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教育部批准语言大学办医学:无奈转身还是新生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07:50 1

摘要: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的信息,这所一直以语言和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将和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语言病理学、应用心理等医学相关专业。

国庆前,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里多了一块新牌子——“中美国际健康学院”。

而曾经热闹的外语角,现在却有点冷清。

今年9月,教育圈传来一个挺受关注的消息:“北京语言大学中美国际健康学院正式获批了!”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的信息,这所一直以语言和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将和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开设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语言病理学、应用心理等医学相关专业。

再看北语今年的专业申报计划,还会发现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眼视光学、康复工程等一系列和医学沾边的新专业。

01 语言大学,也要搞医学了

中美国际健康学院的成立,意味着这所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学校,正式迈进了医学领域。

据了解,这个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具独立法人资格。

学院设置的专业很有针对性:本科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硕士有语言病理学和应用心理,博士则集中在视光学。

所有这些专业,都计划从2026年开始招生。

北语这个动作不是突然决定的。

早在今年7月,学校教务处公布的2025年拟申报本科专业名单里,就出现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眼视光学、老年医学与健康等多个医学相关专业。

02 外语专业,不那么“香”了?

曾有一段时间,外语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非常热门。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64年,曾经是校内办学历史最长、实力最强、影响也最大的中国学生院系之一。

最鼎盛的时候,学院开设有英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等十个语种,共十一个本科专业。

不止北语,全国很多外语院校都享受过时代的红利。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浪潮中,掌握一门外语,几乎就等于拿到了高薪工作的敲门砖。

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加上国际形势变化,纯语言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器翻译越来越准,很多基础翻译岗位需求减少,外语专业的光环,渐渐没那么亮了。



03 外语院校,开始找新出路

面对挑战,不少高校的外语学院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都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愿。

其中,“学科交叉”和“专业转型”成了最核心的方向。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孟祥春提到,学院会逐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转型,朝“外语+”、语言数据科学、文明互鉴、国际胜任力等方向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出了“外语+AI”双轮驱动培养模式,建设“AI+财经外语”特色课程,突出交叉学科的优势。

西安石油大学外语学院则结合学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的特色,重点打造能源翻译、区域国别研究和多语种贯通培养三大方向。

04 数字技术,让外语教学有了新可能

除了专业转型,教育数字化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2025年5月,在第七届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大会上,联盟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指出,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持续推动慕课的智能化升级和国际化传播。

目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的官方平台上,已有80多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0多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总量超过600门,覆盖18个语种,语种数量在国内平台中保持第一。

在技术赋能下,外语教育正从单纯的语言训练,向跨文化沟通、国际传播等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05 想报外语专业?这些变化要看清

对外语院校来说,这些变化也给即将高考的学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靠语言优势找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选专业得更加理智。

“外语+某个专业”的组合,显然比只学语言更有竞争力。

考生可以多关注那些把外语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的专业,比如北语新设的语言病理学,就是把语言和医学结合的一个例子。

另外,院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值得留意。北语所有的9个专业,都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这些项目能给学生提供宝贵的海外经历。

未来,外语专业可能不再只是学语言的地方。就像北语正在尝试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语言病理学这些交叉专业,很可能会成为语言院校的新名片。

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老教师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