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 | 美在尼泊尔密谋“青年政治动员” ,居然这样操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7 23:31 1

摘要: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IRI)内部文件显示,美方秘密资助并策划尼青年政治动员计划,旨在推动符合美战略利益的治理改革,削弱中印在尼影响力。据悉,该计划名为“青年领导力:透明政策”(Yuva Netritwa: Paradarshi Niti),由美国家民主基金会(

2025年10月06日 总第1060

值日编辑:阿斯兰 曹寅聪

审核:叶维杰 喻琬淋 范家菀

执行主编陈卓

图源:《星期日卫报》

印《星期日卫报》10月5日报道,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IRI)内部文件显示,美方秘密资助并策划尼青年政治动员计划,旨在推动符合美战略利益的治理改革,削弱中印在尼影响力。据悉,该计划名为“青年领导力:透明政策”(Yuva Netritwa: Paradarshi Niti),由美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的IRI策划执行,资助金额为35万美元($350000)。该计划表面上以加强尼青年政治参与、推动治理“透明化”、关注青年诉求为宗旨,实则旨在培养尼亲美青年领袖,并训练其向决策者施压,以对冲中印对尼影响。文件详细披露该计划在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运作细节。计划核心内容包括:面向18至35岁青年开展政治培训,传授抗议策略及如何运用数字媒体“发声”等技能。同时,美方还与尼“解决方案咨询私人有限公司”(Solutions Consultant Pvt. Ltd)签订合同,委托其在尼开展青年政治参与研究,并明确禁止在研究中使用华为、中兴等中企设备。文件还指出,该计划借鉴IRI此前在斯里兰卡等国开展的“新兴领袖学院”(ELA)项目成功经验,通过建立青年网络、实施针对性倡导活动,最终影响政治领导层。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网络情报公司“Cyabra”调查亦指出,尼近期“Z世代”抗议背后疑存在外部操纵,社交媒体上约34%抗议言论均由虚假账号操控。

NEWS

印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进出口数据。图源:Mercom India

印《财富》杂志10月5日报道,在本土产能显著提升背景下,印计划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无论是否组装)征收30%反倾销税,为期三年。印商工部下属贸易救济总局(DGTR)调查显示,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一度占印市场份额超90%,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中国对印相关产品出口量激增约240%。多家相关印企对此提起申诉,称中国相关产品对印“倾销”,导致大量印企订单被取消,印本土相关产业利润下降达275%、现金利润下降达158%,严重冲击印塌秧能产业。鉴此,DGTR建议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印本土产业。目前该提议已提交至商工部,正等待审批决定。据悉,目前印太阳能电池产能约为3000万千瓦(30 GW),硅锭产能约为1400万千瓦(14GW),到2030年预计将分别增至6500万千瓦(65GW)、2800万千瓦(28GW)。

NEWS

图源:网络

《金融快报》《商业标准报》10月5日报道,

孟临时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兼罗兴亚事务高级代表哈利勒·拉赫曼(Khalilur Rahman)日前在华盛顿特区会见多位美高级官员,商谈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拉赫曼在会见美、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艾莉森·胡克(Allison Hooker)时,感谢美方在联合国罗兴亚问题国际会议上宣布向罗兴亚人提供6000万美元援助。胡克重申,美大力支持尤努斯的领导、临时政府为2026年2月孟大选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孟在解决罗兴亚问题上的努力。拉赫曼还会见美南亚和中亚事务助理贸易代表布伦丹·林奇(Brendan Lynch),重申孟致力于减小与美贸易差距,并请求美进一步考虑降低关税。林奇表示,随着关税协议落地以及两国贸易逆差缩小,美方将对此予以充分考虑。此外,拉赫曼还会见首席副助理国务卿尼科尔·丘利克(Nicole Chulick)、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赫鲁普(Andrew Herrup),就双边议题交换意见。

