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
国际商报记者 魏桥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在解读数据时表示,9月份,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扩张略有加快。
受访业内人士亦表示,9月份我国PMI整体出现回升,并且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未来随着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将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
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9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PMI升至49.8%,景气水平继续改善。”霍丽慧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企业生产扩张加快。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升至近6个月高点,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保持平稳扩张态势;中型企业PMI为48.8%,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基本平稳;小型企业PMI为48.2%,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此外,三大重点行业较快扩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9%、51.6%和50.6%,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同时上述重点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企业供需两端较为活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构上看,9月份供需两端都有明显回暖。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生产指数的回升幅度大于新订单指数,表明“供强于需”的格局仍存在,需求端仍有提振空间;出厂价格指数在三连升后出现回落,表明受需求端影响,价格自上而下的传导机制仍然不畅。
但整体看,市场预期持续改善。霍丽慧表示,9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向好。
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数据显示,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总体稳定。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从服务业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餐饮、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付一夫分析,受暑期效应减退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景气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符合季节性规律;而得益于资本市场较高的景气度,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此外,建筑业景气度有所回升,并且企业对后续发展预期也呈改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市场发展总体保持乐观。霍丽慧表示,从市场预期看,9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今年以来始终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稳定乐观;9月份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改善。
“总体来看,我国9月份PMI整体出现回升,并且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付一夫强调,还需关注的是,制造业PMI连续数月处在收缩区间,体现出经济仍面临结构性压力,并且供需缺口的拉大以及出厂价格的回落显示出需求侧仍需要更多提振举措。
“在政策端,仍需在扩内需、稳增长方面继续发力。”付一夫说,日前,国家相关部门会同有关方面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其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未来,随着相关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将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