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这几年,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00:31 1

摘要:我懂,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排练演讲,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动哭了,结果发出去没人鸟。留言区一片寂静,像给宇宙写信。

说句扎心的,那些写着写着没人看的号,十有八九都“嗨”过头了。

我懂,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对着镜子排练演讲,自己都快被自己感动哭了,结果发出去没人鸟。留言区一片寂静,像给宇宙写信。

不是读者不懂你,而是你压根没在和他们说话。

当初我也犯过同样的错。

毕业后整天拿影单书单当情怀在供着,写得跟文学青年约饭一样矫情。头几篇靠友情转发凑了点热度,后面数据直接扑街。那时候我以为是平台不行,算法不行,后来才明白,是我写的内容——没人在乎。

后来一个转念,我把写作方向调成了“家庭教育”。

毕竟每天在私信后台,家长的问题千奇百怪,我要是不回答,他们就会在评论区“灵魂拷问”我。于是我干脆开始写这些问题。

结果账号起飞了,一个月广告收入能顶上我工资。

那个时候我才反应过来:不是你想写什么,而是他们想看什么。

写作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文笔多华丽,而是能不能读懂人。你要知道读者卡在哪、急什么、怕什么。解决他们的焦虑,你的文字才有价值。否则你写得再真情实感,也只是朋友圈日记。

所以,别怪平台不给你推,算法只是懒得劝你清醒。

很多人写自媒体,像写日记。

句句都是内心独白,段段都是灵魂拷问。内容呢?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角色——自己。

这种写法的问题是:你以为在“表达”,读者却觉得在“围观”。

因为他们接收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也感受不到情绪共鸣。就像看一个陌生人在地铁里打电话,内容全是抱怨,听一分钟都想下车。

自媒体的本质是传播。

传播意味着要建立连接,连接意味着你得把自己放低,先想“别人听得懂吗”。要说得让人点头,而不是皱眉。 你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像拉着对方的手在聊天。

让读者觉得,“诶,他懂我”。

这种共鸣,不靠文采,靠共情。

好的自媒体,不是内容多深刻,而是让人觉得“有用、有趣、有救”。这三条满足一条就能立住。 想写到别人心里,先从他们脑子里出发。

你要真关心读者,才能得到他们的关注。

说点残酷的真相:普通人做自媒体,门槛从来不在写作水平、设备配置,而在“怕”。

怕自己不行,怕没人看,怕丢脸。

嘴上说“我想写”,心里总藏着一句“等我准备好再开始”。但你知道的,那仨字永远准备不好。 因为“准备好”这件事,本身就是幻觉。

等你真觉得准备好了,热度早凉了,灵感跑光了,激情退烧了。

你研究剪辑三年,账号依然空空如也。买了顶配设备,拍的第一个视频还是卡。 反倒那些啥也不懂的人,憋着一股子傻劲儿往前冲,越写越顺手。

他们没时间完美主义,只有时间试错。

实际上,自媒体是个耐力赛,不是智力测验。 先行动,再修正。 先出发,再导航。

船不离港,永远不知道风往哪吹。

很多人写了一年都没爆过,想删号。殊不知,有时候爆款和废稿的区别,只是那一天读者心情好不好。

你永远算不出爆点,只能在持续更新里,靠概率碰上好运。

很多人焦虑:

写了没人看怎么办?流量波动怎么办?选题做废怎么办?

我只能说,这就是常态。

不确定性不是敌人,是磨刀石。你不被它磨几下,根本成不了型。

你今天的冷启动,是未来的积累。你每次的无回应,都是在调试内容。每一篇没人看的文章,都在帮你练“读者感”。

因为写作最神奇的地方是——你永远不会白写。

那些无人问津的稿子,终有一天会在某个爆款里,以更成熟的方式复活。

所以作为写作者,尤其是自媒体人,要练的不是技巧,是心理韧性。

你得能在“看不到结果”的状态下,持续干活。 能在“没人夸你”的时候,还自觉更新。 能在“爆款轮不到你”的时候,不气馁不躺平。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和模糊共处”。

接受自己不是天才,也能靠勤奋和耐心写出点好东西。

自媒体世界的赢家,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敢“发”的。

他们知道,完美是拖延症的化妆术。

你想得太多,手就慢; 你写得太久,稿就凉。 要知道,观众不在意你用的句式,读者不会考你语法,他们只关心内容有没有用。

“粗糙但真诚”永远比“精致但空洞”更打动人。

所以最实用的建议只有一句:动起来。

写下第一篇文章,不管生不生涩; 录下第一个视频,不管光线暗不暗; 发出第一条内容,不管点赞多不多。

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准备。

等你写了十篇,再回头看第一篇,保证脸红。 但那一刻你会感谢自己当初“丢人的勇气”。

做内容的人,得把“自嗨”留给草稿箱,把“完美”丢给理想国,把“怂”扔回床上。

真正的创作,不是闭门造梦,而是开门做饭。 你做的饭,不一定好吃,但得有人愿意吃。你越做越熟,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自媒体写作不是艺术体操,不需要标准动作。

它更像街头表演,吵闹、杂乱、真实。 你得在嘈杂的街上喊一嗓子,才有人停下脚步听你讲故事。

所以,别再盘算该不该开始,别再等灵感下凡,别再纠结开头结尾。

打开笔记,写个标题;点开相机,按个录制;把内容扔出去,让世界给你反馈。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上路”。

最后留一句话,送给每个想写又犹豫的人:

自媒体不是“准备好了才出发”,而是“出发了才准备好”。

别浪费时间揣摩命运的剧本,先拿起笔写自己的台词。

才是王道。

来源:教育思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