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秋天,我刚过68岁生日。生日那天,老伴李桂兰给我煮了碗长寿面,卧了两个荷包蛋,笑着说:“老王,你看你,退休金8000,我5000,加起来一万三,房子是全款的老房子,没贷款,存款还有50万,咱们这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安稳了。”
第一章 老楼里的安稳日子
2023年秋天,我刚过68岁生日。生日那天,老伴李桂兰给我煮了碗长寿面,卧了两个荷包蛋,笑着说:“老王,你看你,退休金8000,我5000,加起来一万三,房子是全款的老房子,没贷款,存款还有50万,咱们这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安稳了。”
我扒拉着面条,心里也美滋滋的。年轻时候我在国营机床厂当技术员,干了四十多年,退休时评上了高级技工,退休金跟着水涨船高,从一开始的5000多,涨到现在8000,每月10号准时到账,从不含糊。桂兰是小学老师退休,虽然退休金没我多,但也够她自己零花。
我们住的是机床厂的老家属院,六层楼,没电梯,我们住三楼。楼道里的墙皮有些斑驳,楼梯扶手被岁月磨得发亮,院里的老槐树有几十年了,枝繁叶茂,夏天能遮半个院子的阴凉。邻居都是以前的老同事、老熟人,早上买菜碰到了,能站在路边聊上半个钟头;晚上吃完饭,搬个小马扎坐在槐树下,下棋的下棋,聊天的聊天,日子过得慢悠悠的,透着股踏实劲儿。
儿子王磊在本地的一家汽车4S店做销售,结婚五年了,儿媳张倩是幼儿园老师,小孙子浩浩刚三岁,每周六都会来家里吃饭。女儿王敏在南方的大城市做会计,嫁得远,一年回来一两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些当地的特产,给桂兰买件新衣服,给我带瓶好酒。
外人都说我有福气:退休金高,存款足,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我自己也这么觉得,退休这八年,没操过什么心,每天的日子就是早上起来去早市买菜,回来给桂兰搭把手做早饭,上午要么在家看看报纸、浇浇花,要么去院里和老伙计们下棋,下午睡个午觉,晚上陪桂兰在小区附近的公园遛弯,偶尔给儿子打个电话问问浩浩的情况,给女儿发个微信让她注意身体。
桂兰比我细心,家里的钱都归她管。每月退休金到账后,她会分成三份:一份留作日常开销,买菜、交水电费、买些日用品;一份存定期,说是留着应急;还有一份,偶尔给浩浩买点玩具、衣服,或者我们老两口改善改善伙食。那50万存款,是我们一辈子的积蓄——我年轻时攒的工资、桂兰的教学奖金、儿子女儿结婚时我们没花完的彩礼和嫁妆,一点点攒起来的,存在银行的大额存单里,年利率3.5%,每年能拿一万七千五的利息,这笔钱我们舍不得动,想着以后万一有个大病小灾,或者给孙子孙女留点念想。
要是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我大概会安安稳稳地活到八九十岁,抱着重孙子,在槐树下跟老伙计们吹牛。可谁能想到,就因为我后来做的三件“傻事”,差点把半辈子的积蓄折腾光,还惹得家里鸡飞狗跳,最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现在想想,那些事发生之前,其实都有苗头,只是我当时被“面子”“亲情”“贪心”蒙住了眼,没看清而已。
第二章 老伙计的“稳赚不赔”生意
最先出事的,是跟着老伙计张哥投资那回事。
张哥大我两岁,以前也是机床厂的,比我早退休两年,住在我们楼下二楼。他性格爽朗,爱交朋友,退休后每天早上都去早市旁边的小花园打太极,下午就来院里的槐树下下棋,我们俩是棋友,经常对着棋盘杀得难解难分。
2024年开春,有天下午下完棋,张哥拉着我坐在小马扎上抽烟,神秘兮兮地说:“老王,跟你说个好事,能让咱们的养老钱生钱,比存银行划算多了。”
我当时正用牙签剔牙,听他这么说,笑着摆手:“算了吧,我这脑子,玩不来那些理财的玩意儿,存银行里虽然利息低,但踏实。”
“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理财,是正经生意。”张哥凑过来,声音压低了些,“我一个远房侄子,开了家医疗器械公司,专门给乡镇医院供应设备,最近要扩大规模,需要资金周转,给的利息高,月息3%,按月结息,到期还本,稳赚不赔。”
“月息3%?”我愣了一下,心里算了笔账,要是投10万,一个月就能拿3000利息,一年就是3万6,比银行的大额存单利息高多了。但我还是有点犹豫:“这么高的利息,靠谱吗?别是骗子吧?”
