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藏着玄机。曹雪芹没写惊天剧情,反倒借着两府岁末的烟火气,把古代各阶层的“搞钱逻辑” 扒得明明白白。而这些看似过时的生存法则,放到 21 世纪竟毫不过时 —— 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藏着玄机。曹雪芹没写惊天剧情,反倒借着两府岁末的烟火气,把古代各阶层的“搞钱逻辑” 扒得明明白白。而这些看似过时的生存法则,放到 21 世纪竟毫不过时 —— 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一、“皇家认证” 型:靠顶层资源吃红利
适用人群:世袭贵族
核心逻辑:皇帝的恩宠,比银子值钱。
每年年底,皇帝都会给世袭贵族发放春祭“恩裳”。这东西摆上祭祀台,论实际价值值不了几两银子,但贾珍一句话点透精髓:“咱们家虽然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哪怕用一万两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体面,又是沾恩赐福的。”
有了这层“皇家认证”,贵族们才能顺理成章地经营产业、聚拢资源。放在今天,这就像拿到行业顶级背书的头部企业,政策倾斜、合作青睐自然随之而来,钱是 “体面” 带来的附加品。
二、“地主收租” 型:靠核心资产躺赚
适用人群:大地主 / 资源持有者
核心逻辑:优质资产,是被动收入的底气。
农业社会里,田产就是“硬通货”,贾家的田产更是遍布各地,种庄稼、养牲畜,堪称古代版 “可再生资源投资”。年底时,“田产 CEO” 乌进孝上报的财务清单,简直是份 “被动收入成绩单”: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 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 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
不用自己下地干活,雇个管家打理就行—— 这和现在靠房产收租、靠股权分红的 “资源持有者” 如出一辙,核心是手里有能持续生利的 “硬资产”。
三、“高管操盘” 型:靠管理变现,暗赚差价
适用人群:企业高管 / 职业经理人
核心逻辑:替人管钱,顺便为自己“创收”。
乌进孝就是贾家的“首席田产管家”,拿着管理报酬,却把 “操作空间” 玩得很溜。贾珍本以为他该上交 5000 两银子,结果只收到 2500 两,直言他在 “打擂台”(糊弄人)。
乌进孝的应对堪称“职业经理人范本”:先哭惨 “今年年成实在不好…… 三月下雨到八月,九月一场雹子,打伤上千上万”,再用 “比较法” 找补:“我兄弟管着那府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几倍,今年也只多二三千两,还闹饥荒呢。” 一番话说得贾珍无可奈何。
放到现在,这类人就是手握资源调配权的高管,靠专业能力拿薪酬,也靠信息差和“特殊情况” 为自己谋利。
四、“家族救济” 型:靠体系福利度日
适用人群:无业家族成员
核心逻辑:背靠大树,吃现成红利。
贾珍收完乌进孝的物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贾家小辈来领东西。这些小辈没有正经营生,全靠家族分发的“福利补助” 过活 —— 就像现在依附于家族企业、靠长辈接济的 “闲散群体”,不用自己打拼,靠体系内的资源就能维持生活。
但这类生存方式的隐患也很明显:大树一旦倒下,福利也就没了着落,这也是贾家败落后,许多小辈一夕落魄的根源。
五、“基层克扣” 型:靠权力寻租薅羊毛
适用人群:基层管理者
核心逻辑:利用手中职权,刮下属油水。
贾芹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他管着一座寺庙,和尚们的工资全经他的手,克扣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可他还不满足,听说贾珍发东西,竟跑去凑热闹,结果被贾珍当场喝退——“拿着自己的工资,还拿一份员工的克扣”,吃相未免太难看。
如今职场里,那些借着岗位便利侵占资源、克扣下属福利的基层管理者,和贾芹简直是“跨时空同款”,看似赚了小钱,实则丢了口碑。
六、“固定薪资” 型:靠体力 / 技能领死工资
适用人群:普通打工人
核心逻辑:出卖劳动力,换稳定收入。
寺庙里的和尚就是最典型的“打工人”,拿着固定工资,却还要被贾芹这类管理者克扣。他们没有资源,没有职权,只能靠自己的 “本职工作”(念经、管庙)换口饭吃,收入稳定但有限,还得看上级脸色。
这像极了今天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按月领薪水,干着重复的工作,偶尔被“卷”、被克扣福利,却很难跳出既定轨道。
七、“绩效打赏” 型:靠即时能力赚快钱
适用人群:灵活就业者 / 手艺人
核心逻辑:把“讨喜” 变成 “收入”,多劳多得。
贾家元宵开夜宴请了戏班子,演员们的收入全看“打赏”。九岁的小演员文豹在《西楼・楼会》终场时发科诨:“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
一句话逗得贾母等人全笑了,贾母一声“赏”,三个媳妇立刻撮了三簸箩钱撒上台,“豁啷啷满台的钱响”。能不能赚到钱,全看临场表现够不够出彩。
现在的直播主播、街头艺人、兼职写手,本质上都是“文豹同款”:没有固定工资,靠即时技能和观众缘赚 “打赏”,能力强、会讨喜,收入就高,反之则寥寥。
结语:红楼搞钱术,藏着最真的生存真相
《红楼梦》里的 7 种搞钱方式,其实就是 7 种生存模式:有人靠资源,有人靠能力,有人靠体系,有人靠投机。
21 世纪的我们,或许不再领 “皇恩”、收 “田租”,但本质从未变 —— 有人做 “乌进孝” 式的管理者,有人当 “和尚” 式的打工人,有人成 “文豹” 式的灵活就业者。
但曹雪芹早埋下伏笔:靠投机克扣的贾芹、靠家族救济的小辈,最终都随贾家败落而沉沦。
说到底,能长久的“搞钱力”,从来不是靠钻空子,而是靠真本事 —— 这一点,古今皆同。
来源: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