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开车的人肯定纠结过:墨镜到底是必需品还是装饰品?有人觉得夏天阳光强才用戴,阴天和晚上根本没必要;也有人随手买副黑墨镜,结果过隧道时差点撞墙。其实开车戴墨镜这事,远不止挡太阳那么简单,选对了是安全辅助,选错了反而藏风险,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伙说说实情。
经常开车的人肯定纠结过:墨镜到底是必需品还是装饰品?有人觉得夏天阳光强才用戴,阴天和晚上根本没必要;也有人随手买副黑墨镜,结果过隧道时差点撞墙。其实开车戴墨镜这事,远不止挡太阳那么简单,选对了是安全辅助,选错了反而藏风险,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伙说说实情。
先明确一点:开车戴墨镜真不是多余的,关键场合能救命。最直接的作用是防眩光,尤其是早晨七点和傍晚五点左右,太阳斜射进驾驶室,路面和前车玻璃的反光能晃得人睁不开眼,这时候哪怕眯着眼也看不清红绿灯,戴对墨镜能瞬间把刺眼光变成柔和光,视野立马清晰不少。还有紫外线问题,车窗玻璃虽然能挡一部分紫外线,但长期暴晒下,紫外线还是会损伤晶状体,老司机常说开几年车眼睛变花,跟这有很大关系,合格的墨镜能把紫外线挡得明明白白。
更重要的是减少疲劳,跑高速或长途时,眼睛长时间盯着强光下的路面,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减少,不到两小时就会酸胀干涩。戴墨镜能让眼睛处于舒适状态,注意力更集中,这对长途驾驶来说太关键了。而且别以为只有晴天能用,雨天戴对墨镜反而有惊喜——暴雨天路面反光和积水倒影会让视线模糊,戴偏光墨镜能过滤掉杂光,路面标线看得更清楚,就像给眼睛开了透视功能。
但千万别觉得随便抓副墨镜就行,选错了还不如不戴。最常见的坑就是颜色越深越好,很多人觉得黑色镜片遮光强,夏天戴最舒服,其实这是大误区。深色镜片会让眼睛接收的光线骤减,遇到隧道、树荫这种明暗交替的地方,瞳孔得花更长时间调节,反应速度会变慢。有实测显示,戴深色墨镜的司机,反应时间比不戴慢0.2秒,按60码车速算,这0.2秒就多开出5米,万一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刹车。我之前有个朋友,戴黑墨镜过隧道,进去后瞬间眼前一黑,下意识踩了急刹,还好后车距离远,不然肯定追尾。
五颜六色的镜片更要避坑,粉色、蓝色这些花哨颜色的墨镜,看着时髦但开车时巨危险。它们会改变物体本来的颜色,比如把红灯看成橙灯,绿灯看成青灯,尤其傍晚光线暗的时候,很容易看错信号灯。国标早就有规定,驾驶用墨镜的镜片颜色不能影响色觉判断,那些只适合凹造型的彩色镜片,千万别往驾驶座上带。
还有人把偏光镜当成万能款,其实也得分情况。偏光镜的优势是过滤反射光,比如水面反光、雪地反光,开车时能压制车窗和路面的杂光,确实比普通墨镜实用。但得选质量好的光学镜片,劣质偏光镜会有光学偏差,看路面会觉得高低不平,反而影响判断。另外有些偏光镜会让仪表盘的LED灯光变暗,晚上开车时容易看不清车速和油量,这点选的时候一定要留意。
2025年选墨镜早不是看颜值的时代了,跟着这几个标准挑,保准不踩坑。首先得认准UV400标识,这是防紫外线的关键,不管镜片颜色深浅,只要有这个标识,就能挡住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线。别信深色才防晒的说法,很多浅色镜片也能做到全防晒,路边摊几十块的墨镜大多只有遮光效果,反而会让瞳孔放大,吸收更多紫外线,纯属花钱伤眼。
镜片颜色得按场景选,不是随便挑的。灰色镜片是万能款,它不改变物体颜色,看红绿灯特别准,还能均衡过滤光线,城市通勤、多云天气戴都合适,堪称懒人盲选款。但要注意选浅灰色,别选深黑灰色,阴天戴深灰色容易看不清路面标线。棕色镜片更适合户外和傍晚驾驶,它能吸收蓝光和紫外线,还能增强物体立体感,夕阳直射或者跑高速时戴,路面起伏看得更清楚,美国眼科学会都认证它是水上和公路驾驶最佳选择。
