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现在,认真锻炼分析能力还不算晚,关键要学会做过题后擅总结、善于吸取教训。
含参数分类讨论,历来备受中考、高考青睐。
从现在,认真锻炼分析能力还不算晚,关键要学会做过题后擅总结、善于吸取教训。
本文这道题,严格说是高一的题,对于初三确有难度。
下面看经典解析。
(1)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P。判断△ABP的周长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2)当m-3≤x≤m+2时,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有最小值7,求m的值。
题干就一句话,给出了一个含参数的解析表达式。
如果数学根底好,会想到将解析式初步变形为y=x2+2(m-2)x+m2-4m-5。注意到一次项是2(m-2)x,如能联想到完全平方式,就可继续变。
变为y=[x+(m-2)]2-(m-2)2+m2-4m-5。即y=[x+(m-2)]2-9。现在,能看出三点:①开口向上;②对称轴为x=-(m-2)=2-m;③最小值为(-9)。
解题,注意掌控方向。
抛物线与x轴的俩交点A和B,必定关于对称轴为x=(2-m)对称。
而顶点当然在对称轴上。故,△ABP为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高为9。
他问的是“△ABP的周长”。
看来还需要求出底边AB的长。
求底边AB的长,我插叙一下。抛物线解析式,常见三种形式:
如果能从已知
看出
y=x2+(2m-4)x+(m-5)(m+1),进而
y=[x+(m-5)][x+(m+1)],
即y=[x-(5-m)][x-(-m-1)],
对照插叙部分的②,这就知道了本题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横坐标分别为(5-m)和(-m-1),这里无需比较谁大谁小,不管谁减谁挂上绝对值后,结果一样。
则|AB|=|xB-xA|=|(5-m)-(-m-1)|=|6|=6。其中xB和xA是方程x2+(2m-4)x+m2-4m-5=0的两实根。
注意函数与方程的灵活转化、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适时运用。
如下图,等腰△ABP是以AB=6,AH=BH=3,HP=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腰长AP=BP=3。
则△ABP的周长为2AP+AB=6+6=6(+1)。为定值。
【第一问的归纳总结】
①牢固掌握抛物线解析式的三种表达形式并灵活运用;
②对于含参数的抛物线解析式,要积累经验善于变形;
③每做完一道题,注意哪些知识点常综合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下易什么样的出错。
第二问“当m-3≤x≤m+2时,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有最小值7,求m的值”。
题目限定了自变量的变化边界。
另外,抛物线的对称轴x=2-m中含参数,即对称轴左右晃荡。
这显然需分类讨论。
情形①:当对称轴落在给定的自变量右边界的右侧时:
由2-m>m+2得m<0。
由当x=m+2时ymin=7得(m+2)2+(2m-4)(m+2)+m2-4m-5=7,m2=4,m=±2,
而此情形下m<0,故m=-2。
情形②:当对称轴落在给定的自变量左边界的左侧时:
(2m-9)(2m-1)=0,
m1=4.5,m2=0.5,而此情形下m>2.5,故m=4.5。
综上,m=-2或m=4.5,
即在m-3≤x≤m+2范围内当m=-2或m=4.5时,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有最小值7。
有同学问:当对称轴落在(m-3)到(m+2)区域之内呢?
此情形,抛物线的顶点P当然也在从(m-3)到(m+2)区域之内。
故,此情形,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有最小值(-9),不是7。
初三升高一暑假预习时,常遇到这类初高衔接、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求最值。
我曾发布的文中第题有同类题讲解。截图如下。
另外,本题需要因式分解。其中“十字相乘”是较快、较直接的方法之一。可惜教材乱改。
我也曾发布过分解因式典型例题。截图如下。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高中教务主任,常年兼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考数学命题组成员。
专注教育领域,持续发布小升初、中考、高考压轴大题的多角度原创详细权威解析,力求篇篇经典。不卖课、不带货、不卖资料,干干净净免费传播知识。
发文涉及科目主要有中考、高考数学,物理,化学,也有英语,作文。
到了高中,俺依然是您的良师益友。
期待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分享。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来源:昊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