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张闻天上书毛主席请求回北京养病,却得到回复:这不合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7 23:33 1

摘要:然而此时,站在刘英面前的张闻天几乎变了个人,他的头发、胡子又长又乱,脸色苍白,全身浮肿,毫无精神。

1969年10月19日,秋天的北京凉风习习,已有刺骨的寒意。

但对张闻天和刘英夫妇来说,却是个温暖的好日子。

因为他们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监护生活,又能见面了。

然而此时,站在刘英面前的张闻天几乎变了个人,他的头发、胡子又长又乱,脸色苍白,全身浮肿,毫无精神。

这就是曾经朝夕相伴的丈夫吗?

刘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涌起无限的心酸。

刚刚重获团圆的张闻天夫妇,并没有如他们所愿那样迎来真正的自由。

不久后,他们被遣送到广州肇庆,在那里度过了晚年大部分时光……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副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还被扣上了莫须有的“里通外国”的帽子。

为了团结,张闻天违心做了自我检讨,并交了一份一万字的检查稿。

可惜的是,他的检讨还是没有通过。

8月18日,张闻天下庐山,回到北京。

西望山下,江汉茫茫,四野苍苍,残阳如血。他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庐山一别,竟成了张闻天和毛泽东的永诀。

“文革”开始后,他和夫人刘英双双被“监护”在北京景山后街寓所。

两人分别关在两间小屋子里,屋里只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门窗用报纸糊得严严实实,。

他们不能听广播,不能看报,不能同任何人来往。

张闻天与刘英明明只隔一堵墙,但咫尺天涯,无法相见。他们每天可以放风一次,但是时间错开,不让碰面。

刘英只能从张闻天的咳嗽声来判断丈夫的存在。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523天。

直到九大召开,毛主席在九大会议上讲话,说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是有功的,第二次王明路线时,他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就这样,张闻天的监禁生活才稍微宽松、缓和了一点。

1969年10月20日,中央办公厅的王良恩来到关押张闻天和刘英的地方,宣布张闻天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放出去。

但是因为“一号令”的关系,他们不能留在北京,而是被安排去了广东肇庆。

等到刘英见到丈夫时,才发现他已经病得不像样子,浮肿、苍白、胡子很长,一点精神也没有。

四天后,张闻天改名“张普”,意为“普通的劳动者”,和刘英被“遣送”到广东。

肇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有被称为“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星湖,还有一个岭南名胜鼎湖山。

当然,张闻天夫妇不是来旅游胜地度假的,他们的新家,在一片荒凉的牛岗。

从肇庆到牛岗没有汽车,只能靠走路,土路坑坑洼洼,颠簸难行。

张闻天不由得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怎么给送到这个地方来了。”

经过艰难的步行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一个为军分区离休老干部盖的院子,因为太偏僻,没人肯来住。

张闻天夫妇就被安排在几间简陋的平房里,背靠着一座小山岗。

牛岗离肇庆集镇还有大约1公里的路程。

他们没有熟人、没有朋友,没有电话,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头开始。

就这样,两位老人开始了长达六年孤寂凄凉的流放生活。

张闻天离开北京时,只带了两箱书和简单的行李,连锅碗瓢盆都没带,真正是家徒四壁。

他们夫妇的工资早已被冻结,只得暂时向军分区借钱度日,生活很拮据,且孤独闭塞。

上街买菜,煮饭成了妻子刘英的主要差事,张闻天则负责打扫院子。由于没有煤,做饭要用柴草,老两口生火常常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咳嗽不止。

他们每天的菜就是豆腐、青菜,鸡蛋都很少有。

后来上面每月给张闻天发一点“生活费”,他们的生活才改善了一些,半个月可以买一条鱼或一点肉。

凄惨的遭遇并没有击倒张闻天。

即使是在离北京万里之遥的肇庆,一无所有的他仍把列宁的一句话写在台历上鼓励自己:“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