如果是长辈开车,茶色镜片更合适,透光率高,看东西明亮柔和,还能减少强光对晶状体的伤害,预防老花眼加速。现在很多品牌出的茶色渐变款特别贴心,上深下浅,抬头能防阳光,低头看手机又不模糊。至于红色、蓝色这些彩色镜片,偶尔拍照凹造型行,开车时千万别戴,每次戴超过两小时还会降低颜色感官能力。
镜框和佩戴感也有讲究,不是越贵越好。镜片大小得能覆盖眼周1厘米以上,重点看镜腿是否贴合太阳穴,要是漏光,防护效果就打了折扣。骑电动车或者开敞篷车,建议选运动款,镜片带弧度,防侧光更到位。重量也很关键,现在2025年新款墨镜都讲究轻盈,像帕森的春季款才9.8克,暴龙的偏光款也只有12.3克,戴一整天都不会压出鼻痕,老款那种重金属镜框早就该淘汰了。
近视的朋友不用纠结,现在解决办法特别多。可以直接定制带度数的太阳镜,验光时告诉店员要驾驶用,折射率选1.60以上的,镜片更薄更轻。预算有限的话,夹片式偏光镜是不错的选择,磁吸款装卸方便,临时出门不用戴隐形眼镜。还有变色镜片,室内是透明的,出门遇到强光自动变深,简直是懒人福音,就是价格稍高,大家可以根据预算选。
除了选对墨镜,佩戴习惯也藏着门道。上车后别着急开,先戴好墨镜再调后视镜,这样能根据佩戴后的视野精准调整角度。过隧道前5秒就要提前摘墨镜,别等进了隧道才摸摸索索,那几秒的视觉盲区很危险。停车后最好把墨镜收在遮阳板的眼镜盒里,别随手放中控台上,夏天暴晒会让镜片变形,还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另外要提醒一句,墨镜不是永久装备,镜片有划痕、镜腿松垮了就得换,这些问题会影响光学效果,反而伤眼。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发现褪色或变形立刻更换,毕竟一副合格的墨镜也就几百块,跟眼睛健康比起来太值了。还有个冷知识:开车时音响音量别太大,噪音超过90分贝,眼睛对光亮的敏感度会降低,超过115分贝更会下降20%,噪音越大视物越模糊,这时候再戴墨镜,风险会翻倍。
看到这可能有人问:晚上开车能戴墨镜吗?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除非是专门的夜视镜。普通墨镜会降低光线亮度,晚上本就视线差,戴了更看不清行人。但如果遇到对方远光狗,临时戴一下偏光镜挡眩光可以,过后得马上摘掉。还有阴天和冬天,虽然阳光不强烈,但紫外线依然存在,戴浅灰色或茶色墨镜,能让眼睛更舒服,减少疲劳感。
现在市面上的墨镜五花八门,2025年主流的是防紫外线+偏光+轻盈的组合,像Ray-Ban、暴龙这些牌子都有不错的款式,国货新锐如帕森、GENTLE MONSTER的性价比更高,百元价位就能买到UV400+偏光的款式。但不管选哪个牌子,都要通过正规渠道买,别贪便宜买三无产品,毕竟这关系到驾驶安全。
说到底,开车戴墨镜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不是讲究而是必需。但前提是选对、用对,否则再好的墨镜也成了安全隐患。从镜片颜色到佩戴习惯,哪怕一个小细节没注意,都可能影响驾驶安全,这也是很多老司机开了十几年车,才慢慢摸透的门道。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开车时戴墨镜吗?踩过哪些选墨镜的坑?比如有没有戴深色墨镜过隧道时慌神的经历,或者近视党有没有找到特别顺手的解决方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验,让更多人避开开车戴墨镜的误区。
来源:宝涛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