“怎么不靠谱!”张哥拍着胸脯说,“我侄子我能不了解?从小看着长大的,踏实肯干,现在公司做得挺大,在开发区有厂房,我都去看过了。而且这是民间借贷,签正规合同,有担保的,就算出了事,也能拿东西抵债。”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宣传单,上面印着公司的名字、地址、营业执照复印件,还有各种医疗器械的图片,看起来挺正规。“你看,这是公司资料,我都核实过了。我自己已经投了20万,这才第一个月,利息6000块钱已经到账了,你看我手机银行的转账记录。”
张哥把手机递给我,我凑过去一看,确实有一笔6000块钱的转账,备注是“利息”。我心里的天平开始动摇了——张哥是老同事,几十年的交情,他总不会骗我吧?而且他自己都投了20万,还拿到了利息,应该没问题。
“我再想想,这不是小数目。”我把手机还给张哥,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你放心,机会难得,就咱们这些老伙计我才告诉的,外人我还不乐意说呢。”张哥拍了拍我的肩膀,“你要是想投,跟我一起去公司签合同,我陪着你,保准没问题。”
接下来几天,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事。晚上跟桂兰说起来,桂兰一听就反对:“老王,你可别糊涂!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月息3%,一年就是36%,比高利贷还高,哪有生意能有这么高的利润?肯定是骗局!”
“张哥都投了20万,还拿到利息了,他能骗我吗?”我反驳道,“他是咱们楼下的老邻居,几十年的交情了。”
“交情归交情,钱的事不能马虎。”桂兰皱着眉头,“咱们那50万是养老钱,万一亏了,以后有个病怎么办?”
我被桂兰说得有点犹豫,但心里还是觉得张哥靠谱。过了两天,张哥又来找我,说他要再投10万,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架不住他撺掇,又想着能多赚点利息,以后给浩浩多留点钱,就偷偷瞒着桂兰,从定期存款里取了15万。
签合同那天,张哥带我去了开发区的一个厂房,确实挺气派,门口挂着公司的牌子,里面有不少工人在组装设备。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接待了我们,说是张哥的侄子,热情地给我们递水、介绍公司业务,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让我们签。我看合同上写着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日期,还有担保条款,心里的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痛快地签了字,把15万转到了对方的账户上。
签完合同,张哥拍着我的肩膀笑:“怎么样,我说靠谱吧?下个月这时候,你就能收到4500块钱利息了。”
我也笑了,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回去的路上,我盘算着,要是这15万每个月能拿4500利息,加上我的退休金8000,以后每月就能有一万多的收入,不仅日常开销够了,还能多存点钱。
第一个月,利息果然准时到账了。我拿着手机银行的转账记录,跟桂兰炫耀:“你看,我说没问题吧?4500块钱,比咱们一个月的菜钱都多。”
桂兰虽然还是不放心,但看到利息到账了,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我:“见好就收,别再投了。”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着,再赚几个月利息再说。可谁知道,这竟是我最后一次拿到利息。
第二个月,到了该给利息的日子,我左等右等,没等到转账。我给张哥打电话,张哥说他也没收到,可能是公司财务忙,晚几天就到了。我信了,又等了几天,还是没动静。
我有点慌了,跟张哥一起去公司找他侄子,结果到了厂房门口,发现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几张散落的废纸。旁边的人说,这家公司前几天就搬空了,好多人来要钱都没找到人。
我和张哥都傻了眼。张哥掏出手机给侄子打电话,提示“您拨打的号码已停机”;微信也被拉黑了,发不出消息。我们去派出所报案,警察说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已经接到好几个报案了,正在调查,但能不能把钱追回来,不好说。
从派出所出来,天灰蒙蒙的,刮着冷风。张哥蹲在路边,双手抓着头发,嘴里念叨着:“完了,我的30万,全完了……”
我站在旁边,脑子里一片空白,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皱巴巴的合同,感觉那15万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得无影无踪。那是我和桂兰半辈子的积蓄啊,就这么没了。
回到家,我不敢跟桂兰说,躲在阳台抽烟,抽了一根又一根。桂兰看出我不对劲,追问了半天,我才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桂兰听完,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的鼻子骂:“王建国!我跟你说了多少遍,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你就是不听!那15万是咱们的养老钱,你怎么就这么糊涂!”
