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泳铭的打法不拐弯,他上任第一件事,把“AI驱动、公共云优先”写在墙上,走廊都贴。看着简单,其实是整条利润链翻身,把薄利的IaaS拖回后台,把模型和平台顶到前台收钱。
平头哥芯片上《新闻联播》,一句“性能逼近英伟达”炸开了,不少人一下子坐直:阿里云到底憋了多大的招?我盯着屏幕,心里就两个字——敢冲。
先抛结果:阿里云市值重新摸到3万亿港元,高峰时浪一样;半年前还被人唱衰,如今又成香饽饽。股市的脾气真像猫,一给鱼干就呼噜。
吴泳铭的打法不拐弯,他上任第一件事,把“AI驱动、公共云优先”写在墙上,走廊都贴。看着简单,其实是整条利润链翻身,把薄利的IaaS拖回后台,把模型和平台顶到前台收钱。
最直观的数字:两年前增速3%,现在26%;八个季度AI收入翻倍;利润从十几亿抬到三十亿。有人调侃,“阿里云像喝了两瓶红牛”,我觉得更像熬夜补作业——急,但有用。
我特别好奇芯片这块,结果央视镜头扫过去,一块PPUAI芯片躺那儿,参数表闪瞎眼:算力接近H20,带宽甩A800一条街。可别忘了,这小东西背后是3800亿三年计划,不是小钱。
钱花在哪?先是设计,再是流片,再是良品率。以前都送去台积电,如今要拉回国内厂子,良率一掉就是几亿蒸发。阿里云这回是真下定决心啃硬骨头,跟烧菜一样,火不能小。
同行当然不等你。字节火山引擎囤了一仓库的H100,价格能砍就砍,客户排着队上门。华为软硬一体又抓政企大单,运营商云借本地化吃政策红利。阿里云多动一下,钱包就薄一点。
讲真,国内市场这么卷,阿里云把“出海”写成生死题也好懂。内部口号“不出海就出局”,听着狠,其实是被逼到墙角的求生。
它在全球29个地域插了87面旗,账面上有394款产品,可到了东南亚,份额才3%。AWS42%,微软21%,差距是不是像立定跳远?合规更是坑,GDPR、印尼PDPA,哪个字母错了都要罚钱。
不过也有好消息,比如帮Shopee做AI仓储,物流成本首季掉18%。这事传开,附近卖拖鞋的都来问“能不能也省一点”?口碑就是这么一点点蹭上去的。
再说回芯片,《联播》三分钟报道后,我妈都来问:“平头哥是啥动物?”我解释半天,她只记住一句——“阿里能自己做芯片了,不用全靠外国货。”这一句话,比一堆技术文案更有力量。
但我还是想提醒,芯片不是看宣传片。设计到量产,动不动一年半载,期间良率掉一点、工艺差一个纳米,钱就像水泼地。那3800亿,能不能花出回报?没人敢打包票。
资本市场也精明,一边追涨,一边看毛利。如果降价速度比营收增长快,股价照样哐当。阿里云必须保证产品线能不断贡献高毛利,否则高估值只是烟花。
写到这儿,我脑子里跳出一句口头禅: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天上没高铁。阿里云今天炫酷的全栈,昨天就是一堆服务器机柜加班吱呀响。未来呢?也许是更大的数据中心,也许是更小的芯片,谁说得清。
最后给自己留个悬念:三年后,当那批平头哥芯片真正跑进全球客户机房,阿里云还能不能握住3万亿的牌面?我不知道,但我愿意蹲着看,因为这场戏,比追剧上头。
来源:热情的水滴LMEL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