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老话说“不怕寒露晴,就怕寒露雨”,下雨有啥预兆?早看早做准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8 08:55 1

摘要:说到寒露,最有意思的是在民间还流传着“不怕寒露晴,就怕寒露雨”这样一句老话,这也是老辈人常念叨的!那它是什么意思呢?寒露节气下雨有啥预兆,不好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谚语是咋说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就对寒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而今日就是寒露,晨起就发现好大的雾,地上的草上也有了露水!并且早晚已经开始变得有点凉意了。

说到寒露,最有意思的是在民间还流传着“不怕寒露晴,就怕寒露雨”这样一句老话,这也是老辈人常念叨的!那它是什么意思呢?寒露节气下雨有啥预兆,不好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谚语是咋说的!

一、“雨淋寒露节,七七四十九天雨不歇”!

这句谚语直白揭示了降雨的持续性。古人以夸张的“四十九天”强调,若寒露当天降雨,后续很可能阴雨连绵。不过这里的七七四十九天只是虚数,说的是下雨的天数多!

到了寒露节气的时候,南北方的玉米、红薯正待收割,还有南方晚稻进入灌浆期,持续降雨会让成熟作物在田间霉变发芽,收割晾晒也无从谈起,丰收的希望可能被雨水浇灭。

二、“寒露北风雨,禾黄仓里空”!

这主要是在广西等地流传的一句老谚语谚语,它也点出了寒露节气的时候风雨组合的危害。

寒露时节北风携雨而至,意味着低温天气提前降临,即便田里稻谷已泛黄成熟,也难逃减产厄运。低温会导致稻株倒伏,雨水浸泡使稻穗发芽,加之无法及时收割,最终只能看着粮仓空空如也。

三、“寒露落雨滴,半月阴雨欺”!

相较于“四十九天”的夸张,这句谚语更贴近日常观察:寒露下雨,未来半月多是阴雨天。

对冬小麦、油菜种植而言,土壤长期过湿会导致透气性下降,种子易烂种缺苗,即便出苗也长势孱弱。

南方晚稻则会因光照不足出现空壳瘪粒,直接影响产量。

四、“寒露雨淋淋,冬日雪芬芬”!

雨水不仅影响当下,还关联着冬季气候。这句谚语说的是寒露下雨,预示冬天降雪频繁且量大,这样冬季就会特别冷。

虽然“冬天麦盖三层被”对麦苗越冬有利,但降雪过多也可能引发雪灾,给牲畜越冬和交通运输带来麻烦,冷暖失衡的天气对农业同样不利。

五、“寒露雨打头,来年苗不齐”!

古人观察发现,寒露当天的雨水甚至还会影响来年收成。因为持续阴雨导致冬小麦播种推迟,缩短了冬前生长时间,苗情普遍偏弱。

还有就是土壤湿度过高还会引发病虫害,即便来年春天补种,也容易出现幼苗参差不齐的情况,为全年收成埋下隐患。

六、“寒露前后雷响彻,来年雨水浸成泽”!

湖南一带的这句谚语更为长远,寒露前后若听到雷声(常伴随降雨),预示来年可能雨水泛滥成灾。

古人发现节气的异常天气往往有跨季节影响,雷声本应随秋深渐消,若寒露仍有雷雨天,说明气候偏湿,来年洪涝风险会增加。

这样的谚语还有一句,就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而今年寒露就和中秋节很接近,因此虽然它们预测的天气跨度大,但也不是无稽之谈,是有依据可循的!

在民间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有些还能预测春节前后的雨雪多少,比如:“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寒露雨淋淋,冬天来得早”“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等等,这些谚语都是古人的生存智慧,却也带着地域局限与时代烙印。

不过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有了更精准的气象预报,农人早已学会结合科学判断农事,并且也不用完全靠天吃饭了,比如出现秋旱可以人工降雨了!

所以对于老祖宗的谚语可以作为参考,了解下就好,不用太过于相信,或者是担忧哦!

来源:三农小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