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旭接近签约澳洲WNBL珀斯山猫,如果成行,她很可能整个新赛季都不会出现在WCBA
韩旭接近签约澳洲WNBL珀斯山猫,如果成行,她很可能整个新赛季都不会出现在WCBA
这条消息一出来,朋友圈就炸了,澳洲Basketball.com.au和10NewsPerth都在说,谈判已经非常深入,差不多就差那一纸签名
她早在今年女篮亚洲杯后就放话,想去更强硬的联赛磨,提前适应节奏和对抗,目标是重返WNBA,这一步看起来并不突然
截至2025年10月7日,她还没正式签约,官宣没到,大家先别着急点确定键
但多家媒体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发声,通常意味着风向并非空穴来风
全运会打完就飞澳洲,这样的时间安排也合乎逻辑
对球员来说,一个完整赛季的系统训练和高强度比赛,胜过零零碎碎的短约
如果最后拍板,她会成为25-26赛季珀斯山猫的外援
这也意味着,她会缺席整个WCBA赛季,四川女篮的争冠路要更难了
球迷很现实,俱乐部也很现实,可职业选择更现实
海外的薪资普遍不如国内,这话已经被说烂了,但强度、节奏、身体对抗、阅读比赛的丰富度,这些短期看不到工资条上的回报,可能在明年后年给出答案
她到底在赌什么,其实不难猜,她在赌更大的舞台和更长的生涯曲线
我们见过类似路径
李月汝那几年,来回在WNBA和土超之间折腾,还去打Unrivaled,不是每一站都顺风,但整条曲线在抬升
到了2024巴黎奥运会,她成了中国女篮的得分王和篮板王,这不是一句“成长”能敷衍过去的事,是连续几年往外走,把自己扔进更冷的水里,逼出来的
再往前翻,2015年WNBA总决赛之后,一堆美职女篮的顶尖球员选择休赛期漂洋过海,去不同联赛找强度
西雅图的朱厄尔·洛伊德在中国打WCBA,场均轰到35分;
奇内·奥格武米克在河南队,场均33.1分
她们不是为了赚快钱,更多是在不同体系里打磨刀锋
把这些例子摆在这儿,是想说,留洋不一定是唯一的路,但确实是一条把自己“打碎再重组”的路
回到韩旭,她不是第一次出走,她也很清楚自己要面对什么
澳洲联赛的风格更硬,节奏更快,裁判尺度也不那么“护着你”
你会在对抗里被弹开,会在落位里被提前卡死,读秒时刻不能犯一点点的懒
她想要回WNBA,先在这儿经历这些,合理
当然,现实总会冒头,四川女篮怎么办,争冠会不会被动,这些问号不会因为她的梦想就自动消失
同队的李梦也传出新赛季有意出海,但去向未定,若两位核心先后离开,阵容化学反应要从头搭,谁来承担球权,谁来防守端收口,这是教练组的难题,也是俱乐部的博弈
球迷会心疼,也会抱怨,我理解,因为球迷的爱是具体的,落在每一场主场的欢呼和每一次空位三分上
我更关心的是,她是不是做了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球员的窗口期短,尤其是内线位置,伤病和磨损像暗潮
留在舒适区拿更高工资,还是去一个可能“吃亏”的联赛增长肌肉记忆和抗压能力,答案没有标准,但心里一定要有秤
她选了后者,我尊重
我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画面,不当真,只是想像而已
夜里航班起飞前,她坐在登机口,手机里是训练计划、是山猫队的战术板截图、是家人朋友的叮嘱
窗外飞机一架接一架,她抬头的时候,眼里多半是笃定
不是帅气,也不是冲动,是成年人的决定感
第二天到珀斯,租房、体测、磨合,琐碎又枯燥
你问值不值,只有她的身体和成绩单会回答
别忘了一个现实:海外赛程紧,旅途长,伤病风险高,留洋并不自动等于进步
成长这件事需要配合,球队角色是否匹配,教练如何使用,队友间的默契,甚至城市的生活节奏,都会影响状态
我们可以期待,但不该捧杀
对中国女篮来说,这也是个好消息
国家队需要在不同风格的对抗里更新打法,长时间面对同一类对手,容易形成“伪熟练”
更多球员把脚伸到更冷的水里,回来就会带着不同的处理球方式和防守习惯,这些东西在大赛里是能看见的
对普通球迷也是好事,澳洲和国内时差不大,看球不用熬大夜,晚饭后打开直播就行
看她怎么在更紧的空间里低手勾手,看她怎么在夹击里找到底角,没那么“远”,这很重要
离开不是告别,换个平台继续被看见,更像延伸
至于钱,少谈点也无妨
你可以算账,她也会算,但最后不会只看这张表格
运动员的履历里有一栏叫“在最难的地方坚持过”,这行字未来能帮她推开更重的门
还有一句要反复说:目前没有官宣,一切以官宣为准
我们可以期待,也能讨论,但给她一点空间,不要用过早的标签把她钉住
等那张合影出现,再喊欢迎也不迟
如果签了,恭喜她走向更陡的坡;
如果没有,也别失望,选择从来不是一次性的
关键是心里那束光别熄
今天是珀斯,明天也许是别的城市,路都在脚下
无论去与留,愿她在更硬的对抗里守住柔软的手感,在更快的节奏里保留清醒的判断
到那时,她重返WNBA也好,继续在亚洲赛场也好,我们都能看见一个更完整的她
走吧,去更大的风里试一试
也许有风浪,但她已经告诉我们,她愿意
来源:小非凡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