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遇上的事儿,应该对坚持购买和田玉山料的小伙伴们是个警示,别再光是指责子玉造假严重,难以鉴定了,如今的和田玉山料,也出现了染色的案例,而且数量庞大。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今天遇上的事儿,应该对坚持购买和田玉山料的小伙伴们是个警示,别再光是指责子玉造假严重,难以鉴定了,如今的和田玉山料,也出现了染色的案例,而且数量庞大。
起因是早晨我接到了师弟小谢的电话,开口便是:“我戴的那个糖料手串,你见过吧?和田玉的山料,会因为暴晒,经常接触洗手液,而褪色吗?”
因为还没太睡醒,听他这么没头没脑的问,一时之间,参玉也有些糊涂:“天然的和田玉都是在地层中上千万年形成的,理化性质怎么会轻易的改变呢?”
“是这么回事儿,昨天晚上翻手机,看到了天气还冷的时候,我刚买到这条手串时拍的照片,发现颜色比以前变浅了不少,这才过去了一个夏天啊!”讲到此处,小谢的语调有些颤抖,看来是真气坏了。
“可是我向卖玉的主播咨询,人家却风轻云淡的说,现在好多高糖白的料子,就是会褪色的,可能是因为太阳暴晒,或者我用的洗手液酸性太强,造成的。”
“无稽之谈!作为珠宝玉石,和田玉的必要条件就是稳定耐久,怎么可能只是晒晒太阳,洗洗手,就褪色呢?”说到这里,我已经睡意全无,一挺身,从床上坐了起来。
梳理了一下思路,原原本本的告诉他:“虽然没有检测实物,但这大概率是人为二次加强色,因为所用的是渗透性极强的液体有机染料,所以会由于暴晒而褪色。”
“这个你可以参考被太阳晒褪色的宣传画、广告写真,或者是国画里,从植物中萃取的水色。而和田玉的糖色,则可以对标国画中,用矿物研磨出来的石色。比如敦煌莫高窟里壁画上的石青、朱砂,过上千年也不会变色的。”
“以前也没听说过山料染色呀?不是都说只有子玉才会染皮子、染沁料吗?”小谢可能还是心存侥幸,有些不情愿的反问道。
我只好恨铁不成钢的继续耐心解释:“好几年前我不是和你说过吗?有用白玉染翠青的情况。这技术早就成熟了,只是因为那时候糖料没人炒作,不值钱,才没人动这个心思罢了!”
“但现在被包装成了且末金山糖白玉,价格翻了好几翻,所以也就开始如法刨制啦!”
讲到此处,我又想起了前些年见到过的一条小珠链,于是补充道:“其实碧玉山料也有二次加强色的情况,而且应该还不少。造假者主要是利用,在已有底色的基础之上,二次加强,这就比在白底子上直接染色,更难分辨了。”
事情说明白了,我靠在床头上冷静思考,自己是不是又讲得太通透啦?要知道,小谢可是个一直专门踩坑,瞧不上正庄子玉精品的死硬派,只是这样向他言明技术问题,有用吗?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来源:神钲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