她骂着骂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我看着她哭,心里又悔又疼,狠狠扇了自己一个耳光:“都怪我,都怪我贪便宜,轻信了别人……”
那天晚上,我们俩都没吃饭。桂兰躺在床上,背对着我,一声不吭;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亮,一夜没合眼。从那以后,桂兰好几天没跟我说话,院里的老伙计们也知道了这事,下棋的时候没人再提投资的事,气氛总是有点尴尬。我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要是当初能听桂兰的话,不贪那点利息,不轻易相信熟人,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第三章 儿子的“理所应当”
投资亏了15万,我和桂兰心疼了好一阵子。后来派出所那边传来消息,说骗子已经跑了,钱大概率追不回来了,我们只能认栽。桂兰叹着气说:“算了,就当是买个教训,以后可千万别再犯这种傻了。”
我点着头,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碰任何“高利息”的投资,钱就老老实实存银行,哪怕利息低,也比打水漂强。
可没过多久,我又因为“亲情”,做了第二件傻事——无底线地给儿子贴补。
儿子王磊结婚的时候,我和桂兰给了他们10万彩礼,又帮着付了10万的房子首付,想着年轻人刚结婚,压力大,我们做父母的能帮就帮点。后来他们有了浩浩,我们更是隔三差五地给浩浩买玩具、衣服,逢年过节给红包,每月还会补贴他们2000块钱生活费,桂兰说:“孩子小,开销大,咱们帮衬点,他们能轻松点。”
我也觉得应该,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花点钱不算什么。可自从我投资亏了15万后,家里的存款少了一大半,桂兰就跟我说,以后给儿子的补贴要少点,每月给1000就行,剩下的钱得存起来,留着应急。我答应了。
可儿子好像没意识到我们的难处,反而越来越频繁地向我们要钱。
2024年夏天,王磊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想换辆车。他现在开的是一辆二手的捷达,已经开了五年了,他说现在做销售,经常要带客户看车,开旧车没面子,想换一辆15万左右的大众朗逸。
“爸,我手里就攒了8万,还差7万,你能不能帮我凑点?”王磊的声音带着点恳求,“等我以后赚了钱,肯定还你。”
我有点犹豫,家里现在存款只剩35万了,要是再拿7万给儿子,就只剩28万了。我跟桂兰商量,桂兰皱着眉说:“他那辆车好好的,又不是不能开,换什么车?咱们现在存款不多了,得留着应急,不能再给他了。”
我觉得桂兰说得有道理,就给王磊回电话,说家里最近有点紧,帮不上他。王磊听了,语气一下子就变了:“爸,你怎么回事啊?我这也是为了工作,换了车能多接客户,多赚钱啊。你以前不是挺支持我的吗?”
我被他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又想起他平时工作也不容易,经常加班到半夜,就心软了:“那……我给你凑5万吧,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
挂了电话,桂兰跟我吵了一架:“王建国!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咱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他都结婚了,该自己承担责任了,你总这么惯着他,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低着头,没说话——我知道桂兰说得对,可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开口了,我实在不忍心拒绝。
过了没两个月,儿媳张倩又给桂兰打电话,说浩浩该上幼儿园了,想给浩浩报个双语幼儿园,学费一个月4000,加上兴趣班,一个月得5000多,压力太大,想让我们每月再补贴2000。
桂兰跟我说的时候,气得手都抖了:“你听听!这是把咱们当提款机了?之前给他们换车拿了5万,现在又要补贴幼儿园费用,咱们的退休金是不少,可也经不住这么花啊!”
