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鸡鸣寺事件后续:警方介入,粉衣女正面曝光,哭诉卖惨,当事人后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7 22:57 1

摘要:国庆假期的南京地铁3号线,本该是游客畅谈行程的轻松场景,却因“鸡鸣寺”三个字掀起一场闹剧。10月4日,一名游客和家人规划路线时提及“去鸡鸣寺”,不料被身旁粉衣女子当场指责“暗讽自己”,随后女子情绪失控撒泼骂人,甚至主动报警,这段视频曝光后,让有着1700多年历

国庆假期的南京地铁3号线,本该是游客畅谈行程的轻松场景,却因“鸡鸣寺”三个字掀起一场闹剧。10月4日,一名游客和家人规划路线时提及“去鸡鸣寺”,不料被身旁粉衣女子当场指责“暗讽自己”,随后女子情绪失控撒泼骂人,甚至主动报警,这段视频曝光后,让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鸡鸣寺,第一次因“名字”意外冲上热搜。

多数网友初看视频时满脸疑惑,直到画面最后粉衣女子对着游客丈夫撂下一句“我要说你是鸭呢?”,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竟将“鸡鸣寺”的寺名,与不雅隐语强行绑定。这种牵强的联想不仅让游客无辜蒙冤,连朱元璋亲自赐名的千年古寺也跟着“躺枪”。

事实上,鸡鸣寺的名字满是正能量。这座寺院所在的山体,南北朝时因山形像鸡笼得名“鸡笼山”,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寺院时,觉得“鸡笼”二字不够庄重,便取“诚心勤苦、闻鸡起舞”之意,将山名改为“鸡鸣山”,寺院也随之定名“鸡鸣寺”。从诞生起,它承载的就是勤奋向上的精神,而非任何曲解后的含义。

面对这场无妄之灾,被指责的游客展现出了极高的理性。当事人事后通过视频还原经过,强调与粉衣女子素不相识,毫无冒犯意图,还特意说明同行者中有3位南京人,因女子吵架时未用南京话,推测其并非本地人,避免事件上升到地域攻击。更值得点赞的是,当事人曝光视频的初衷,是担心对方恶意剪辑先发制人,因此发布了无剪辑、已打码的原版内容,既保留证据又尊重他人隐私。

在直播中,当事人还分享了应对此类事件的“三招”实用建议:第一时间用手机拍视频留存证据,不与对方对骂激化矛盾,不将个体行为扩大到地域层面,这些理性做法收获了网友一致好评。不过当事人也透露,事件对孩子造成了一定影响,孩子逛动物园时曾担心粉衣女子追来吵架,目前虽不打算追究对方责任,但希望能得到一句正式道歉。

据悉,粉衣女子报警后警方已介入调解,她在与警方沟通时情绪激动、不停哭诉,而网友的一条评论让当事人感到后怕(具体评论未公开)。尽管事件尚未有最终结果,但网友的讨论早已炸开锅:有人调侃“若带‘鸡’字就是暗讽,那炒鸡、鸡胗、鸡翅都不能提了?”;更有人延伸“要是说‘鸭’算冒犯,南京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是不是该集体维权?”,这些幽默的吐槽,恰恰戳中了事件的离谱之处。

意外的是,这场闹剧并未影响鸡鸣寺的口碑,据游客分享及景区周边商户反馈,鸡鸣寺客流量未受负面舆论影响,反因话题关注度上升,吸引了更多游客专程前往打卡——不少人表示“本来没计划去,看了新闻反而想实地感受下,顺便告诉孩子鸡鸣寺‘闻鸡起舞’的真正含义”。

说到底,粉衣女子的行为本质是“内心敏感”的过度外溢。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情绪敏感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殃及无辜、扭曲现实的理由——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古寺,不该被牵强的恶意解读污染;一场轻松的假期旅行,更不该因无厘头的指责蒙上阴影。

目前警方仍在调解中,当事人承诺会及时向网友公布后续结果。如果你在旅行中遇到类似“被莫名指责”的情况,会像这位当事人一样理性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我说观点

相关推荐