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正式迎来寒露节气,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干支“戌月”正式开始。到了寒露节气地面的露水变得更加浓,露水也变得更加冷,欲将凝结也。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正式迎来寒露节气,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干支“戌月”正式开始。到了寒露节气地面的露水变得更加浓,露水也变得更加冷,欲将凝结也。
老话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寒露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忙碌的节气,进入寒露节气像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秋收作物的收割要抓紧时间扫尾,秋收作物收割后像冬小麦的种植也不宜再迟,我们要抓紧时间在霜降前完成收获、种植工作,以免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寒露,九月节”,寒露交节的农历时间正常在九月份,但是由于今年有闰六月,这就导致今年寒露交节的时间提前到了八月十七,很明显今年寒露交节的时间比较早,因此今年属于“早寒露”;而如果寒露交节的时间在九月的中旬,那么就是“晚寒露”。
老话说“早寒露冷嗖嗖,晚寒露穿单衣”,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寒露交节到来的农历时间早,那么这预示着进入寒露节气后天气会冷得比较快;而如果寒露交节到了的农历时间比较晚,那么预示着寒露后的天气还会相对热。今年是“早寒露”,这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可能会早早的到来,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寒露是天气由凉转寒的重要转折点,到了寒露节气我们在饮食以及生活作息方面要做出调整,不是迷信!今日寒露,记得:1不露,吃2样,3不做,可别大意了。
到了寒露节气,秋意渐浓,此时我们在穿着上需格外留心,尤其要注意避免双脚受寒。在我国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寒露后气候由秋凉逐渐转向冬寒,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也透出清冷的气息,此时“秋冻”的阶段基本结束,我们的身体需要从“收敛”过渡到“防寒”,尤其要注意防止寒气从脚部入侵。
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弱,且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和经络,一旦受凉,不仅容易引发感冒,还可能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导致抵抗力下降。
因此,进入寒露节气,我们要及时调整衣着,早晚出门不妨添一双保暖的袜子,换上能护住脚踝的鞋履。我们夜晚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既能驱散寒气,也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的抵抗能力弱,进入寒露节气更加要注意防寒保暖。
一、吃芝麻
寒露时节,民间素有食芝麻的传统。进入寒露,秋风渐劲,空气干燥,人体易受燥邪所伤,此时养生贵在“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而芝麻正是此时节的滋养佳品。在《神农本草经》中芝麻被列为上品,称其能“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记载其可“补血明目,祛风润肠”,可以说芝麻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老话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在我国民间有道美食叫“芝麻绿豆糕”,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尤其是芝麻含有丰富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与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能由内而外滋润肌肤,更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便秘等不适。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芝麻制成芝麻糖,寓意“甜甜蜜蜜过寒冬”;用芝麻来制作芝麻糕,寓意着“步步高升”;用芝麻来制作“芝麻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二、吃江蟹
到了寒露节气,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老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到了寒露节气河蟹肉厚肥嫩,尤其是雌蟹,蟹黄丰盈,膏脂醇厚,堪称一年中最值得品尝的时令美味。
《清嘉录》则记录江南“寒露食蟹”的习俗,称“秋深,蟹持螯螯,至寒露则味最醇”,由此可见我国民间寒露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
我们在挑选江蟹时,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者为佳。在这天凉似水的寒露时节,与家人好友围坐桌旁,细细品尝,既暖心又暖胃。
一、不晚睡熬夜
到了寒露节气,白昼时间变得更加短,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晚上寒意渐浓,我们在生活作息方面也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而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进入寒露节气很多人还会感到秋乏,我们早睡不熬夜可以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能提升白天工作的专注与效率。
尤其对于辛勤的农人来说,寒露正值“三秋”大忙时节:收割、耕田、播种,一环扣一环,每一分辛劳都浸润着汗水。充沛的体力是农事顺利推进的保障,我们早睡可以更好的积蓄力量,这样才不会耽误农事生产。
二、不焦虑
进入寒露节气秋意渐深,阳光变得疏淡,草木变得萧瑟,像大雁、燕子等鸟类也开始向南方迁徙,不少人会感到莫名的情绪低落、焦虑,甚至陷入季节性的抑郁状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与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息息相关。秋主收敛,贵在养阴,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常使人处于焦灼之中——易发怒、常焦虑、心神不宁,这些情绪都会引动肝火,这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
进入寒露节气,我们不仅要增添衣物以御寒,更要学会潜藏情志,涵养内心。当紧张、激动或抑郁的情绪初现端倪时,不妨有意识地暂停片刻,简单地深呼吸数次,让我们的内心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这有利于我们健康度过深秋。
三、不运动过度
进入寒露节气,北方的冷空气逐渐活跃,空气也越来越干燥,可谓“秋燥”当令。在这样一个节气里,人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趋势,开始逐渐向内收敛。我们在运动时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过度运动会大量消耗体内的津液,津液亏损过度会导致阳气也随之外泄,长期如此容易导致气阴两虚,出现疲倦乏力、心慌心悸等现症状。
正谓“秋冬养阴”,我们在运动时宜进行一些平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瑜伽等,运动时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度。我们运动时间可选择在早晨阳光初照时,既避开了寒冷,也有助于体内阳气的温和升发。
总结,今日寒露,在这个气温又凉转寒的重要节气,我们要记得:1不露,吃2样,3不做,别大意!
来源:乡村小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