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鱼儿渴望活水,良禽择木而栖。企业家与奋斗者追寻的土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作为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产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
鱼儿渴望活水,良禽择木而栖。
企业家与奋斗者追寻的土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为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产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
至于企业心目中“向往的园区”,他们各有答案——
成都尼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泓宇说:
“我向往的产业园区,不仅有舒适的办公环境,还能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
成都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姝洁说:
“我向往的产业园区,除了能让公司安心发展,还能给奋斗者提供‘情绪价值’。”
瑞科高维度医疗器械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帝说:
“我向往的产业园区,上下楼就有上下游,办事不用到处跑。”
……
他们都在成都找到了这样一方土壤。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各地经开区、高新区和城市新区考察调研。
今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其中专门提出“深化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落子园区,提出“抓经济必须抓园区”,打造一批定位精准、运营高效、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的产业园区,以园区带动产业聚力发展。于是“把园区建设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成为了成都全市的发展共识。
凤栖谷科技创新产业园
这是一条明确又坚定的路径——去年10月,成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以下简称“立园满园”)行动正式铺开。“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为产业园区的改革与升级指明了方向。
沿着方向,一个个产业园区,变了样——
金牛高新园区,通过市场化破局低效用地,“寸土”生“寸金”,闲置仓库变身智造基地。
温江高新区,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专业服务,加速创新药上市,破解企业“审批慢”“取证难”等发展难题。
武侯区华西健康谷,打造了特色“园中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
成都经开区(龙泉)“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通过去行政化改革,进行职能优化重组,项目建设一再刷新“速度”。
成都科创生态岛,兼具高颜值与黑科技,一座岛就是一个场景应用大平台……
湖畔高楼片区为成都科创生态岛 摄影:李悦玲
一年里,园园有故事,处处有创新。
建中试平台、帮企业出海、送政策上门、完善硬件和配套、为企业找上下游邻居,甚至为缺乏启动资金的创新团队提供共享工位托举明天的梦想……
一场场改革,一幕幕蜕变,一次次感动。
一年后,成都的产业园区,是怎样的风景?
天府软件园
这一次,我们换一个主角,由企业来说——
由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成都发布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的“向往的园区”系列调研报道即将开启。我们将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等高校师生、企业家校友、创业者、投资人一起,走进成都全市各个产业园区,看变化、听故事、学经验、找案例。
这一次,我们将话筒交给企业,让园区内的企业家变身“导游”,带领调研组,以及观众、网友们,一同逛园、探园,看看“我家园区的变化”,讲讲“我在园区的故事”;
这一次,我们将问题抛给“园方”,邀请园区管委会一起参加“圆桌派”,摆摆“龙门阵”,让企业尽情提问,园方知无不言;
这一次,我们将视角转向第三方,联合名校专家及名校企业家、创新者、投资人校友一同走进园区,听一听专业人士与产业人士的关切,聊一聊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金融链“五链融合”。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园区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兴。
我们深知,一年不长,“立园满园”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何以“立园”、何以“满园”,没有标准答案。而我们期待看到的,恰是改革者的无畏、创新者的魄力、奋斗者的情怀。
正如即将参与调研活动的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副主席于昊炜所言:“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企业如何落地生根,我们更关心企业能否在开放、包容和高效的环境中持续成长。”
所以这场调研,是见证,也是叩问;是聆听,也是思考。
最终的最终,我们期待从更多人的口中听到“向往的园区,向往的模样”,让成都的产业园区在向往之中,拔节生长。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欧鹏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