我也有点不高兴,觉得他们确实有点得寸进尺了。可晚上儿子带着浩浩来家里吃饭,浩浩抱着我的腿,一口一个“爷爷”地喊,还给我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我心里的气就消了。吃饭的时候,王磊又提起幼儿园的事,说:“爸,妈,浩浩是咱们家的长孙,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双语幼儿园教学质量好,对孩子以后有好处。”
张倩也跟着说:“是啊爸,我们也不想麻烦你们,可实在是压力太大了,等浩浩再大一点,我们就不麻烦你们了。”
我看着浩浩天真的小脸,心又软了,跟桂兰说:“要不……就再给他们补贴1000吧,别让孩子受委屈。”
桂兰瞪了我一眼,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从那以后,我们每月给儿子补贴2000,加上之前的1000,一共3000。我和桂兰的退休金加起来一万三,除去给儿子的3000,日常开销4000,每月只能存6000,比以前少了不少。桂兰经常跟我念叨:“你看看,咱们现在存的钱越来越少,以后万一有个病,怎么办?”
我嘴上说着“没事,以后会好的”,心里也有点打鼓,但每次儿子一开口,我还是忍不住想帮他。
真正让我醒悟的,是2025年初,儿子说要创业那件事。
那天,王磊特意来家里,跟我们说他不想在4S店干了,想自己开一家汽车美容店,说他考察过了,市场前景好,投资不大,利润高。“爸,我算了一下,租店面、买设备、雇人,大概需要25万,我手里有10万,还差15万,你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我一听要15万,心里咯噔一下——家里现在存款只有32万了,要是再拿15万给他,就只剩17万了,这可是我们最后的养老钱了。
“不行!”没等我说话,桂兰就一口拒绝了,“15万不是小数目,你以前没做过生意,万一亏了怎么办?咱们家的钱已经不多了,不能再给你了。”
“妈,我都考察好了,肯定不会亏的!”王磊急了,“现在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美容是刚需,只要我好好干,肯定能赚钱。爸,你帮我说说情啊!”
他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期待。我心里犹豫了——一边是儿子的创业梦,一边是家里的养老钱。我想起以前我年轻的时候,想换个工作,也是我父亲支持我,我才能有后来的稳定生活。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年纪大了,手里的钱不能再随便动了。
“磊子,不是爸不支持你,”我叹了口气,“你也知道,之前我投资亏了15万,家里现在存款不多了,那是我和你妈的养老钱,万一我们以后有个病,没了钱,怎么办?你再等等,等你自己攒够了钱,或者找朋友借点,爸再帮你。”
王磊没想到我会拒绝他,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爸,你怎么这么自私?我是你儿子,你不帮我谁帮我?以前你不是挺大方的吗?是不是因为我妈不让你给我钱?”
“你怎么说话呢!”桂兰气得站起来,“我们对你还不够好吗?结婚给你20万,换车给你5万,每月给你补贴3000,你现在还要15万,我们哪来那么多钱?”
