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方面原因,是罗马诺在播客里,提醒国米要对邓弗的转会情况抱有警惕,因为邓弗合同中2500万欧元的解约金条款,在2026年7月仍然有效,据他所知,英超、西甲有几队在关注他。
国家队比赛日,国米的荷兰飞翼邓弗里斯接受了荷兰大报《人民报》(volkskrant) 的专访。
那就来借机谈谈“国米泥头车”吧。
近期,意媒关于邓弗里斯的炒作很多。
一个原因是,他上轮被换下时,似乎闹了点情绪。适逢国米连胜,意媒自然要聚焦于一些不和谐事件,以实现“国米虽胜却隐患重重”的理念。
另一方面原因,是罗马诺在播客里,提醒国米要对邓弗的转会情况抱有警惕,因为邓弗合同中2500万欧元的解约金条款,在2026年7月仍然有效,据他所知,英超、西甲有几队在关注他。
有一些大佬,将两件事联系起来讨论,说两件事“互为因果”。
个人观点是:在足球世界里,1个月后会发生什么,现在都很难预测。遑论明年7月了。认为邓弗会因为明年7月的心思,现在就闹情绪,过于草率。邓弗可能是对自己表现不满,或者说,如今的他,在竞技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什么难题?在接受荷媒专访时,邓弗自己就说得很清楚了。
在专访中,邓弗小小嘚瑟了一把:“能和那么多巨星一起参加金球奖典礼,感觉很特别,能够跻身前三十,我倍感荣幸,嘿,我甚至超过了哈兰德!”——他金球奖排第25,哈兰德排第26。
同时,邓弗里斯也表示:“4月份我就30岁了,我将进入职业生涯的新阶段……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提高自己。说实话,对一名后卫来说,进更多球、送更多助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目标吗?还是我想提升比赛内容?这就是重点。除了在进攻最后阶段更具统治力之外,我也可以在进攻的组织阶段,更多参与其中,把球向前推进一些,寻找三角配合的机会……我已经在这么做了。”
邓弗谈了很多,核心观点就是,“泥头车”希望转型。
《442》等媒体将邓弗评为“HoM型飞翼”(Hit or Miss,要么进球助攻,要么失误丢球权)。与欧洲主流飞翼大多能带能突不同,邓弗脚下活不细,控球技能不足,他是一名典型的“无球球员”,更擅长在进攻弱侧去抢点、刺杀、包抄、摆渡等任务。
有评论说:“国米一次进攻里,邓弗里斯就一次触球——而且是最后一次,那他有可能就摧城拔寨。如果一次进攻里,国米需要邓弗有3次、5次甚至10次触球……那你得担心他会不会脚下拌蒜。”话虽有些戏谑,但不无道理。
年轻力壮时,依靠身高、力量、冲击力和大心脏,邓弗这种“无球踢法”确实很有威力。且不谈他在荷兰队战功显赫,在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里曾经表现出极强的决定性,单说他在国米4个赛季就收获了23球26助攻,这样的战功出现在一个边后卫/边翼卫身上,注定史册留名。
凌晨三点的泥头车是无可阻挡的!这话在蓝黑军,绝非戏言,而是多支豪门用鲜血证明过的!
可正如邓弗自己所说,他马上要满30岁了。
力量型球员过了而立之年,身体机能势必不断下滑,届时还想继续做“泥头车”,会越来越难。
因此邓弗主动希望转型,转型方向,是除了担任“无球角色”去完成最后一击之外,也更多在“组织进攻阶段”提供帮助,他希望利用自己多年拼杀的经验,慢慢转型“有球踢法”。
转型,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比如国米与克雷莫纳之战,邓弗就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可能是他心情不佳的原因。
意媒评论员阿尔托贝奇指出:目前的邓弗,可能是加盟国米四个多赛季来,最不够狠的邓弗。
他本赛季每90分钟射门1.16次,低于前四个赛季的均值(1.69、1.34、1.32、1.66)。
他本赛季每90分钟,在对手禁区内触球的次数是3.72次,也低于前四个赛季(5.64、4.02、4.01、4.38)。
要知道,本赛季前8战,国米除踢尤文外,都是在踢弱旅,基本都是在压着对手打。循常理,邓弗这样的“杀手”,相关数据本该高于前几年。然而事实是,邓弗插入对手禁区的频率、射门的尝试反而变少了。
同时,他的一些数据却在提升,比如场均大范围转移球(超40码)的传球频率,是上赛季的一倍左右。场均威胁传球次数(1.47)也远高于上赛季(0.97)。这很可能是他自己在尝试转型:他希望更多的参与到进攻组织里去,而不是只在弱侧去当个抢点机器。
综上,邓弗里斯正在尝试转型,以求在而立之年后找到新的竞争力——这是好事,说明他不是躺在功劳簿上自满的人。
在足坛,有很多球员,虽不再年轻,却尝试转型取得成功,典型例子就是国米老队长萨内蒂,踢了近20年边后卫,最后转型后腰,夺取三冠王。还有如今国米阵中的姆希塔良,之前踢更靠前的位置,半红不紫,后来位置后移,反而3年2进欧冠决赛。
邓弗的转型尝试,能否取得成功?这将是本赛季一个重要的看点。
来源:国际足球冷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