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听着真带劲。大家都在夸龙队功成名就,心态超然,终于可以纯粹地享受乒乓球了。可最懂他的那个人,却一语道破了真相。竞技体育,尤其是在那个卷到极致的队伍里,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赢,才是唯一的硬道理。不是说不能输,是不能经常输。一次失利,可能就意味着被后面成群的年
“不可能有享受比赛这四个字的过程。”
张继科在直播间里一句话,把马龙挂在嘴边的“享受”两个字,给拆得干干净净。他说得太直接了,甚至有点不留情面:“享受不了,我太了解他了,只要他想赢。”
这话听着真带劲。大家都在夸龙队功成名就,心态超然,终于可以纯粹地享受乒乓球了。可最懂他的那个人,却一语道破了真相。竞技体育,尤其是在那个卷到极致的队伍里,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赢,才是唯一的硬道理。不是说不能输,是不能经常输。一次失利,可能就意味着被后面成群的年轻人拍死在沙滩上。
东京奥运会之后,马龙确实有过一段看似放松的时期。双圈大满贯,历史第一人,所有的荣誉都拿遍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那个阶段的他,或许真的在某个瞬间,感受到了乒乓球纯粹的快乐。就像一个解开了所有函数难题的学生,终于可以玩一会儿数字游戏。
但这种状态是短暂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
很多人都快忘了苏州世锦赛之前那个马龙了。那个时候的他,活得有多拧巴。一次次被王皓挡在决赛门外,眼睁睁看着身边那个叫张继科的兄弟,用最短的时间成就了大满贯。那种痛苦,不是输球本身,而是对自己无休止的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那些日复一日的汗水,难道在天赋和运气面前,真的就是个笑话?
他自己都说,“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这话听起来很励志,可背后藏着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自信心这东西,就像拿胶水一片片粘起来的陶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下一次失败碾得粉碎。当年的他,敏感,脆弱,心理的防线一冲就垮。直到2015年在苏州,他才算是把自己从悬崖边上,一寸一寸地拉了回来。那不是破茧成蝶,那是绝处逢生。
所以,当他决定要冲向巴黎的时候,那个所谓的“享受”阶段就自动结束了。他需要胜利,需要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来堵住外界的嘴,来稳固自己的位置,更是为了说服他自己——我还行。
2024年仁川冠军赛,他输给了梁靖崑。赛后跟王皓、樊振东吃饭的时候,他那句“可能因为这5分球,便输掉了巴黎奥运会的门票”,充满了焦虑。你看,一涉及到奥运资格这种核心利益,哪还有什么享受,全是患得患失。
于是,才有了后来澳门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马龙。他打得那么凶,压制着勒布伦的速度,把王楚钦熟悉的套路全给搅乱了。对阵林高远,前三局脖子都快动不了了,硬是靠着意志力顶了回来,最后捧起了那个时隔12年的冠军奖杯。那一刻,他脸上的表情,不是享受,是释放。
想赢怕输,这从来不是什么缺点。竞技体育的内核,本就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热血、顽强,是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执着。
说到底,或许只有张继科这样从同一个绞肉机里爬出来的人,才真正明白马龙挂在嘴边的“享受”,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结果。是在赢下最后一个球,比赛结束哨声响起的那一瞬间,才能短暂拥有的一种奢侈品。至于过程?过程里只有煎熬。
来源:趣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