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2岁谢兰回国拍戏被喊“别占位置”,她在美国带娃十年,如今想靠一部话剧翻身,观众却不买账。
52岁谢兰回国拍戏被喊“别占位置”,她在美国带娃十年,如今想靠一部话剧翻身,观众却不买账。
这条新闻刷爆朋友圈,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她怎么混成这样了?
当年《大宅门》里的李香秀多风光,一抬下巴就能把七爷怼回去。
可现实比戏更冷,剧场门口有人举着手机直播:谢兰出来一下,说说为啥回来抢饭碗。
事情得从根上捋。
谢兰出生在南京一个聋哑家庭,父母靠糊纸盒供她练体操。
8岁进省队,每天压腿到哭,教练一句“你不出成绩就回家种地”,她硬撑到骨裂退役。
16岁改学滑稽戏,学费是邻居凑的,老师看她嘴皮子快,直接推去考北电。
大二那年,张国荣来校选配角,她站在人群最后,被导演一把拽出来:就你了,眼神够倔。
《夜半歌声》上映后,她拿到人生第一笔片酬,两万块,全寄回家给爸妈装了人工耳蜗。
2000年,她凭《走过严冬》拿下华表奖,领奖时没穿礼服,一件白衬衫袖口磨得起毛。
台下有人窃笑,她开口:衣服是旧的,人也是,但角色是新的。
掌声炸开,那年她27岁,片约像雪片一样飞来。
最忙的时候,她同时轧三部戏,凌晨三点在横店等日出,裹着军大衣背台词。
2001年《大宅门》播出,李香秀让她彻底出圈,菜市场买菜被大妈拽住骂:你咋那么厉害,敢跟七爷叫板?
她只能苦笑:剧本写的,我哪敢。
戏外,她嫁给了合作过的师小红。
两人约好不生孩子,把片酬拿去旅行,从冰岛拍到撒哈拉。
变故发生在2012年,谢兰40岁,意外怀上。
B超室里,她盯着屏幕上的小胳膊小腿,突然哭了:原来听不见的父母,最想听见的是外孙喊外公外婆。
孩子出生那天,她给爸妈发视频,老两口把助听器调到最大,听见哭声同时咧开嘴。
美国是师小红先提的。
那边给新生儿发护照,教育便宜,空气好。
谢兰犹豫过,可一想到孩子将来不用凌晨排队打疫苗,不用托关系上幼儿园,心一横,飞洛杉矶。
落地第一周,她不会开烤箱,面包烤成炭,蹲在厨房地板上哭。
师小红拍她后背:咱们从零开始。
十年里,她几乎没拍戏。
偶尔回国参加同学会,老同学递名片:我现在做制片,缺个妈妈角色,来三天给十万。
她摇头:孩子周三有足球赛,我得陪。
直到2021年,儿子在学校被同学问:你妈妈真的是明星吗?
他回家闷闷不乐,谢兰才意识到,自己把曾经一刀砍断了。
回国第一步是综艺。
节目组让她跳当年的体操动作,她换了三次衣服才遮住小腹,镜头一开,前空翻摔在垫子上,尾骨裂了。
弹幕飘过:过气演员硬炒冷饭。
她躺在医院刷手机,把社交账号简介改成:无业,会做饭。
真正让她想翻身的,是2023年话剧《大宅门》巡演。
导演找到她:原班人马,就缺李香秀。
她算了算,儿子暑假,美国学校放假两个月,可以带回来一起排练。
首演那天,她站在侧幕,听见台下有人嘀咕:不是移民了吗,还回来干嘛?
她深吸一口气,踩着三寸高跷上场,一亮嗓,嗓子眼全是血味。
演出结束,观众席灯亮,有人鼓掌,有人转身就走。
她回到后台,儿子递来一瓶矿泉水:妈妈,你比视频里厉害。
她摸摸他的头,突然明白,自己不是来证明自己还红,而是让孩子看看,妈妈曾经为什么被喜欢。
可舆论不买账。
有人扒出她儿子美国护照,说她回来圈钱给国外交学费。
她没解释,只把片酬捐给南京聋哑学校,发票贴出来,评论区安静了三天。
第四天,新帖子又上来:捐钱就能洗白?
她关掉手机,去菜市场买西红柿,摊主认出她:香秀,给我签个名,我闺女特喜欢你。
她签完,摊主多塞两个鸡蛋:别理网上那些话,谁还没个难处。
现在她52岁,头发白了一半,每天六点起床跑步,跑完给爸妈打电话,视频里老两口比着外孙的画,笑得露出牙床。
她接了一部小成本文艺片,演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片酬够付儿子一年学费。
剧组在云南山村,信号差,她晚上坐在门槛上背台词,远处蛙叫一片,像极当年在体操馆里,骨头咔咔响的夜晚。
有人问:后悔吗?
她摇头。
人生不是单选题,当年去美国是为了孩子,现在回来是为了自己。
观众记得李香秀,也记得她摔在综艺垫子上的尴尬,这些都真实存在。
她说:我不需要翻红,只想把剩下的戏演完,让观众看见,一个演员也会老,也会怕,但还在台上。
至于那些骂声,她学会不再刷新。
手机相册里存着一张截图,是儿子用英文写的作文:My mom is an actress, she can cry and laugh at the same time. 她把它设成屏保,屏幕一亮,就看见孩子歪歪扭扭的字,像一束光,照在回国的路上。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