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 年代的工人,大多在国营工厂上班,工厂里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会集合,有时会开短会强调安全生产和当天的生产任务。
70 年代的工人,大多在国营工厂上班,工厂里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会集合,有时会开短会强调安全生产和当天的生产任务。
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或灰色工装,戴着工作帽,在车间里忙碌。
那时工厂的生产设备不如现在先进,很多工序需要手工操作,比如机床加工零件,全靠工人凭经验控制精度。
遇到生产任务紧的时候,工人们会主动加班,不计较额外报酬,大家都想着多生产产品,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工厂里还有互助小组,谁家里有困难,同事们会一起帮忙;技术上有难题,老工人会手把手教新工人,师徒关系很融洽。
工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工厂会提供宿舍,还有食堂、澡堂等配套设施,子女上学也能得到妥善安排,大家对工厂有很强的归属感。
70 年代的农民,主要精力都放在农业生产上。那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农民按生产队划分,每天听生产队安排下地干活,比如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兴修水利。
种地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很少有大型农业机械,耕地用牛拉犁,收割靠镰刀,打谷用石碾或脱粒机。
农民们很勤劳,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家,尤其是秋收时节,为了赶在下雨前把粮食收完,经常连饭都在地里吃。
除了种粮食,农民还要养猪、养鸡,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留着自己吃。村里有集体的晒谷场、仓库,粮食收割后统一晾晒、储存,然后按人口和工分分配。
农闲时,农民会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比如修水库、筑堤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那时农民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大家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关系很和睦。
70 年代的士兵,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他们每天的训练很严格,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出操,练习队列、射击、刺杀等科目,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中断。
训练之余,士兵们还要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部队里,纪律非常严明,从穿衣戴帽到言行举止都有严格规定。
士兵们很团结,训练时互相鼓励,生活中互相照顾,老兵会帮助新兵适应部队生活。除了日常训练,士兵们还会参与地方建设,比如帮助农村修水渠、抢收粮食,或者参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遇到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地震,士兵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士兵们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把保卫国家、服务人民当成自己的使命,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70 年代的工农兵,虽然从事的工作不同,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付出是那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隋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