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这种看似“无用”的兴趣班,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
你有没有算过,这些年给孩子报兴趣班花了多少钱?
钢琴、舞蹈、奥数……哪个不是掏空钱包还不见得孩子真喜欢?
最近听说不少明星家庭都让孩子学滑板,一节45分钟的课要500块!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疯了吧?
这玩意儿考试能加分吗?
找工作能用上吗?
但别急着下结论。
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这种看似“无用”的兴趣班,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
我认识一个叫小雨的孩子,今年7岁。
以前她特别内向,上课不敢举手,见人躲妈妈身后。
她妈妈试过给她报朗诵班、英语班,结果孩子越学越没自信,甚至偷偷哭过“我是不是很笨”。
后来偶然一次,小雨在公园看到几个玩滑板的小哥哥小姐姐,眼睛都看直了。
妈妈犹豫再三,还是给她报了个体验课。
结果呢?
第一节课就摔了十几次!
护具全副武装也没用,膝盖磕青了,手心擦破皮。
回家路上,妈妈心疼得直叹气:“这钱花的,纯属找罪受。”
可小雨却一边龇牙咧嘴涂碘伏,一边说:“妈妈,下周还能来吗?我觉得超酷!”
令人惊讶的是,半年后的小雨简直像换了个人。
以前遇到数学难题就摔笔哭鼻子,现在居然会说“我再试一次”;以前上课坐不住10分钟,现在能专注地练一个基本动作反复半小时;甚至在学校交到了好几个新朋友——因为她是“会滑板的女孩子”,全班小孩都觉得她帅炸了!
为什么摔跤能摔出自信?其实这里面有科学道理。
滑板运动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身体协调性。
孩子必须全神贯注在平衡、速度、方向上,一分神立马摔跤。
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比爸妈唠叨一百遍“专心点”都管用。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摔倒了?
没关系,爬起来再来。
动作失败?
调整重心继续试。
这种反复尝试、小步前进的过程,正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最佳场景。
孩子会真正明白:困难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尝试。
可能有人说:“不就是玩吗?何必花这钱?”
但真正的“玩”和“有指导的玩”完全不同。
专业教练会教孩子如何安全摔倒、如何控制速度、如何分解动作。
这和野路子瞎玩根本不是一码事。
而且你知道吗?
滑板运动能极大锻炼孩子的核心力量、平衡感和协调性。
这些基础体能素质,对孩子长期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比起天天窝着刷iPad,这种全身运动难道不更值得投资?
还有社交价值!
孩子学会滑板后,很容易成为小伙伴中的“焦点人物”。
这种正向反馈对自信心建设太重要了。
我见过太多孩子因为一项酷炫技能,从“小透明”变成“孩子王”,整个人都阳光了。
说到“实用”,咱们眼光不妨放远点。
现在很多大学都有滑板社团,企业年会还组织滑板活动。
将来孩子要是真玩出专业水平,当教练、开工作室、做赛事策划……哪条路不是出路?
哪怕不作为职业,会玩滑板的孩子通常更勇敢、更抗挫、更懂得团队协作——这些软实力,在未来社会比分数重要多了。
我知道有家长担心安全。
其实只要护具齐全、专业指导,滑板比足球、篮球受伤率还低。
关键是要找靠谱机构和教练,千万别让孩子自己瞎玩。
说到底,报兴趣班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焦虑,而是为了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
你见过孩子真正投入喜欢一件事时的眼神吗?
那种发光发亮的样子,是多少个100分都换不来的。
童年就那么几年,为什么非要每分每秒都“有用”呢?
让孩子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交朋友的快乐、克服困难的快乐,这份童年回忆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就像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的:“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比提前学会ABCD重要得多。”
写在最后现在想想,你还会觉得滑板兴趣班是“鸡肋”吗?
其实不只是滑板,任何孩子真心热爱的活动——哪怕是捏泥巴、观察昆虫——只要给予正确引导,都能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关键是要放手让孩子尝试,尊重他们的选择。有时候最“没用”的,反而最有用。
你给孩子报过哪些“意想不到”的兴趣班?
后来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智慧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