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后头上那顶“帽子”,根本不是帽子,是拿国库堆出来的移动微博热搜。
皇后头上那顶“帽子”,根本不是帽子,是拿国库堆出来的移动微博热搜。
昨天故宫刚放出的显微CT报告,直接把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送上热搜:1282颗宝石,12个工匠偷偷在冠骨里刻了名字,像现在的内测水印。
最离谱的是,它往前倾15度,刚好把皇后的脸打成“自拍最佳光”。
这不是首饰,是明代版美颜支架。
我蹲完直播满脑子都是钱。
缅甸红宝石、阿富汗青金石、广西合浦珍珠,一路丝绸之路包邮进京。
隋炀帝的萧皇后更夸张,波斯青金石和印度红宝石混镶,等于把半个西域大使馆戴在脑袋上。
考古队说,当年造一顶得20个老师傅干半年,人工费换算到今天,约等于北京三环里一套平层。
皇帝追老婆都舍不得这么下血本,但给老婆做帽子可以。
有人觉得浪费,我倒是看见一门生意。
清代乾隆专门设“点翠作”,200只翠鸟换一顶凤钿,羽毛还得分三种色号,跟现在美妆博主拆盘TF眼影一样精细。
翠鸟不够,就发公文让广州十三行去收,官方囤货,官方炒价,活脱脱清宫版“爱马仕配货”。
皇后一出场,文武百官秒懂:今年内帑又拨了多少预算,全写在头上。
更鸡贼的是材料暗语。
故宫新出的合金报告里,金铜比例9:1,韧度刚好,走路晃起来不会断,却能让宝石折射翻倍。
工匠早玩明白了:想要闪,就得让金属稍微软一点,跟现在手机边框用铝合金一个道理。
科技考古一测,全是数据,古人没仪器,纯靠试错,试错的钱谁出?
当然是天下百姓。
所以每次大修冠冕,史官都写“大婚”“册后”,其实背后就是国库闪崩预警。
说到这儿,你大概也看懂了:凤冠根本不是女人的浪漫,是皇帝的KPI。
外邦进贡多少宝石、江南交多少翠羽、户部批多少银子,全汇总在皇后头顶。
后妃们也不用争宠,谁拿到最新款,谁就握了当年的财政简报。
难怪《大明会典》规定,凤冠坏了不修,直接熔了重做,怕的就是把旧账留在世上。
昨晚我把报告转给闺蜜,她回一句:原来“头顶大事”真不是玩笑,古人早把金钱、权力、外交、美妆卷成一件首饰。
今天女生攒三个月工资买钻戒,和皇后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至少我们不用把一套房戴在头上,也不用怕改朝换代时被熔掉回血。
冠冕越闪,百姓越苦。
再精美的点翠,也遮不住它用血汗抛光的事实。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