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骂的人甩出排名截图,抢的人手速比双十一还快,半天就把香港站买成“内地包场”。
“积分第九,却拿到总决赛门票?
”——消息一出,朋友圈直接炸成两派:一边骂黑幕,一边抢门票。
骂的人甩出排名截图,抢的人手速比双十一还快,半天就把香港站买成“内地包场”。
屏幕外的看客一脸懵:这卡到底凭啥发的?
先别急着拍桌子。
WTT官网写得明明白白:外卡本来就不是按积分顺延,而是“赛事需要”。
翻译成人话——谁能让票房飙300%,谁就能上桌。
莎头组合上一次合体还是年初,可只要名字并排出现,内地订票占比瞬间冲到65%,转播方笑得比赢球还开心。
商业赛嘛,流量就是硬通货,规则书也得给钞票让路。
可流量不是免死金牌。
林诗栋/蒯曼把积分刷到7040,靠“连轴转”模式:小比赛当训练,飞行里程能绕地球半圈。
教练组私下吐槽:“年轻人拿命换分,老大哥拿卡换钱,各有各的算盘。
”更扎心的是,国际乒联明年要把奥运、世乒赛成绩折半算进WTT,到时候“一条腿走路”的明星组合若还是排名倒挂,外卡这张遮羞布恐怕也盖不住尴尬。
孙颖莎在采访里补刀:“保双争单”,等于官宣混双只是副业。
王楚钦微博那句“规则是比赛的一部分”,配图是深夜球馆,两人练到球筐见底。
画面很燃,可细想更像给自己打气:真到了积分洗牌那天,靠脸可保不住饭碗。
所以,骂归骂,抢归抢,这场“积分探戈”跳到最后,比的还是谁先把短板补齐。
明星得赢球,新人得涨粉,赛事方得找钱,三方一起踩着拍子,谁踩谁一脚,观众才懒得管——只要终场哨没响,永远有人期待下一个奇迹,也永远有人准备开喷。
来源:灵敏风铃o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