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网都知道她在等谁的回应。可等来的不是拥抱,而是 J.K. 罗琳带着冷笑的 “鳄鱼隐喻”:“喂食多年的鳄鱼不会因停喂就放你走,有些人早把‘背刺’当入场券了。”
9 月 24 日,35 岁的艾玛・沃森在播客里红着眼眶说:“我最深的愿望是,不同意我观点的人还能爱我。”。
全网都知道她在等谁的回应。可等来的不是拥抱,而是 J.K. 罗琳带着冷笑的 “鳄鱼隐喻”:“喂食多年的鳄鱼不会因停喂就放你走,有些人早把‘背刺’当入场券了。”
这场撕破脸皮的大戏,让无数哈迷盯着手机叹气 —— 那个在霍格沃茨里喊着 “我们要坚守真相” 的赫敏,终究还是活成了罗琳笔下最不齿的 “墙头草”。
事情得从 5 年前那句 “常识” 说起。2020 年 6 月,罗琳刷到篇文章,标题里 “来月经的人” 四个字刺得她眼睛疼,随手转发时调侃:“这词用一个词就能概括吧?Wumben 还是 Woomud?”(都是 women 的谐音)。
没人想到,这位靠救济金养活女儿、在咖啡馆写出魔法世界的单亲妈妈,会因为这句玩笑被骂上热搜。极端网友骂她 “歧视跨性别者”,连死亡威胁都塞满了她的邮箱。更让人心寒的是 “自己人” 的态度。
“跨性别者认为自己是谁,他们就是谁。” 艾玛・沃森第一时间跳出来表态,直接和罗琳划清界限。要知道,当年 10 岁的她面试赫敏时,是罗琳拍板说 “这孩子眼里有格兰芬多的勇气”;她在联合国喊 “性别平等” 时,罗琳还特意发文力挺她 “比赫敏更勇敢”。
可这份知遇之恩,在 “政治正确” 面前碎得彻底。2021 年《哈利・波特》20 周年重聚节目《重返霍格沃茨》里,导演把所有主创都请来了,唯独创造这一切的罗琳 “查无此人”—— 她被自己笔下的魔法世界 “开除” 了。
2022 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的舞台上,艾玛更是补了致命一刀。主持人说她 “是女巫”,她笑着接话:“我为所有女巫而来 ——” 说到这儿突然闭了嘴,只用嘴型比出 “除了一个”。全场观众心照不宣地哄笑,谁都知道那个 “例外” 指的是罗琳。
后来艾玛托人给罗琳捎了张字条,上面就一句话:“对你经历的一切,我很遗憾。” 罗琳看着字条气笑了 —— 当时她正因为艾玛的发言,每天要靠安保才能出门,而艾玛明明存着她的电话号码。
艾玛大概没料到,“背刺” 换不来永久的风光。
从那以后,她的演艺事业一路滑坡。整整六年没接到像样的剧本,好不容易参演《小妇人》,还被曝 “耍大牌改剧本”,剧组宣传时干脆把她的名字隐去了。反观罗琳,就算被抵制,照样靠版税稳坐富豪榜,去年英国最高法院裁定 “女性只能为女” 时,她晒出雪茄配红酒的照片,明晃晃地宣告 “我没输”。
风向变了。曾经骂罗琳的人开始反思:“为什么说‘女人来月经’算错?”“公共浴室混性别真的安全吗?” 眼看讨伐罗琳不再时髦,艾玛突然想起了那份 “情谊”。
在最近的播客里,她对着麦克风抹眼泪:“罗琳给我的影响无法抹去,我还爱她,希望能和她对话。” 这话听得网友直皱眉:“早干嘛去了?六年前咋不说这话?”
更讽刺的是她的双标。罗琳曾犀利地戳穿真相:“艾玛的卫生间门外有保安,她从不用公共更衣室,当然不懂普通女性的恐惧。” 当年罗琳写《哈利・波特》时,连暖气费都交不起;而艾玛 14 岁就成了千万富翁,哪懂普通人在性别议题里的挣扎。
艾玛的 “求和”,只换来罗琳的连环反击。
9 月 25 日,罗琳转发自己早前的帖子,冷嘲热讽:“提醒那些把干草叉藏起来的人,当初冲在最前面的时候挺勇敢啊。”
27 日,她干脆转发了恶搞艾玛的视频,明摆着 “我不接受”。
29 日的长文里,她把话说得更绝:“我不欠任何演员永久认可,成年人别指望一边和喊着‘绞杀我’的人混在一起,一边还要我像妈妈一样爱你。”
这番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声。评论区里,哈迷们的留言看得人鼻酸:“我当年喜欢赫敏,是因为她永远站在真相这边,可艾玛不是。”“罗琳写的是‘爱能战胜一切’,不是‘利益能战胜一切’。”
有网友翻出 8 岁小女孩 Irene 的故事。这个能把《哈利・波特》原版背下来的小粉丝,指着罗琳的照片问妈妈:“为什么写‘爱与勇气’的阿姨要被骂?赫敏不是说要保护弱者吗?” 这问题,大概能问住所有 “背刺” 罗琳的人。
其实罗琳不是没给过台阶。之前记者追问她对艾玛的看法,她都摆摆手说 “不想影响她事业”。可艾玛的 “见风使舵”,彻底耗尽了她的耐心。就像网友说的:“罗琳要的从不是道歉,是尊重 —— 可惜艾玛到现在都没懂。”
这场闹剧里,最受伤的或许是哈迷。
有人晒出自己泛黄的《哈利・波特》首版书,扉页上罗琳的签名还很清晰:“愿你永远有勇气站在真相这边。” 当年我们为哈利反抗伏地魔喝彩,为赫敏坚持正义动容,以为书里的价值观真能照进现实。
可现实是,罗琳成了书里的 “卢平”—— 明明没做错什么,却要被世俗的偏见追着跑;而艾玛活成了 “小矮星彼得”,为了自保背叛了曾经的信念。
现在再看罗琳的话,才懂她当年的倔强:“真正的包容不是封杀不同声音,是能听进所有真话。” 她不是要和谁作对,只是不想让 “女人” 这个词,连被正常提及的权利都没有。
截至现在,艾玛没再回应罗琳的指责,大概是没想到求和会被怼得这么狠。而罗琳依旧在写她的小说,偶尔晒出和粉丝的合影,照片里的她笑得坦然。
罗琳赢了吗?
还没。
极端的声音依然存在,网络暴力也没消失。
但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她等到了风向的转变——不是靠妥协,而是靠坚持。
就像哈利波特最终战胜伏地魔,靠的不是黑魔法,而是不肯放弃的信念。
毕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如何追捧胜利者,在于它是否还能容得下,一个不肯闭嘴的“老派作家”。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