NEWS

电子元件制造计划概述。图源:electronicsforu.com

《经济时报》10月5日报道,印电子工业协会(ELCINA)称,印首个非半导体“电子元件制造计划(ECMS)”获得企业积极响应,创纪录的投资提案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助推印电子制造业的本土附加值占比最高扩大至40%。ECMS旨在吸引大规模投资,构建强大的电子元件生态系统。该项目总拨款2291.9亿卢比(Rs 22919 crore),拟向印制造商提供差异化激励,2025年5月正式开放申请。截止目前,ECMS已收到来自249家公司总额1.15万亿(Rs 1.15 lakh crore)卢比的投资提案,为该计划预期投资金额的两倍多。其中投资金额最高的一项提案涉及手机外壳、IT硬件产品机身及相关设备生产,金额达3581.3亿卢比(Rs 35813 crore)。其他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机电元件、多层印刷电路板(PCB)等。上述提案将在获批前接受专家委员会的筛选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亦有多家国际企业参与ECMS项目。ELCINA主席甘达南(Sasi Gandhanam)表示,ECMS计划获得热烈响应,凸显各方对印作为制造中心的信心不断增强。ELCINA秘书长莫欣德鲁(Pankaj Mohindroo)表示,这些提案有望在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将印电子制造生态系统的附加值从目前的15%-20%提升至35%-40%。

NEWS

瓜达尔港(Gwadar)与伯斯尼(Pasni)位置。图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阿拉伯新闻网10月5日报道,巴方否认向美提供俾路支省伯斯尼港口(Pasni)的使用权。该港口位于巴俾路支省西南部,距瓜达尔港仅约70英里(70 miles,约合112.65公里)。此前有消息称,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Asim Munir)的顾问曾向美方提议“共同建设并运营伯斯尼港,以便运输巴关键矿产资源”,且已与美部分官员进行讨论。巴官员对此予以否认,称目前与美方尚无任何官方、正式沟通,与部分私企的接触与讨论仅属“探索层面”,不代表任何官方政策。此外,该官员还表示穆尼尔“没有任何官方顾问”,将穆尼尔与上述构想直接关联“误导且不准确”,并强调巴方“目前没有计划将伯斯尼港的安全管辖权移交给任何外国力量”。

NEWS

2025年2月22日,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维贾扬在科钦"投资喀拉拉全球峰会"圆桌会议上与IT行业领袖交流 图源:X

《印刷报》10月5日报道,印喀拉拉邦努力通过多项改革措施,力图扭转投资者对其“营商环境恶劣”的印象,推动投资加速落地。喀邦政府所做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出台《喀拉拉邦工业政策》(Kerala Industrial Policy),明确航空航天、国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22个优先发展产业。二是加快招商引资。喀邦执政联盟左翼民主阵线(LDF)举办40余场行业专题会议,积极姜该邦打造为投资热土。2025年2月,喀邦召开“投资喀拉拉全球峰会”(Invest Kerala Global Summit),共收到总价值15290.5亿卢比(Rs 152905 crore)的投资意向书。喀邦工业部长P·拉吉夫(P.Rajeev)9月表示,已有98项投资提案转化为实际投资,预计带来3468.475亿卢比(Rs 34684.750 crore)投资并创造48363个就业岗位。三是加速改革进程。喀邦政府正推进专家和投资者在“投资喀拉拉全球峰会”前后提出的31项政策建议中的21项,着力简化技能发展流程、加快土地审批程序并消除程序性延误。四是严格保障项目落地。喀邦工业发展公司(KSIDC)执行董事克里希南(Hari Krishnan)称,所有项目均配备联络官员,这些官员在涉及部门审批时会全程陪同。此外,超过10亿卢比(Rs 100 crore)的项目将由喀邦工业发展公司直接监管,其他项目则由工业局跟踪落实。

