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3岁TVB女艺人蹲地啃硬面包,三小时前刚帮品牌卖掉一千万货,钱包到账却不够买一顿热饭。
43岁TVB女艺人蹲地啃硬面包,三小时前刚帮品牌卖掉一千万货,钱包到账却不够买一顿热饭。
镜头里永远光鲜的陈自瑶,下播后第一件事是拆冷冻面包,一口咬下去碎屑掉在牛仔裤上,她随手拍掉,继续核对下一场选品。
工作人员递来盒饭,她摇头:热量太高,怕第二天脸肿。
直播间观众刷的火箭和嘉年华,换不来一口热饭,这是带货江湖的常态。
很多人以为明星带货轻松,露脸就行。
真实流程是:下午两点对脚本,四点过产品,六点化妆,八点开播,凌晨两点还在复盘。
一场六小时直播,说话不能停,水放在手边不敢多喝,怕上厕所掉人气。
陈自瑶最多一天转场三场,销售额破千万,佣金比例对外保密,业内普遍在15%到25%之间,听起来多,扣掉平台费、团队工资、公司抽成,到手不到两成。
她得靠量堆,没有周末。
去年开始,TVB一批三十加女艺人都往内地搬,有人拿到固定签约,有人单打独斗。
陈自瑶属于后者,没有背靠大MCN,自己租杭州九堡的民房当宿舍,月租六千,三室一厅住六个人,助理、化妆、投手全挤一起。
她解释:省钱,也方便半夜开会。
隔壁同样港姐出身的演员更省,直接住公司仓库,打地铺,省下的房租换成流量投放,一场投流两百万,眼睛不眨。
拼命背后,是TVB底薪降到一万二港币,合约还限制外部工作。
陈自瑶赶在续约前跳出,把经纪约签给内地新公司,条件是一次性预付三百万,以后按比例分成。
她拿到钱第一件事是还清房贷,剩下的打给老妈做生活费。
老公王浩信留在香港拍剧,两人财政早已分开,各管各的税。
港媒拍到王浩信独自搬进酒店公寓,被解读成分居,其实他在等剧组开工,酒店离片场步行五分钟,省交通费。
直播圈更现实。
平台算法只看两个指标:停留时长和成交密度。
明星名头能换来三天新鲜度,第四天流量就腰斩。
陈自瑶的场观从首场的八十万跌到二十万,她跑去请教抖音腰部主播,对方给出方案:把价格打到全网最低,再加送自制签名照。
她照做,销售额又冲上去,却引来品牌方投诉,说破坏价格体系,以后不再合作。
她只能换品,每天像走钢丝。
今年三月,陈自瑶收到芒果台邀约,参加《乘风2024》。
节目组看中的不是演技,是她的话题度:港普、冻龄、婚姻状态,每一条都能剪出热搜。
她犹豫过,怕跳不好被群嘲,经纪人一句话劝服:你不上去,下个月就没人记得你。
她连夜找舞蹈老师补课,一节课一千二,一次买二十节。
练到凌晨三点,膝盖积水,抽完积液继续跳。
她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翻红机会。
有人算过,她如果顺利成团,商务报价能从六万涨到二十万,直播切片还能再卖一波情怀。
对赌协议里写得清楚:节目期间销售额必须破亿,否则拿不到奖金。
她把这个数字写在便签纸,贴在化妆镜旁边,每天出门前看一眼。
观众在屏幕前看到的,是滤镜下的精致脸;看不到的,是镜头外那箱箱速食面包、一排排止痛贴、一次次抽积液。
明星带货不是躺赚,是把仅剩的名气换成流量,再把流量换成现金,每一分钱都标好了透支的体力。
陈自瑶说,再干两年,攒够三千万就收手,回香港开个小花店。
可圈里人都明白,只要机器一响,没人舍得喊停。
来源:时髦辰星V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