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奶奶把去年中秋的豆沙月饼和降压药一起塞进我嘴里,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要陪她去跳广场舞了。
“奶奶把去年中秋的豆沙月饼和降压药一起塞进我嘴里,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要陪她去跳广场舞了。
10月3日,河北石家庄,网友@阿瓜 一条“过期月饼配降压药”的吐槽冲上热搜,3.2亿阅读,评论区全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奶奶”。
我没笑,反而后背发凉。
我奶也囤,抽屉里能考古出1998年的藿香正气水,塑料封皮都黏成一块琥珀。
小时候我肚子疼,她随手掰半片“黄连素”,吃完我拉了三天,后来才知道那药是邻居搬家前送的,早过期七年。
阿瓜的后续操作,给所有“孝顺孙子”打了个样。
他没当面拆台,拉着姐姐溜进厨房,把奶奶的药箱整个端走。
过期七个月的硝苯地平、板结成块的板蓝根、连名字都模糊的“小白片”,统统替换成新批号。
怕奶奶发现,他们把旧盒留壳,新药塞回去,外壳日期用马克笔描成“2025”。
做完这些,阿瓜在热搜里写:月饼和药会过期,但奶奶的爱不会,那就换种方式接住。
一句话把年轻人看哭,也把官方炸出来了。
石家庄桥西区第二天就组织“扫药队”,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挨家挨户搜药箱。
我奶那片区三天收了整整两箱过期药,工作人员现场教:
“药别放厨房,水汽大,片剂容易裂;
也别放抽屉最里面,黑暗里伸手不见五指,老人看不清日期;
最好放客厅茶几,透明收纳盒,阳光照得到,眼睛也照得到。
国家药监局干脆在9月更新《家庭备药指南》,大字版、颜色标签、扫码提醒,一条龙。
我给我奶手机装了小程序,扫描药盒自动跳出过期倒计时,字体比她的老人机还大。
她嘟囔“麻烦”,却天天举着手机给别人炫耀:“瞧,我孙子给我装的,到点叮一声,比鸡打鸣还准。
数据更扎心:全国65岁以上家庭,四成半都囤着过期药,误食排进老年家庭安全隐患前三。
说白了,不是老人不怕死,是他们怕浪费。
那代人经历过凭票买布、粮本换米,一粒药、一块糖都是硬通货。
你扔他药,等于扔他的青春,他跟你急。
想解决,别讲道理,讲方法。
我把家里的药分成两盒,一盒“正在吃”,一盒“备着”。
“正在吃”放餐桌,奶奶每天拿筷子前就能瞄到;“备着”锁进透明箱,钥匙挂她围裙口袋,想囤就囤,但看得见、摸得着、心不慌。
每季度拉她一起“开箱直播”,我负责拍照,她负责点头,过期药当场换鸡蛋,社区药房给折扣,一斤鸡蛋换十盒过期药,她比双十一还积极。
故事尾声,阿瓜又发了一张图:奶奶把新鲜月饼切半,非要喂他,他张嘴接住,配文只有六个字——“这次没过期”。
我看完直接泪目。
爱不会过期,但爱需要更新,就像系统补丁,打上了,才不会中病毒的招。
别让“省”变成“伤”,定期给长辈的药箱点个“刷新”,比转发一万句“注意身体”实在得多。
毕竟,我们长大的速度,得跑赢他们老去的速度。
来源:案件前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