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弃传统导弹选它?Hero120的“过人之处”曝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11:36 1

摘要:最近美军敲定了一笔大额军购,跟以色列Uvision公司签了份9.82亿美元的多年合同,专门买Hero120游荡弹药。

最近美军敲定了一笔大额军购,跟以色列Uvision公司签了份9.82亿美元的多年合同,专门买Hero120游荡弹药

这东西不是普通武器,是能飞、能等、还能精准打的“智能装备”,美军这么大手笔,显然不是随便买着玩的。

先说说这Hero120的硬参数,作战半径能到60公里,带着4.5公斤的战斗部能飞一小时。

老实讲,光看这些数字可能没概念,但跟传统武器一对比,优势就明显了。

以前导弹打出去就直奔目标,没法等,火炮虽然能覆盖范围,但精度差不少。

这游荡弹药不一样,能在目标上空盘旋,确认最佳时机再动手,跟“蹲点偷袭”似的,灵活度高太多。

它的设计也挺贴心,弹药就存放在能当发射器的容器里,不用复杂平台,步兵在前线就能直接用。

说实话,步兵部队最讲究机动,要是装备又重又难操作,到了战场根本跟不上节奏,这Hero120的便携性,刚好戳中了他们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它有“人在回路”的控制能力,操作员能实时看着目标情况,就算已经要攻击了,发现不对还能取消。

这在城市作战里太重要了,以前打巷战容易误炸平民,现在有了这个功能,附带损伤能少不少,也符合国际上的人道要求。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个武器升级,后来发现,这其实是军事技术里“精准”和“人道”结合的体现,还挺有想法的。

美军自己也有类似装备,比如“弹簧刀600”,但这次偏偏选了以色列的。

很显然,以色列打了不少巷战和反恐仗,Hero系列在实战里验证过,美军买它,不光是要装备,估计还想借鉴以色列的使用经验。

美军买这武器,可不只是看上它的性能,更像是在推进整个军事现代化的思路。

以前美军总爱搞大型战机、大型舰艇,看着威风,但现在对手的防空系统越来越厉害,这些大家伙很容易被打下来。

现在搞“分布式杀伤”,就是把很多低成本的精确打击平台撒出去,形成一个分散的火力网,就算损失几个,剩下的还能继续干活,安全性和效能都提高了。

而且这次采购是在“致命无人系统计划”框架下推进的,从技术验证到签合同才用了18个月。

对比以前F-35战机,从研发到列装花了15年,这个速度快得不是一点半点。

毫无疑问,美军现在想快点把新武器送到部队手里,毕竟技术更新这么快,慢了就容易落后。

这近10亿的合同,对Uvision公司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不仅能稳住它在游荡弹药领域的地位,还能拿到钱研发下一代产品,比如加AI自主攻击功能的型号。

负责在美国销售的Mistral公司也沾光,估计今年营收能涨不少,连带着美国本土做导航模块这些配套零件的企业,也能分到一杯羹。

这事儿还牵动了全球的军火市场,现在不少中小国家开始跟风买这类武器,乌克兰已经收到了120套Hero120,越南也在跟以色列谈采购。

以前这些国家买不起昂贵的导弹和战机,现在游荡弹药成本低、效果好,刚好给了他们新选择。

当然,有需求就有竞争,中国的“彩虹-802”、俄罗斯的“柳叶刀-3”,都在这一领域发力。

如此看来,以后全球军火市场里,游荡弹药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技术也会更新得更快。

不过这武器也有短板,去年美军做电子对抗测试,强电磁干扰下,Hero120的命中率就降了不少,而且操作员培训要6周,比普通装备的培训时间长很多。

无奈之下,Uvision公司计划明年交付的型号要加装抗干扰芯片,美军也打算用VR模拟训练,把培训周期缩短到2周。

毕竟到了战场上,装备再先进,用不好也白搭。

总的来说,美军买Hero120,不只是添了件新武器,更像是给军事无人化发展踩了油门。

但话说回来,这东西普及之后也有风险,越来越多国家能用,可能会让地区冲突变得更复杂。

本来想单纯聊聊这单军购,后来发现它背后牵出的,是军事技术、战略思路和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还挺值得琢磨的。

未来随着AI和抗干扰技术的进步,这类无人装备会越来越多,怎么规范它的使用,估计会是各国接下来要考虑的重点。

来源:游史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