NEWS

巴总理夏巴兹、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共同会晤美总统特朗普 图源:印度斯坦时报

《印度斯坦时报》2025年9月28日发表题为《巴基斯坦地缘政治复兴的奇特案例》的评论文章认为,巴地缘政治复兴是“自身策略计算”与“外部局势偶然契合”共同促成的结果,但其可持续性完全取决于大国博弈走向与自身操作风险。未来,若美战略再度转向或地区竞争加剧,巴“战略甜区”或将不复存在。本文作者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系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印智库战略与国防研究委员会(CSDR)创始人。

巴地缘政治转折始于一个明确的“低谷起点”。2021年底阿富汗塔利班重返阿富汗后,因与其关联,巴一度被西方尤其是美国主动疏远,陷入地缘政治孤立。到2025年,这一局面彻底逆转。9月,巴军方领导人穆尼尔(Asim Munir)第三次访问华盛顿,与总理谢里夫(Shehbaz Sharif)共同在白宫会晤美总统特朗普,这一互动直接标志美巴关系显著升温。尽管美巴在南亚的具体合作计划尚未公开,但特朗普政府的主动接触,已将巴重新推至地区地缘政治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美巴关系升温的背景还包括此前的印巴军事冲突——在冲突中,巴对中国防务支持的高度依赖凸显其定位矛盾:既难以脱离中巴安全合作框架,又需借美巴互动提升地区话语权。

美对巴的“地缘政治重塑”直接引发地区连锁反应,而巴的应对策略呈现出明显的“针对性与多元性”。当前,巴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传统盟友协作,一方面重启并深化与美国的官方互动,同时深耕与沙特的合作、改善对俄关系、推动土耳其参与地区事务,并积极管理与阿富汗、伊朗的周边关系。

巴“全方位外交”的背后,凸显印巴截然不同的“多元结盟”逻辑。印依据自身综合优势拓展与主要伙伴的关系;巴的多元结盟则带有明确的“反印导向”,其伙伴关系的核心均为制衡印度。换言之,印是巴多边结盟战略的焦点,而巴在印多元结盟布局中重要性有限。此外,巴还善于利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在此前中美俄结构性竞争趋紧的背景下,借特朗普政府重新调整战略、淡化与中俄对抗的契机,成功占据“中间有利位置”,而印则因特朗普的新政策陷入战略被动。美国南亚政策呈现“零和效应”——印的战略损失转化为成为巴的收益,延续了美将印巴“挂钩”的传统思路。

巴当前的地缘政治操作可拆解为三大核心策略。一是“对冲策略”。巴在对立阵营间保持灵活,不愿轻易选边。作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亲密盟友,巴仍毫无顾忌地与美展开接触,美巴互动并非“依附追随”,而是延续历史上的“相互利用”模式。通过与中、美、俄、沙特、土耳其等国的广泛互动,巴力图保留战略主动权,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

二是“搭便车策略”。巴虽不全面追随美国,却巧妙利用特朗普对印不满情绪。巴借助中俄填补美从西亚战略收缩后留下的真空,扩展自身影响力,但并不为中俄对抗美及其盟友提供实质支持,却能顺势进入由中国主导的、包含俄伊的地区阵营。

三是“中间人策略。巴同时深化与中、美、俄、沙特、土耳其等主要力量的关系,虽无力化解这些大国间的分歧、紧张与利益冲突,却可依据各国核心需求分别互动,并从中获益。

目前,巴或许处于地缘政治黄金期,但这种情况不会长期持续。巴目前地缘政治优势主要源于中美缺乏更激烈、直接的地缘政治对抗。若未来美重新将对华结构性竞争置于优先地位,巴将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现有平衡将被打破。此外,中国对巴美频繁接触的容忍度仍未可知。更重要的是,巴同时推进过多战术与战略操作,这种“多线操作”模式难以长期维持。一旦地区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局势恶化,其策略可能带来反噬,不仅削弱巴试图获取的战略杠杆,还可能引发新的地区不稳定。

本期编辑:朱依林

本期审核:江怡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