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待清风,王者之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8 16:44 4

摘要:兰花之香,堪称一绝,被誉为 “王者之香”。孔子曾赞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其香淡而悠远,恰似山间的一缕清风,不浓烈却能沁人心脾,让人为之陶醉。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兰花,这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典雅的花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诗词的星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倾心,用妙笔生花的诗词,勾勒出兰花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兰花之香,堪称一绝,被誉为 “王者之香”。孔子曾赞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其香淡而悠远,恰似山间的一缕清风,不浓烈却能沁人心脾,让人为之陶醉。

清代程樊亦有诗云:“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这香气,并非为了取悦他人,而是源自兰花灵魂深处的芬芳。

杜牧笔下的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描绘出兰花沾了水露后,愈发清香的美妙场景,仿佛能让人嗅到那股清新之气。

杨万里的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更是生动有趣,点明兰花之香岂是能藏得住的,清风定会将其美妙的香气四处传播。

明代李日华的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则将兰香的似有似无、捉摸不定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那独特的韵味。

而文徵明的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更是从侧面烘托出兰香的浓郁与持久,与兰花相伴,久了便觉不到香,可开窗时蝴蝶却闻香而至,可见其香远益清。

兰花的形态,同样在诗词中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其叶修长,飘逸洒脱,宛如君子的衣袖,在风中轻轻舞动。

陶渊明曾言:“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诗中的幽兰,在清风的吹拂下,尽显其独特的风姿,与萧艾等杂草截然不同。

明代张羽描绘兰花之姿时写道:“泛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兰叶碧绿,在露水的映衬下,光影斑驳,随风摇曳,其独特的线条与淡雅的气质,构成了一种极致的审美。

朱熹也对兰花的清新气质情有独钟,“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诗人特意种兰、护兰,只因兰花是他朝夕相伴的灵魂知己。

南宋赵孟坚擅画兰花,他在题墨兰图时说:“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其诗画中都流露出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兰花的韵味,清幽而淡雅,透着一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淡泊。

清代康熙皇帝在《咏幽兰》中写道:“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遵循自然规律,不随波逐流,不追求繁华,即便无人欣赏,也依然独自绽放,散发着属于自己的芬芳,彰显了 “君子慎独” 的美德。

元代揭傒斯的 “深谷煖云飞,重岩花发时。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则将兰花的幽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在深谷中静静开放,若非偶然被采樵者发现,又有谁能知晓其美丽?

王安石的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以佛教的意境,展现了兰花隐居深山、遗世独立的特质。

明代董其昌的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在种兰、画兰、赏兰的过程中,表达了对与兰融为一体的人格理想的追求。

在诗词中,兰花的品行更是被文人墨客们所推崇。屈原是对兰花痴爱的重要源头,他在《离骚》《九歌》等诗篇中,多次以兰花自比,抒发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怀。

“余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兮。”“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在屈原的笔下,兰花成为了具有生命的伴侣,承载着他的理想与追求。

南宋郑思肖擅画墨兰,花叶萧疏且不画根土,以表达故国土地被掠夺的悲愤。他在一幅兰花图上题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空山之中,以天为春。” 以兰明志,展现了坚贞不渝的操守。












来源:小疯2玩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