“那是你们自愿给的,又不是我逼你们的!”王磊也提高了声音,“我现在创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以后能让你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你们现在不帮我,以后别指望我给你们养老!”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扎在我和桂兰心上。我看着眼前的儿子,突然觉得很陌生——那个小时候围着我转、喊我“爸爸”的小男孩,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对他的好,在他眼里变成了“自愿”,我们的拒绝,变成了“自私”。
“你走吧,我们不会给你钱的。”桂兰指着门,声音都在抖。
王磊瞪了我们一眼,转身摔门而去。浩浩被吓得哭了起来,桂兰抱着浩浩,眼泪也掉了下来。
那天晚上,我和桂兰一夜没睡。桂兰跟我说:“老王,咱们不能再这么惯着他了。他已经长大了,该自己承担责任了,咱们要是一直无底线地贴补他,他永远都长不大,还会觉得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我点了点头,心里又悔又疼。是啊,我总觉得作为父亲,应该帮衬儿子,可我忘了,真正的帮衬不是无底线地给钱,而是让他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我之前一次次地满足他的要求,不仅没让他感恩,反而让他觉得我们的钱是他应得的,这不是帮他,是害他。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给儿子每月补贴,也没再给他那15万创业钱。王磊生气了,有三个多月没来看我们,也没给我们打电话。桂兰心里难受,却还是咬着牙说:“不能心软,这次心软了,以后更麻烦。”
过了大概四个月,儿子突然带着浩浩来了,手里提着一箱牛奶和一筐水果。进门后,他低着头说:“爸,妈,对不起,之前是我太冲动了,不该跟你们说那些话。”
原来,他后来没借到钱,创业的事就搁置了,还是在4S店上班,只是比以前更努力了,业绩也上去了,工资涨了不少。“我现在才明白,你们不是不帮我,是为了我们好。以后我再也不跟你们乱要钱了,我会自己努力,好好赚钱养家。”
我和桂兰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桂兰摸了摸浩浩的头,笑着说:“你能明白就好。我们不是不帮你,是希望你能自己闯闯,实在遇到难处了,我们肯定会帮你,但不能什么事都依赖我们。”
那天中午,桂兰做了一桌子菜,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气氛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庆幸,幸好这次没再无底线地贴补儿子,不然不仅会把家里的积蓄掏空,还会毁了他。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就算是亲生子女,也要守住底线,不能因为“亲情”就无原则地付出,不然最后只会既亏了钱,又伤了感情。
第四章 保健品和理财课的“陷阱”
经历了投资被骗和给儿子贴补这两件事,我变得谨慎了很多,钱都老老实实存在银行的定期里,不敢再碰任何“高收益”的项目,也不再无底线地给子女钱。本以为日子能就此安稳下来,可没想到,我又因为“害怕变老、想多赚点养老钱”,做了第三件傻事——盲目跟风买保健品和理财课。
这事要从小区里的李阿姨说起。李阿姨和桂兰是广场舞搭子,每天晚上一起在公园跳舞。2025年夏天,李阿姨开始天天给桂兰推荐一款叫“长生肽”的保健品,说这东西是从深海鱼里提取的,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还能治高血压、糖尿病,她吃了一个月,血压都降下来了。
桂兰一开始不信,可架不住李阿姨天天说,还拉着她去听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健康讲座”。讲座在一个酒店的会议室里,来了不少老年人,台上的“专家”穿着白大褂,讲得头头是道,还举了很多“案例”,说哪个老人吃了“长生肽”,多年的糖尿病好了;哪个老人吃了,腰不酸腿不疼了。
讲座结束后,销售人员还热情地给老人们免费体检,给桂兰体检完,说她气血不足,免疫力低,必须吃“长生肽”调理,不然以后容易生病。桂兰被说得有点害怕,就买了一个疗程的“长生肽”,花了3980块钱。
回家后,桂兰开始每天吃“长生肽”,还让我也一起吃。我看着那一小瓶胶囊,心里有点怀疑:“这东西真有那么神?别是骗人的吧?”
