,挺天真:“我……我就是想试试。”
这俩字儿算是彻底把侯英超给干沉默了,沉默之后是更大的爆发:“你试啥呀?那是比赛!不是训练!没什么可试的,你就得把她摁在地上使劲儿摩擦,恨不得踩两脚!你怎么还想着把人扶起来?不能试!”
这段“当面敲打”被侯英超自己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一下子就在球迷圈里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解气,说得对,竞技体育菜是原罪,不长记性就该骂。
也有人觉得侯英超这“爹味儿”也太浓了,说话一点不给人留情面。
你对蒯曼、向鹏这些小辈重拳出击,怎么不见你去敲打敲打王楚钦、孙颖莎?
这不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吗?
说实话,这事儿还真就复杂在这儿。
从纯粹的技战术角度分析,侯英超的话一个字都没错。
顶级运动员的对决,比的就是谁犯错更少,谁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已经验证了成功的道路上临时换道,这是兵家大忌。
但从沟通艺术的角度看,侯英超的方式确实值得商榷。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有成长的阵痛期,一味地打压和训斥,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事儿让人想起篮球圈的朱芳雨和王哲林。
朱总也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对年轻球员指点江山,结果碰上“大王”这种有个性的,直接一句“你谁啊”,给你拉黑了事。
时代变了,现在的小孩儿不是你吼两句就能服帖的。
尊重是相互的,你得让他从心里认可你,而不是畏惧你。
当然,回头看,蒯曼在那次“试一试”之后,对阵伊藤的战术执行确实坚决了不少,也再没输过。
或许,一次刻骨铭心的当头棒喝,比一百句温言细语的鼓励都管用。
只是这剂猛药,不是谁都能灌下去,也不是谁都愿意喝。
这其中的分寸,大概就是体育这门“人学”里,最难拿捏的部分了。
你觉得呢?
是该把犯错的年轻人“按在地上摩擦”,还是该给他个台阶,让他自己悟?
来源:含彰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