虽然已是年过古稀的垂暮老人,但张闻天思想仍然清晰而敏锐。他从没有间断过对国家命运的思索,从未停止对治国兴邦规律的探求。

在无比恶劣的环境下,张闻天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

肇庆5年是他生命的末期,也是他思想的光辉顶点。

当极左言论越来越离奇时,他忧心如焚,每每来回不停地踱步,不停叹息。

尤其是林彪出逃,引起张闻天的极大震动。

在肇庆的头两年,张闻天夫妇可谓与世隔绝。

他们不许接触外界;不许打电话;不许离开宿舍区;不许使用真实姓名;不许和邻居来往;一举一动都要及时上报,总之一切都是封闭的。

林彪死后,张闻天夫妇恢复了很大的自由,可以外出活动了,跟邻居也有了来往。

牛岗山上的林荫小道,树木郁郁葱葱。每当旭日东升或者夕阳西沉,张闻天都要在这林荫小道上散步、沉思。

他在思索:在社会主义的机体上,怎么会长出林彪这样的毒瘤?斯大林那样的个人迷信,为什么会在中国重演?

这一切忧虑,最终都付诸笔端。

张闻天开始秘密写作,论述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由于受到严格的监视,张闻天干什么、写什么都是要汇报的,所以只能背着人写作。后来时间长了,对他的看管慢慢放松起来,他才有机会多写一些文章。

到了1974年,张闻天已经写了整整近十万字的笔记。

这些笔记,后来被称作《肇庆文稿》。

史学界普遍认为,《肇庆文稿》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主义论纲,是十年浩劫期间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座光辉的理论丰碑。

逝世于无锡

随着时间的流逝,糟糕的生活环境和郁闷的心情让张闻天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曾多次给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要求回北京治病,但全部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1974年7月,经过反复请求,刘英获准赴北京探亲。

在北京,刘英去看望了王震。她忧心忡忡地说:“闻天心脏病很厉害,没有办法医疗,氧气都没有,只能吃硝酸甘油。老的医生都搞掉了,年轻的对他倒很好,但是没有技术,拿不出办法,也没有抢救的条件。”

王震很关心张闻天夫妇,就鼓动他们给毛泽东打报告:“去写信给毛主席。记着,要像王稼祥那样,写对过去的错误绝不翻案。”

刘英回到肇庆后,就和张闻天商量。

经过一番商量,张闻天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现在只是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有机会到各地参观学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要求了。

这封信经王震转呈,送到了毛泽东案前。

毛泽东这时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他听完来信,让身边人员批示:“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张闻天想回北京的希望破灭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提出回自己的家乡上海养老,真不行去如苏州或无锡也可以。

直到1975年6月份,他们才接到通知,同意迁居无锡。

8月23日,张闻天夫妇终于离开幽居了六年的肇庆。

在无锡居住的10个月,是张闻天生命最后的日子。

期间,他曾经因为心脏病住进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又因感冒引起急性肺水肿,抢救了很久才脱离生命危险。

1976年开始,中华大地大故迭起,寒流滚滚。

先是周总理逝世。张闻天听到噩耗,十分悲痛。他说:“没有周总理,我们这些老干部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

在这之后,国内风波接连不断。

先是“四人帮”矛头直指邓小平,后是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

这一切,都让张闻天心绪不安,无法专心养病。

1976年4月,张闻天自知病情沉重,或许不久于人世。

他要夫人刘英坐到床前,开始交代后事说:“我不行了……别的没有什么,只是这十几年没能为党工作,深感遗憾。我死后替我把补发给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拿去交党费。”

刘英强忍泪水,默默点头。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在无锡逝世。

根据他生前遗愿,刘英为一次上交党费4万元。

张闻天就这样在无锡地走完了坎坷的79年人生之路。没有讣告,不许开追悼会,连刘英安放在灵前的花圈也只许写上“献给老张同志”六个字。

三个月后,“四人帮”倒台。

可是张闻天迟迟不得平反。

直到1979年8月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张闻天同志追悼大会,陈云主持,小平同志致悼词,肯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这位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参考资料:《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张闻天最后的党费》、《张闻天在流放肇庆的日子里》

来源:温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