“李阿姨都吃好了,专家也这么说,肯定没问题。”桂兰说,“咱们年纪大了,身体最重要,花点钱调理身体,值得。”
我想着也是,就跟着一起吃。吃了一个月,没觉得身体有什么变化,也没觉得不好。这时候,销售人员又给桂兰打电话,说公司有活动,买三个疗程送一个疗程,还能免费去周边的度假村旅游两天。桂兰跟我商量,说想再买三个疗程,还能去旅游。
我有点犹豫,三个疗程就是11940块钱,不是小数目。可桂兰说:“难得有活动,还能去旅游,咱们也该出去散散心了。而且这东西吃了没坏处,就当是买个安心。”
我被她说动了,就同意了。销售人员亲自把保健品送上门,还帮我们报了旅游的名。旅游那天,我们跟着一群老年人一起去了度假村,环境确实不错,吃的也还行,就是每天早上都要听保健品公司的讲座,晚上销售人员会挨个房间推销产品,有的老人被说动了,又买了不少。
从那以后,桂兰就像着了魔一样,开始买各种保健品。先是“长生肽”,后来又买了“破壁灵芝孢子粉”“深海鱼油”“益生菌”,每次都是几千块钱,家里的柜子里堆得满满当当。我劝她别买了,她说:“这些都是对身体好的,现在多花点钱调理身体,以后少生病,就是省钱。”
我拗不过她,只能任由她买。可这些保健品吃了大半年,除了花钱,没看出任何效果,桂兰的血压还是有点高,我的腰还是偶尔会疼。后来有次看电视,新闻里说很多保健品都是“三无产品”,根本没有宣传的功效,专门骗老年人的钱,我才知道我们被骗了。
我拿着那些保健品的包装盒,跟桂兰说:“你看,新闻里都曝光了,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咱们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
桂兰看着新闻,愣了半天,眼泪掉了下来:“我怎么这么傻……花了这么多钱,还以为是对身体好,没想到是骗人的……”
我看着她哭,心里也不好受,安慰她说:“算了,就当是买个教训,以后再也别买保健品了。”
可没过多久,我自己又栽进了“理财课”的陷阱里。
那天我去银行取退休金,看到银行门口有个小伙子在发传单,说是免费给老年人讲理财课,教老年人怎么让“养老钱生钱”,还送鸡蛋和洗衣粉。我想着反正没事,还能领鸡蛋,就留了个电话,报了名。
理财课在一个写字楼里,每次课两个小时,前一个小时讲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比如怎么存定期、怎么买国债,后一个小时就开始推销他们的“高级理财课”,说能教老年人买基金、买股票,跟着老师操作,保证能赚钱,课程费39800块钱。
讲课的老师看起来挺年轻,穿着西装,说话很有感染力,每次都举很多“成功案例”,说哪个老人跟着他学理财,半年就赚了好几万。我听着心里痒痒的,想着要是能学会理财,让手里的存款多赚点利息,以后养老就更有保障了。
我跟桂兰说想报这个理财课,桂兰一口反对:“你忘了上次投资被骗的事了?这些理财课都是骗人的,别再上当了!”
“这次不一样,是在写字楼里,老师讲得很专业,还有很多成功案例。”我说,“我就想学会怎么理财,以后咱们的钱就能多生点钱了。”
“你要是真想学理财,就去银行找专业的理财经理,别信这些外面的课!”桂兰说,“3980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万一被骗了,怎么办?”
我不听,觉得桂兰是小题大做。我偷偷从银行取了39800块钱,报了那个“高级理财课”。
一开始,老师确实讲了一些基金和股票的基础知识,我听得很认真,还做了笔记。可没过多久,老师就开始让我们跟着他买基金,说这是“内部消息”,肯定能赚钱。我跟着买了一只基金,一开始确实涨了一点,我心里很高兴,觉得这钱没白花。
可没过一个月,那只基金就开始跌,而且跌得很厉害,我投进去的5000块钱,很快就亏了2000。我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这是正常波动,让我再加点钱,摊低成本。我有点犹豫,又投了3000块钱,结果还是跌。
我觉得不对劲,去写字楼找那个理财公司,结果发现写字楼里人去楼空,老师的电话也打不通了。我这才知道,又被骗了。
回到家,我不敢跟桂兰说,躲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抽烟,心里又悔又恨。桂兰找到我,看到我手里的基金账户截图,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没骂我,只是叹了口气:“老王,咱们怎么就这么糊涂呢?一次次地被骗,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看着桂兰憔悴的脸,心里像针扎一样疼。这几年,因为我做的这三件傻事,我们家的存款从50万变成了17万——投资被骗15万,给儿子贴补20万(后来儿子醒悟后还了5万),买保健品和理财课花了13万。虽然我们的退休金还够日常开销,但手里的存款少了一大半,心里总是不踏实。
