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AI女友”?开发者:我们设计的不是伴侣,是让你上瘾的游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8 22:20 1

摘要:想象一下,每天回到家,都有一个完全懂你的“完美伴侣”在等你。她可以是任何你喜欢的类型——干练的警探、优雅的学者、迷人的主妇。她的样貌、性格,甚至最微小的细节,都由你亲手设计。

想象一下,每天回到家,都有一个完全懂你的“完美伴侣”在等你。她可以是任何你喜欢的类型——干练的警探、优雅的学者、迷人的主妇。她的样貌、性格,甚至最微小的细节,都由你亲手设计。

这不再是科幻片里的情节。现在,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钱,每个月就能拥有这样一个AI恋人。它们正通过一个个交友网站,悄悄走进无数人的真实生活。

1

我们先不谈论那些露骨的图片和视频,那只是这门生意的表象。让我们从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切入:这些AI“女友”究竟是如何精准地操控用户心智的?

答案藏在一行行冰冷的代码里,却被包装成了最温情脉脉的游戏。

许多人以为,这不过是高级版的“聊天机器人”。错了,这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心理升级系统,它精准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孤独感、控制欲和对“无条件接纳”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建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时间、精力,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被拒绝的风险。但在AI的世界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场“通关游戏”。

一位平台内部员工曾匿名透露,他们设计的AI并非千篇一律地“投怀送抱”。有些“女友”被设定为需要你通过持续的聊天、关心和“代币”投入,才能逐步解锁更深层次的互动。

这就像玩一个恋爱养成游戏,他说,目标是建立完整的情感连接,提升好感度。

这个过程巧妙地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用户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真实的时间和情感。当他们费尽心思“攻略”下那个设定为“矜持”的AI女友时,获得的是一种混合了征服感和情感寄托的强烈满足。

这种满足感会形成一种依赖,让你不断地回到这个虚拟世界,去寻找现实中难以获得的“确定性”。你不再是和一个程序互动,而是在“经营”一段你说了算的关系。

2

在布拉格的成人产业大会上,这些AI平台的开发者们为自己的产品披上了一件“道德”外衣。他们声称,AI女友是对传统色情产业的一次“净化”。

“你更喜欢一个充满人口贩卖和虐待的产业,还是选择与人工智能对话?”一位名叫史蒂夫·琼斯的运营者这样反问。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眼泪的乌托邦:AI不会生病,不会疲惫,更不会死亡。

这听起来无比正确,甚至带有一丝崇高。但拨开这层科技的迷雾,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

这些平台提供的“理想女友”模板,暴露了其背后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职业选项里有律师、医生,但性格选项却充斥着“顺从型”、“纯真型”、“照顾者型”等等,这些本质上是将女性物化为满足男性需求的工具。

用户可以像玩捏人游戏一样,自定义AI的年龄、肤色、胸部尺寸,甚至给她们穿上校服。

这哪里是净化?这分明是将现实世界中最有害、最物化女性的刻板印象,通过代码进行了“完美复刻”和“无限放大”。它告诉用户:一个完美的女性就应该是这样的:年轻、漂亮、温顺,并且永远为你服务。

这种观念的传播,比任何一部色情电影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危害都要深远。

作家劳拉·贝茨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AI被设定为“友善、顺从,并总是说你想听的话”。当年轻人,特别是18到24岁这个最主要的用户群体,长期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会如何看待现实世界中的女性?当一个真实的女性表达不同意见、有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他们会不会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3

这个行业甚至开始签约真人创作者,为她们复制AI分身。对公司,这削减了成本;对创作者,则免去了拍摄的奔波。

这看似解决了“剥削”问题,却创造了一个更诡异的局面。一个真实的女性,她的形象、声音和身体特征被数据化,变成一个可以24小时不间断为资本创造利润的虚拟商品。

她本人可以休息,但她的“AI分身”却在永无止境地“工作”。这真的是解放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更彻底的物化?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些AI平台对我们真实社交能力的侵蚀。一位婚外情交友网站的主管坦言,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竞争对手允许用户构建一个完美的幻想时,真实的人类关系该如何竞争?

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地方:AI社交“训练场”,很可能练就的只是躲进“关系安全屋”的本能。当一个永远不会反驳的完美伴侣唾手可得,谁还能忍受真实人际间的磨合?

更可怕的是,用户可以在这里肆意妄为,扮演“混蛋”而无需付出代价。这种“压力释放”无疑会毒害他在现实世界中尊重他人的能力。

4

AI情感产品,其实是戳中了我们害怕孤独的软肋。它把“被理解”和“被需要”的感觉,明码标价,打包出售。

我们不用一味批判它,但必须看清:当一段关系完美得像为你量身定制,它很可能也让你忘记了真实的人间烟火。

代码能给你一个永不顶嘴的伴侣,但给不了争吵后一个真实的拥抱。它能满足所有幻想,却无法创造两个独立灵魂的真正碰撞。

说到底,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幻觉”的买卖。而我们支付的,或许是那份在真实世界里,去爱、去受伤、去成长的勇气。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