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朋友,今天聊个大瓜。民国文坛有个奇事,周作人一辈子都把亲妈叫成"鲁迅的母亲" 。要是放现在,妥妥能上热搜第一!这到底咋回事?是他糊涂了,还是有啥秘密?下面就给大家讲清楚。
各位朋友,今天聊个大瓜。民国文坛有个奇事,周作人一辈子都把亲妈叫成"鲁迅的母亲" 。要是放现在,妥妥能上热搜第一!这到底咋回事?是他糊涂了,还是有啥秘密?下面就给大家讲清楚。
这事儿听起来太离谱。亲妈辛苦养大他,就因为哥哥是鲁迅,他就叫亲妈"鲁迅的母亲"?这比变魔术还让人惊讶!
有人说这是谣言。过去传消息不容易,造谣也简单,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抹黑他。但看看周作人自己写的东西就知道真假了。他在《知堂回想录》里写:"我的母亲是鲁迅的母亲,她对我教育很用心,可我没什么出息。" 在《鲁迅的故家》里又说:"鲁迅的母亲是绍兴大户人家的女儿,性格和鲁迅很像。" 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这事是真的!
想知道周作人为什么这么叫,得先看看他和鲁迅的关系。他俩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本来很好。鲁迅聪明有才,周作人也很机灵,兄弟俩一起读书玩耍,日子过得不错。
但两人性格完全不一样。鲁迅脾气直,看不惯的事就要说;周作人性格温和,比较佛系。这种性格差别,后来成了兄弟闹掰的原因。
后来鲁迅去日本留学,接受了新思想,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到处和人辩论。周作人也去了日本,但他更喜欢日本的文学和艺术,想法没鲁迅那么激进。
在日本时,兄弟俩虽然也吵架,但关系还说得过去。回国后,两人一起在北大教书,一起搞新文化运动。可慢慢地,他们地位和想法差距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多。周作人觉得鲁迅太激进,鲁迅觉得周作人太软弱。
1923年,兄弟俩彻底闹掰了。为啥闹掰?说法很多。有人说鲁迅偷看了周作人的日记,有人说是因为钱,还有人说鲁迅对周作人的日本老婆态度不好……总之,两人大吵一架,从此不再来往。这件事对周作人打击很大,他本来想和鲁迅一起干大事,结果却成了仇人,心里特别难受。
那兄弟闹掰和周作人叫母亲"鲁迅的母亲"有啥关系?这得说说周作人的想法。
第一,周作人特别希望被人爱和认可。他虽然有才华,但在鲁迅的光环下,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他想得到母亲的关心,可母亲更看重鲁迅。这种想被关注的心理,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周作人对鲁迅的感情很复杂。他佩服鲁迅的才华,又嫉妒鲁迅的成就。兄弟闹掰后,这种复杂的感情更严重了。他不敢直接对鲁迅发火,就把这种情绪发泄到母亲身上。
第三,周作人其实只想过平静日子。他不想像鲁迅那样天天和人争论,只想安安静静生活。叫母亲"鲁迅的母亲",其实是想和鲁迅划清界限,告诉大家:"我是周作人,不是鲁迅,别拿我和他比。"
有人说周作人这是"妈宝男",是长不大的巨婴。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得想想他心里的痛苦。他不是不爱母亲,而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和鲁迅的差距,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母亲的关系。
周作人一辈子争议很大。有人骂他是汉奸,有人夸他散文写得好。但不管怎么说,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位置。
他叫母亲"鲁迅的母亲"这件事,能看出他的性格和想法,也能看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艰难选择。我们不能简单说他做得对还是错。他是个普通人,有优点也有缺点。
也许我们应该多理解他。他不是完美的人,但很真实。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说了这么多,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评价?我的看法是:这是周作人的选择,他自己负责。我们就当看热闹,不用太较真。
不过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亲人之间感情重要,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强迫别人按我们的想法生活,也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想法不一样就指责人家。
最后想说,不管周作人和鲁迅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尊重历史和事实。每个人在历史里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存在的意义。
今天就聊到这儿。大家对这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古今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