那天晚上,我和桂兰坐在沙发上,聊了很久。我们一起盘点了家里的存款,一起反思了这几年做的傻事。桂兰说:“老王,咱们年纪大了,脑子不如以前灵光了,以后可千万别再贪小便宜,别轻信别人,别再乱花钱了。钱就老老实实存银行,身体不舒服就去医院,子女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咱们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我点了点头,眼泪掉了下来。是啊,这几年的血泪教训告诉我,就算退休金高、存款多,也不能做这三件傻事:第一,不要轻信熟人的“高收益”投资,天上不会掉馅饼,熟人也可能不靠谱;第二,不要无底线地给子女贴补,真正的爱不是给钱,而是让他们学会独立;第三,不要盲目跟风买保健品和理财课,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理财要找正规渠道。
第五章 槐树下的醒悟
从那以后,我和桂兰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
首先,关于钱的事,我们变得格外谨慎。手里剩下的17万存款,我们分成了三部分:5万存了活期,留作日常应急;10万存了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3.1%,每年能拿3100块钱利息;剩下的2万,买了国债,安全又稳定。每月的退休金到账后,桂兰会仔细记账,除了日常开销,剩下的钱要么存定期,要么买些稳健的理财产品,再也不碰任何“高收益”的项目,也不轻易相信别人推荐的“赚钱机会”。
其次,关于子女,我们不再无底线地贴补。儿子王磊后来工作越来越努力,业绩好了,工资涨了,不仅不再向我们要钱,反而经常给我们买东西,每周六都会带着浩浩来家里吃饭,有时候还会帮我们打扫卫生、修修家里的小毛病。女儿王敏知道我们之前被骗的事后,特意给我们寄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还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叮嘱我们别再乱花钱,有什么事一定要跟她商量。看着子女们越来越懂事,我和桂兰心里都暖暖的。
最后,关于身体,我们不再买保健品,而是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我和桂兰会去公园散步、打太极;中午吃完饭,睡个午觉;下午要么在家看看书、浇浇花,要么去院里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晚上吃完晚饭,一起去小区附近的超市逛逛,或者在家看看电视。我们每年都会去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去医院看,再也不相信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了。
日子慢慢回到了以前的安稳状态,甚至比以前更踏实。每天坐在槐树下,和老伙计们下棋,听他们聊家常,偶尔聊聊各自的子女,说说身体的状况,心里很平静。
有一次,院里的老周跟我说,他最近被一个“养老公寓”的项目吸引了,说交20万就能入住,每月还能拿利息,以后去世了,钱还能退给子女。我一听,就想起了之前投资被骗的事,赶紧劝他:“老周,别信那些!我之前就是轻信了熟人的投资,亏了15万,这种项目十有八九是骗局,你可别上当!”
我把我之前投资被骗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又跟他讲了买保健品和给儿子贴补的教训。老周听完,吓出一身冷汗:“多亏你提醒我,不然我差点就投钱了!”
从那以后,院里的老伙计们要是遇到什么“投资机会”“保健品推销”,都会来问问我,我也会把我的教训告诉他们,让他们别像我一样犯傻。
现在,我68岁,退休金8000,存款虽然不如以前多,但每一分都存得踏实。我和桂兰的身体还算硬朗,子女孝顺,邻里和睦,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
有时候,我会坐在槐树下,看着院里的孩子们追逐打闹,想起这几年的经历,心里感慨万千。要是当初我能不贪那点利息,不轻易相信熟人,就不会亏掉15万;要是当初我能守住底线,不无底线地给儿子贴补,就不会既亏了钱,又伤了感情;要是当初我能理性看待保健品和理财课,就不会花掉13万买一堆没用的东西。
可人生没有后悔药,好在我及时醒悟,没有把所有的积蓄都折腾光。现在我想通了,老年人过日子,图的就是一个安稳。退休金够花,存款够用,身体硬朗,子女孝顺,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些所谓的“高收益”投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能让钱生钱”的理财课,大多是陷阱,就算存款再多,也不能碰。
希望我的这些血泪教训,能给其他老年人提个醒:不管退休金多高,存款多厚,都要守住本心,别贪小便宜,别轻信他人,别无底线付出,这样才能安安稳稳地过好晚年生活。
来源:高贵海燕XZW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